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净土 —— 三类九品往生(上)
发布日期: 2025-03-25 浏览量: 65 次浏览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一、为何讲弥勒净土法门
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弥勒净土之三类九品往生。为什么要讲这个主题——弥勒净土法门?在讲座的开始先谈一谈。
当比较现在的汉传佛教、南传佛教或者藏传佛教的状况,试想一下,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佛法,能在汉传佛教里面得到多少法义?我们还发现很多汉地的佛教徒,后来转学了南传佛教,或藏传佛教,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因为每个人根性不一样,学的法门就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些汉地信众觉得在汉传佛教里没有办法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是我们能不能看到实相、看到佛性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我们死了以后要去哪里?我们要到恶道去,还是去哪里?我们能不能解决避免去恶道这个问题?
确实,汉传佛教是有断层的,或者说汉传佛教有很多优良传统没有能够显现出来,很多地方不怎么清楚。所以当我们去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通过汉传佛教去解决我们根本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我们应该学一学,即应该信仰我们大乘佛教里面的易行道。易行道,一是西方净土法门,它是通过持名念佛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阿弥陀佛功德的摄受,是很容易去的;另一个是弥勒净土法门,弥勒净土也是容易去的。
弥勒清净刹土就在天界——兜率天,属于欲界,离我们比较近,所以是比较容易去的。同时又有弥勒菩萨的摄受,弥勒净土就更容易去了。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我们大乘佛教中的易行道。去了清净刹土之后,就能够面见弥勒菩萨了。如此,肯定能够很快地修学佛法,进步神速,而且开发实相的智慧一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个法门对于今天的我们非常重要。
在古代,最开始流行的其实是弥勒净土法门,不是西方净土法门。不管哪一个净土法门,它们都是平等的。不同法门之间、道和道之间是平等的,就看我们喜好什么。你可以去西方净土,可以去弥勒清净刹土。弥勒净土法门,在今天的中国,意义非常重大,我觉得这是我们汉传佛教传统里面一个非常精华的地方。
弥勒法门,在南传佛教里有,在藏传佛教里也有,我们看到藏传佛教里很多造像都是弥勒菩萨。当然,各个传承的侧重点会有不同。南传佛教属于小乘佛教,虽然也信仰弥勒菩萨,但跟我们大乘佛教修法有所不同。三大传承信仰的是同一位弥勒菩萨,这就增加了弥勒信仰的可信度。
我们知道,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在未来下一位示现成佛的就是弥勒菩萨。他跟我们的因缘很深,我们此生不应该错过上生弥勒净土的机会。在《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弥勒菩萨是未来世的归依处。经云:“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如来)、阿罗诃(应供)、三藐三佛陀(正遍知)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平常我们说的龙华三会,说的就是下一个佛陀——弥勒菩萨将在龙华树下成佛,将分三会演说佛法。
弥勒净土法门见于《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此经由宋居士沮渠京声所译。此经的注疏有吉藏大师《弥勒经游意》一卷、元晓大师《弥勒上生经宗要》一卷、窥基大师《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二卷、佚名《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述赞》一卷,都值得参考。
二、《弥勒菩萨上生经》中的三类九品
在《弥勒菩萨上生经》里,谈到上生弥勒净土的行人有三类九品,这类似于西方净土的三类九品。就是说,有三类修行人分成九品往生,上生到弥勒清净刹土,而不是西方净土。有上、中、下三品生,上品里面又分三品,中品、下品中也都有三品。
(一)弟子修六事得上品生
我们先看看上品生到底应该怎么做?果报怎么样?
总体来讲,要上品生弥勒净土的行人应该是佛弟子,是皈依佛陀的弟子,他由修六种法(六事)而得到上品往生。
经载:“佛告优波离:‘是名弥勒菩萨于阎浮提没,生兜率陀天因缘。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就是说,弥勒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圆寂后,上生到了兜率天,在弥勒内院宣说佛法,我们可以求生到那边去听他说法。弥勒内院,可以说是弥勒菩萨施设的道场,正因为未来世众生在弥勒菩萨座下有能够被度化、能够开悟的因缘,就像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了西方国土,弥勒菩萨的愿力成就了弥勒内院,这也是他的心所现的。
当然,我们要有愿力生到这个内院,我们才能够上生到那边去,没有这个愿,也生不到这个内院。如果只有定的功德,去的是兜率天的外院,在欲界天享受天人的福报。
上面提到的“六事”,一个是“精勤修诸功德”,即布施,布施于三种福田而积累福报和功德。于报恩福田中感恩和回报父母和师长;于功德福田恭敬和供养佛、法、僧三宝;于慈悲福田中,帮助贫穷和苦难之人。
“威仪不缺”,不仅是威仪,还包括持戒的方面。“扫塔涂地”,就是打扫佛塔,清洗地面,修饰道场。“以众名香和妙花供养”,香花供养、四事供养等。“行众三昧,深入正受”,不管是三昧和正受,都属于禅定。有凡夫定,有圣者定。凡夫深住闻思也属于三昧,而圣者可以入正受,如灭尽定。“读诵经典”,即十法行(书写、供养、施他、谛听、宣说、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六事还可以跟六度对应起来,修六事,其实就是修六度。这是上品生,要做的六事。
窥基大师《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中说:“六行定者,必上生故。”修得禅定的行人,一定能上品生。此中的“六行定”应该就是“六行观”,即观下地为粗、苦、障而厌之,观上地为静、妙、离而欣之,依此欣上厌下之力,次第断除下地之惑。
这里只是就殊胜、简易的事修的方面举出了六事,其实,上升所要做的事修不止六事。窥基大师指出:“且举偏胜易行上首,有此六事,其中一一具摄众业。”六事中的每一事都能摄种种修业,所以举出六事就足够了。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寂聪
校对 | 法汇
排版 | 智筠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