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挂念远方的亲人,有违 “活在当下”吗?——《大念住经》解读(三 · 3 · 3)

挂念远方的亲人,有违 “活在当下”吗?——《大念住经》解读(三 · 3 · 3)

发布日期: 2025-02-02 浏览量: 100 次浏览

《大念住经》解读系列,第三期,之三

摘 要

与自己的孤独感和痛苦同在,让自己在正念和慈心中再次放松下来,然后把思念转化为祝福。

问题九:心中常挂念远方的亲人,是否有违“活在当下”?我们该如何来维护关系?

界文法师答:

当你挂念的时候,你要洞察自己的挂念,问自己,挂念对你意味着什么?挂念有用吗?把挂念转化为祝福,是不是更好的方式?

当你思念某个人的时候,你要观这个思念是什么——跟他在一起的美好感觉,你有点渴望,想重温那种美好,是吧?你想跟他在一起,想见他,想再次体验那种乐受。这个里面有贪,但如果我们没得到,可能就会起嗔,不接受现实、感到孤独和痛苦,甚至对对方生起怨恨。

我们该如何处理?可以去知道它,与自己的孤独感和痛苦同在,让自己在正念和慈心中再次放松下来,然后把思念转化为祝福:“感谢你,曾经走入我的生活,带给我很多美好的体验。此刻想到你,我把祝福给你,愿你也像我一样,能够得到内心的安宁,愿你也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绵绵密密的修一会慈心给对方,直到你感觉到心完全的开启,非常的开阔、博大为止。然后你还可以把慈心给自己,愿自己也得到安宁,也能够活出来。

问题十:情是什么?我们和一个人相处产生快乐,和另外一个人相处,类似的也感受到快乐。情好像来自某个人,但其实又好像来自特定情境下的自己,如何理解?

界文法师答:

大家问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跟心念处和法念处有关。当你体验到情感的时候,要检查自己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如果是苦,你就要意识到里面有嗔;如果你在这个情感里面感觉到乐,那就要检查你的心是清凉的还是动荡的,有没有紧张感那种动荡。

如果是清凉的,你的这个情感很有可能是以慈悲和爱心为主的,它是善心所。但是如果这个情里面觉得心是波动的,身心有点紧,可能里面有贪。这个贪可能是对快乐感觉的一种抓取,想得到,有点执着,想重温一些快乐。这个快乐可能来自某个人,或者某一类人的情境。可能你跟另外一个人在同样的情境之下,你一样觉得很快乐。

比如说两个人并肩在月下看月光,假如说有个足够安定的人陪你,可能你都会觉得快乐。所以这个跟情境有关。这样来标明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识别出来了。

发现自己贪著这些美好和过去怎么办?我们就要觉照自己的贪著,让自己重新放松、放下。另外也可以把贪著转化为感恩,转换为善心所:感谢你曾经让我体验到那么美好的一刻,此刻我把祝福给你。

这个时候,你就把贪著转化成爱心。同时也可以爱自己,希望自己在未来也能够常常的安住在无量的、纯净的爱心中。爱一切众生,包括爱自己。

问题十一:昨天讲了一个抑郁的例子,我在生活中每天都与这样的人群工作。能够观察到他们很多人有很多的嗔恨,有些童年时被忽视,被遗弃,甚至有些被羞辱,被虐待。他们最终都很难放下嗔恨,尤其是对自己的憎恨。这些人很多是青少年,法师讲到慈心禅可以应对嗔,但面对这些人很难激发慈心,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界文法师答:

我觉得关键是要找到慈心的方式。每个人内在里都有爱心,关键是找到适合他的方式。

我自己做的一个方法是这样的:首先让他识别自己受的那个伤。当他回忆到一个痛苦,就让他看着这个痛苦。假如这个痛苦是一个孩子的形象,他可能会觉得是歇斯底里的孩子;也可能是一个处在墙角里恐惧的孩子;也可能是一个对一切都冷漠和绝望的孩子。这时候我们想要让他爱这个孩子,他会觉得爱不起来。我们想让他给这个孩子说祝福语,他就不愿意说,或者说了之后这个孩子很抗拒,可能会说你滚开什么的——内心小孩不接受。

当这个内心小孩对他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内心小孩需要什么?他想要被怎么样对待?而不只是我们想要怎么样对待他,或者我们认为他需要怎样的对待。

可能这个内心小孩只想自己静静的呆着,我们就要匹配他的需求,与他同在,就说:我只在这里陪你,与你同在。静静的等他,给他空间,尊重他。一般这时候,内心小孩得到了尊重,他就会放松,柔软下来。

可能过一会儿内心小孩就会觉得想出去走走,看看风景,看看田野。我们就在想象中引导他来到开阔的大自然中,轻轻的风吹来,让他觉得心胸开阔。根据内心小孩呈现出来的需求来关怀他,他就能得到疗愈。每颗心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所以做的整个过程是比较微细的。这也是一个如实观缘起(世俗谛缘起)的过程。

问题十二:如果别人的诽谤伤及到了家人和孩子,怎么办?

界文法师答:

你要知道一点,诽谤只是诽谤,它不会真的伤到了谁。如果你不认同它,就不会受伤。但是,我们也有权利维护我们合法的权益。所以,要把现实和心分开,在现实中我们也会维护我们的权益。比如说别人伤害我们,我们能不能保护自己?是可以的。你有权利保护自己,包括有权利寻求法律的支持。但是关键在你的心里要明白,我们没必要受他人嗔恨的伤与折磨,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佛陀讲的“中了第一只箭,不中第二只箭”。

哪怕他诽谤攻击我们的家人,我们也没必要在痛苦中折磨自己。就是我们昨天讲的,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他会为他自己的行为感受相应的因果,我们不需要为他负责。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但是不需要在痛苦中折磨自己。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心惠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