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念佛如何用功 (下)

念佛如何用功 (下)

发布日期: 2025-03-30 浏览量: 363 次浏览

当我们一句又一句地把佛号忆念出来,这就是让未生的善不断地生起,让已生的善能够不断地增长。

续前——

不断地去深入品尝这一句佛号,回味这一句“阿弥陀佛”在我们身心里面的交互、安住与感应。一旦以佛为所缘,我们的心打开了,很容易就能体验到经论里面所说的,得到信广大、念广大、慧广大及福广大,并得到喜悦,克服怖畏恐惧,能够安忍痛苦,去除掉我们修行过程中的所有黑暗与焦虑,还有对于轮回间各种各样琐事的牵挂与烦恼。

如果我们的心没有以佛为所缘,没有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上的话,可能我们每天所思所想,都是尘世间的杂事琐事。甚至于鸡毛蒜皮、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会让我们耿耿于怀,烦恼丛生。

但是,当我们的这颗心提升到以佛为所缘,体验到广大和殊胜的时候,很多的烦恼自然就能够熄灭,很多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对自己、对佛法、对未来都会更有信心。

在念佛修行的过程中,首先“信”是非常重要。必须把我们的心打开,投入进去,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降伏五盖,放下烦恼,产生法喜。

第二就是“精进力”。在念佛法门的修习过程中,绵绵密密地安住非常重要。这几天的“精进佛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来精进地用功。但是这样的精进,它并不是指带着贪求心,用力地念佛——也不要绷得太紧,而是在念佛的过程中,绵绵密密地深入。“精进”的定义,就是“让未生的善生起来;让已生的善增长;让已生起的不善法灭去;让未生起的不善法不再生起”。这个过程就是精进。

那如何是让未生的善生起?当我们一句又一句地把佛号忆念出来,这就是让未生的善不断地生起,让已生的善能够不断地增长。在念佛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入品尝佛号,安住在佛号上,让内心澄清,静定下来。精进并不是用躁动的心来用力,反而是不断地澄清我们这颗心,让这颗念佛的心越来越清明,越来越能安住,越来越清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我们的一些串习,比如说:喜欢东张西望,观察评判别人,不注意守护六根的串习会出来。有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散乱心、攀缘心、烦恼心也会出来。所以精进念佛,它里面也有遮止习气、串习的过程,让已生的不善法灭去,让未生的不善法不再生起,不断地让自己的心回到法上来。

如果发现自己东张西望、评判他人,浮想联翩,或者起各种烦恼的时候,及时地提醒自己、标明出来,安住佛号,令不善法不再生起,降伏五盖,我们修习的效果就会呈现出来。

“七觉支”里边讲了念觉支和择法觉支。“念”就是我们的心能够安住在念佛上面;“择法”使我们对如何来念这一声佛号,有更深的了解和安住。有了精进觉支,不断绵绵密密地去用功,我们的喜觉支就会生起。在这个时候,念得挺舒服的,心里有喜悦感,身心有乐受。有了这样的喜乐,就能增长我们的轻安觉支。

一旦你开始感觉到法味了,一炷香接着一炷香的,时间过得就很快。一天下来,不感觉到疲惫,反而整个人精神变得充沛。身心有一种安住、轻快的感觉,那些粗重的状态就会消散。我们也会慢慢地感受到定觉支,觉得佛号有吸引力,心不再希望转向散乱法,能够长时间地安住。我们也会成就舍觉支,对世间的欲望、烦恼就有了舍心,这颗心就很容易放下,不再去缘取。当这样来修习的时候,我们在法上面所体验到的进步和感受,也就能够进一步增长我们的信心,产生出更多的精进力,就形成了正向的循环。

修行的过程没有那么难。但是要掌握正确的见地、恰当的态度、善巧的方法,绵绵密密地用功,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因为身心的转化也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一定的量,由量变到达质变。同学们这几天也要万缘放下,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安安心心地,深入用功体验。

当我们对这些修行的法门有了一些了解,知道里边有哪些困难,也知道里边的法味,有了亲身的体验,将来出去弘法或者住道场,或者有因缘带领大众共修,我们的信心和感觉是不一样的。

最后,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有的同学可能会有求取心,特别想找到感觉,特别想体验到不一样的东西,但那可能也会变成我们修行的障碍。

记得以前在第一次闭关修“百万洪名”的时候,感觉非常好,有很多非常深的体验。第二次去修的时候,一开始信心满满,觉得第一次有那么多的感受,那这一次肯定会更好,特别想复制之前好的感觉,希望那些境界赶快出来。但是当念了三天之后,却发现还不如第一次的效果好。自己总结的时候,突然就意识到是自己太想得到境界,太想体验到一些东西,心其实是躁妄的,所以把自己念得也比较累,特别得紧,比较动荡。

后面第四天开始,自己从心态上调整,就是什么都不期待,就只是绵绵密密的安住。一座又一座,把六根都收摄住,反而很快就找到了感觉。结束的时候,整个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对法的信心也更加深入了。

所以说,修行也有它随缘的状态。“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在念佛的过程中也是类似的,当我们具备了见地和信心,把状态调好的时候,就不要添加那么多的求取,就是一味地安心,反而就是最好。不管怎样,每一句佛号都是一个善法种子,都已经种在了我们的身心里。

同学们可能也会有感觉,不管前面几天你修得心静、还是不静,状态好还是不好,随着一天又一天念佛,只要认真坚持,总归会发现慢慢的精力变充沛了,整个人的状态在提升。所以说,没有一句佛号是白念的,以一种无所得的心,只管耕耘,收获自然而然会现起。

不要焦虑自己临终能不能往生,现在念的佛有没有用——每一声佛号都已经种在了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每一念的善心、佛心,都在融入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生命中殊胜的善根和资粮,引领我们与佛相应,到达觉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也是水到渠成、缘起的过程。信心、愿力和见地是最重要的。

最后也勉励大家珍惜时间,安心修行,在这几天里边获得很好的提升和调整。为我们的未来——不管是个人修行的圆满,还是弘法、佛教事业的建立,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培育一份殊胜的资粮。

(全文完)

录音整理 | 悟苇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智筠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