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戒幢佛学研究所赴常熟春游参学

戒幢佛学研究所赴常熟春游参学

发布日期: 2025-04-05 浏览量: 307 次浏览

2025年4月2日,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法师与学僧们身着素衣,自古刹西园寺缓步而出,踏上了前往常熟的参学之路。此行,他们依次驻足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千年兴福古刹以及烟波浩渺的尚湖风景区,在烽火遗迹中追忆家国情怀,在梵呗声中感悟禅意传承,在湖光山色间体悟自然与信仰的和谐共生。

沙 家 浜

芦苇荡中的红色记忆

沙家浜,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位于常熟市东南。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苏、常、太游击根据地,新四军伤病员在此隐蔽养伤,与当地群众共同抗击日寇。如今,沙家浜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景区内有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湿地公园。


走进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馆内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当年新四军与群众共同抗击日寇的场景,从“春来茶馆”的地下交通站到“芦苇迷宫”的游击战,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军民鱼水情的深厚与不屈。


纪念馆外的瞻仰广场上,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巍然屹立,中央的军民鱼水情深群雕诉说着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这里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地,更是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红色课堂。

兴 福 寺

千年古刹的佛教传承

兴福寺,这座位于常熟虞山北麓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南齐,初名“大慈寺”,后于梁大同三年(537年)更名为“兴福寺”。相传,唐代诗人常建曾在此写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名句,描绘了寺庙的幽静与禅意。


兴福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更是佛教教育的重要场所。清末,名僧月霞与应慈在此创办华严学院,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才,成为当时佛教界著名的学府。寺内古木参天,林荫夹道,午后法师们在明媚阳光下稍作茶歇。


放生池清澈见底,水草在鹅卵石间编织着翠绿的罗网,阳光穿透水面时,金鱼的剪影在水草间穿梭,像游动的墨点落在宣纸上。钟声从大雄宝殿传来,与松鼠灵动的剪影交织,仿佛时光在此停滞。

尚 湖

水草摇曳的琉璃镜

画舫犁开湖面时,虞山倒影在水波中轻轻摇晃。新荷尚未亭亭,圆圆的荷钱浮在水面上,与睡莲静默对话。沿湖徒步,二月兰在堤岸上铺开蓝色的绸缎,花朵在春风中簌簌颤动,紫藤萝瀑布垂落的廊架下。水杉枝头冒出了鹅黄的嫩芽,像悬垂的翡翠珠串,零星坠落的蒲公英在石缝间点亮星星点点的金黄。


尚湖牡丹园内,各色牡丹竞相绽放。白色牡丹如雪,花瓣层层叠叠,清雅脱俗;黄色牡丹则如金箔点缀其间,华贵而典雅。牡丹花与湖畔的垂柳、远处的虞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


尚湖的海棠和桃花也是一大亮点。海棠花娇艳欲滴,桃花则如粉色的云霞,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漫步在尚湖的林间小道上,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花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尚湖的春日,是一幅无需修饰的天然画卷,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与生命的蓬勃。这样的景色,让人心生敬畏,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暮色漫过城墙时,参学之行圆满结束。研究所师生们受益匪浅,带着感恩和喜悦,回归学修生活中。


文稿/耀悟
摄影/智予 妙星
图片编辑/智和
排版/慧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