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韵 | 春分西园 玉英相伴
发布日期: 2025-03-31 浏览量: 47 次浏览
农历二月廿一,时节“春分”,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古时称为此日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北宋欧阳修曾言:“春分腊雪未全消,凛冽春寒气尚骄。”江南的倒春寒,风里的寒意沁入骨里。然而,春三月的阳光明媚,亦是江南的特色。
春分的第一缕阳光印在西园的影壁上,广场上已有晨练的人群。在于春,在于晨。人们守时如同老苏州人遵循的“不时不食”,时节亦是如期。
微风阵阵,踏青的人群步入寺院,寻访春日里的色彩。敕赐的牌坊前,几株百年古银杏已换了枝头,枝头换新,是岁月的日记。大雄宝殿前那棵劲挺的银杏树,年年“改头换面”,迎接归来的游子。出芽、成叶、结果、叶黄、归落,雨送黄昏。
“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放生池边的垂柳已点了新绿,海棠花已吐露芬芳,油菜花向天空展示稚嫩的黄色。一冬的蛰伏被惊蛰唤醒,慢慢复苏。万物依时而动,蛰伏是为成长蓄力,绽放是为花果铺垫。物如此,人如此,因果如此。旧人依径而行,新人访花而问,总有相遇,总会似曾相识燕归来。春归何处?春归人心。人心即佛,寺内何处参佛?
风物已春分,天空不再只是蓝色,不再只是云的睡姿。抬头,有玉兰的白,有玉兰的影。西园寺的白玉兰,又多了层清净。元代陆文圭在《亭下玉兰花开》中以“拆似式莲白羽摇”写出玉兰白的轻盈,白的质洁,望去,是直至心底的感动,敬其白的真诚。
有诗说玉兰“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其独爱莲“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如果先生见玉兰,是否也会有类似之“说”?玉兰树枝叉独立,无绿叶之侵扰,每朵玉兰立于自己之巅,向上生长,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
风吹过,落下的花瓣犹如一叶扁舟,让人想起东坡先生的那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文徵明则说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春日望雪,得谢玉兰,也谢先生。
花有四季,色有百千,时有先后,遇此错彼。叶嘉莹先生说过,春天在心里,春天就从不曾离开。《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有恐怖”,美好的事物在心里,不执念,万千变化,亦视为一。
文稿:范范
编辑:心影
摄影:宏子 言雪亚
视频:大白
排版:陶子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