人类真正的使命是开启智慧 ——《大念住经》(四 ·1 ·2)
发布日期: 2025-04-15 浏览量: 74 次浏览
《大念住经》开示系列,第四季,之一
摘 要
我们真正的使命是如何开启智慧。
续前——
问题五:如果正在经历不小的疾病,要如何减少痛苦,快乐地活?
界文法师答:
越是在痛苦中,越是要做自我关怀。刚才来的路上,我与开车送我的小居士分享,之前新冠的时候,当时我也感染了,夜里发烧一整夜无法入睡。因为有过佛法的训练,我就觉知自己无法入睡的感觉,把全身从头到脚扫描,就安住在慈心里边,在不能睡、发烧、难受的状态里,不断给自己慈心:愿我平安、愿我内心安宁、愿我自在和通达,不断不断地把爱心给到自己。这样一整夜没有睡,但是也修了一整夜的慈心,其实是非常温暖的,身体难受,但是心不难受,反而安住在法里,变得非常光明。
所以,痛苦中是最好用功的。如果太快乐了,过得太好,反而容易放逸。苦来的时候,想修行的动力会特别强,生命关怀的动力就会开启。
问题六:在家练习冥想,空间比较小,感觉状态不太好,有什么建议吗?
界文法师答:
可以体验一下,空间小带来的压抑感,这时候你体验到的是压抑,就可以轻轻地在压抑感中来放松,观压抑感,同时放松自己。此时觉知到的是苦受,是受念处的苦受,要看心对苦受是执着,还是不执着。
一开始,我们可能会执取苦受,心里不接受、抗拒、烦躁。你轻轻地观抗拒感,同时放松,心重新回到平常心,在苦受中放松。当心静下来后,压抑感、苦受对你就不会有影响了,你甚至会忘了这个感觉,很容易能进入状态。所以说,核心之法,是任何感觉都只是感觉,关键是我们对它是否执着。更重要的是用什么态度来处理感觉。
不要去追求效果,觉得我这一座效果特别好,为什么下一座效果不好了,那都是缘起的,与你当天的身体状态,接收到的信息、吃的食物,甚至与大自然的周期都有关,所以不要纠结。观呼吸就只是观呼吸,有杂念你就看着杂念生灭。
任何时候,都可以是我们拥有正念的时候,并不只是状态好才是修得对。烦躁本身就是一种五盖,是觉知的对象;很昏沉,就可以觉知昏沉;觉得疲惫不堪,就可以观这个疲惫不堪,来什么就观什么。不存在修得不好的问题。
可能这一座特别法喜充满,有乐受,那这时候就要观这个乐受,以及心对乐受的态度,是否执着于它,如果执着了乐受,反而是修行得不好。一定要把正念的态度用得非常坚定与彻底。
问题七:西方哲学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的诞生,佛法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什么?“人人生而平等”,在一个人性普遍异化的时代,怎样呼唤本真的回归?
界文法师答:
什么是平等?我觉得一直都很平等。佛法是缘起论,所有的事物都是缘起的。在缘起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圣人,也要尊重缘起法则。
当年,有一位禅师在说法的时候,有一只狐精变化成一位老人来闻法,这位禅师说有人在盗法,老人就站出来承认了,他说:过去生中,他曾经也是一位讲经说法的法师,别人问了他一个问题,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他就回答说不落因果——他答错了,导致他堕入五百世野狐身。这时候他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禅师回答:“不昧因果!”。瞬间他就恍然大悟,解脱了野狐身。
佛法是缘起论,在缘起法则面前,人人本来就是平等的。千万不要认为不平等,其实很平等,每一个现象都有原因的,都不是无因无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从本质上来讲没有不平等。
现实中有人说,他天天什么都不干,他啥都有;我每天都累死了,我就啥都没有,还受欺负,这平等吗?如果从更远、更开阔的视角看,仍然是平等的。
有人说投胎是个技术活,能投胎到豪门是有原因的,为什么生在一个极为贫穷的家庭,苦难深重,也不是无因无缘的。只不过因为这个部分,我们很难去洞察里面因果因缘的关系。
但是,有一点依然是平等的——即使在起跑线不一样,依然有机会改变命运,只要有精进力、有智慧,就能不断地提升生命品质。另一个人,即使他起点非常高,什么都不缺,如果他不能够提升自己的智慧,没有精进力,那么他的福报也会消耗掉,重新堕入黑暗之中。在这一点上,我们依然是平等的。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自强不息,我们真正的使命是如何开启智慧。
在个性普遍异化的时代,怎么来呼唤本真的回归?那就是从“心”出发,解决这颗心的品质,就能够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问题八:我好像要作用于什么,才能感受到存在。比如说:听、吃、思考,没有这些就没有我了。为什么这样,可以不去证明吗?
界文法师答:
佛法教授的本来就是“无我”,你不去体验吃东西,就体验不到自我,这很正常,因为自我本来就不存在,你不用去找一个自我。
有的时候,我们那种找不到自我的感觉,并不是说真的领悟到了“无我”,而是有一个迷茫的、冲突的、没有统一的自我感,体验到失去自我的感觉,本质上是带着病理性的、没有统合好的自我感。
从实相的角度来看,我们本来就是“无我”的,不需要去找那个“我”,也不需要另外去创造一个“无我”。只要契入实相,去真实看到这一点就行。
现在开始今天的内容。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正念。
在这里我给了一个定义:以恰当的方式,对当下所发生的身心现象的如实觉察。三个关键词:
第一,如实觉察。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比如说:我很累,此刻我很疲惫,那就觉知疲劳感,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用说我不该疲劳,或者说抗拒疲惫感,因为不接受自己的疲惫感,会让你变得更沮丧、更愤怒,或者说变得更焦躁。疲惫感只是现象。所以要如实觉察,它是什么就是什么。然后就能见到疲惫感的本质,看到它无常无我的特性。
第二,以恰当的方式。就像刚才讲的,以无贪、无嗔、无痴的方式,既不抓取,也不抗拒,洞察它的本质。
第三,所有的对象都是“当下发生”的,活在当下。必须意识到,生命只有此时此刻,永远都是只是在此时此刻,因为过去法已经灭去,未来法未来。
从这三个关键词来把握正念的觉照,才能够修得比较健康。有的人说,为什么我越觉知越难受,别人觉知的时候好像很有收获?那是因为,你没有运用前面讲的这三种方式。如果能够运用这三种方式,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四念住:正念在佛教里面被列为身、受、心、法四个方面。
身念住的主要内容,大家今天也做了观呼吸和观四威仪——行、站、坐、卧。行禅、站禅,打坐时觉察坐姿,躺在床上的时候,让大家做卧禅,觉知“躺着、躺着”。这就是四威仪。
身体动作:下午也修了正念瑜伽,就是对动作的觉知。包括现在,如果你觉得昏昏欲睡,容易失念,就敲一敲手指头,通过觉知自己敲击的动作,来激活自己的觉知力,那也是身念住。
三十二身分:把身体分解为头发、指甲、皮肤、牙齿、内脏等三十二个部分。
四界:就是用地、水、火、风来分解我们所体验到的身体。
腐尸:观想尸体的九个阶段:从变得青淤、肿胀、布满了蛆虫、到溃烂,后面变成了一堆白骨,最终白骨支离破碎,散落在荒野之中——由此来体验身体的本质。
以上就是身念住的方法。
受念住:主要是观感受,是苦受、乐受,还是不苦不乐受;有执取,还是没有执取。
心念住的主要内容:有贪,还是没有贪;有嗔,还是没有嗔;有痴,还是没有痴;是蜷缩的,还是散乱的;是广大的,还是狭小的;得定了没有;解脱了没有。这是心念住的内容。
法念住,上次讲到了五盖。
今天开始来讲五蕴。先来看一下“五蕴随观”。这里会讲解到佛教的一些世界观。
图片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法汇、法军
校对 | 心宏、悟苇
排版 | 智筠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