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大念住经》(三 · 3 · 1)—— 如何做到全然的接纳与慈悲?

《大念住经》(三 · 3 · 1)—— 如何做到全然的接纳与慈悲?

发布日期: 2025-01-24 浏览量: 39 次浏览

《大念住经》解读系列,第三期,之三

摘 要

正念的态度:它是如实觉照,它是不评判,它是全然的接纳,同时它也是慈悲的。

这是第三次讲座了。我看到大家的问题也是厚厚的一摞,这是好事情。因为佛法的学习过程中,谈论佛法和研讨佛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治很多的疑盖。我们前面学到了“贪欲盖、嗔恚盖、昏沉盖”,今天要讨论的是“掉悔盖”和“疑盖”,所有这些都需要很多的讨论,需要深入的理解。所以提问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

问答部分

问题一:在家打坐需要50-80分钟才能达到睁眼清明的感觉,每天需要两次,时间是不是太长?这样属于依赖打坐吗?

界文法师答:

坐禅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量。因为我们的心平时是处在一个工作状态,动荡、散乱。如果想要用意志力命令自己安静,反而会更压抑,甚至更动荡。那怎么办?我们只能不断的放松身心,引导心逐渐安住在单纯的呼吸上,慢慢放下紧张感和躁动。给自己时间,慢慢的——就像你所体验的,50分钟到80分钟以后,一睁眼看见周围的一切都非常的清明,整个身心调整到一个轻安的状态。这个过程很真实,这就是心本来的规律。所以说没问题。

属于依赖打坐吗?这个不能叫依赖,因为心需要那么多时间。但如果说你总是想找那种清清明明的状态,那也不行。虽然暂时得到了它,但一忙碌,遇到各种事情,它又丢失了;你花了几个小时又得到了,然后一忙它又丢失了。这样久了也会变得比较纠结。

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每一个当下来觉知,来自我关怀。每个时刻,即使我们的心没有那么清明,但是依然要有正念的态度。并不只是到了最后我们才进入了正念,而是我们随时都能够切入它。

追问:中途被打断了会很恼火,到达不了清凉的感觉,恼火的感觉不好受,这是贪吗?

这不是贪。不好受——大家知道是苦受还是乐受?苦受!我们要知道所有产生苦受的心,只有嗔心。贪产生的是乐受,或者说当下你的心相对平静不会觉得痛苦。

所有让我们不愉悦、不舒服有苦受的状态,一定是跟嗔相关。但是这个嗔是因为我们贪着清凉。贪心受挫,就起了嗔心。所以说,每一种嗔的背后都有一个渴望。有时候我们处理了我们的渴望感,嗔就会非常容易对治。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渴望清凉和愉悦,这不是应该的吗?是人之常情,是人心人性,是不是?比如说我们在这里坐着,你可能就想打坐,不想听法师一直说话,但是法师就在这里一直说。那你怎么办?如果没有在正念的状态里,那就很可能会一直在这个不满的现实状态里纠结。我们就一直生嗔心,一直受苦。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用佛法说的“接纳”。可以问问自己:佛陀如果是这个情况他会怎么处理,怎么看待?如果此时此刻佛陀坐在底下打坐,他会很着急,很烦,很难受吗?大家说会吗?不会!

佛陀为什么跟我们不一样?他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呢?佛陀其实就是很如实的接纳一切,他并不期待世界完全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运作。当他接纳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的时候,就能够在这不完美的世界里活出完美。

当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纠结、不舒服、难以接纳的时候,我们要识别出我们的不接纳——这就是五盖中的嗔恚盖现起。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开启的恰恰就是自我关怀,从抵抗外境转化为关怀自己,看到自己在受苦。

首先把此刻的身心标记为“受苦”;第二就要开始自我关怀,问自己,佛陀会怎么处理?佛陀怎么看?佛陀会怎么做?瞬间你的心就会柔软下来。然后可以选择从头到脚的觉察和放松自己,扫描身体,重新回到呼吸上;或者跟这颗焦灼的心对话,给它一些安慰和鼓励。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开启自我觉察和自我关怀。

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学会正念的态度:它是如实觉照,它是不评判,它是全然的接纳,同时它也是慈悲的。这个慈悲也包括对自己的慈悲,对他人的慈悲,对整个世界的慈悲。你的心就会无限开阔,瞬间清凉。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我们可能会再一次回到非正念的状态里。但是,我们就是这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渐渐的学会了非常深刻的自我关怀。

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个态度,那就随处自在。在这个世界上,走到哪里都没问题,得到了法的守护。不然我们去到哪里都很纠结:特别害怕环境不好,特别害怕被打扰,特别害怕遇到不友善的人,害怕遇到逆缘。但是有时候我们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是吧?就会觉得很苦。但一旦你的心契入了法,就会非常的清凉。

问题二:“身、受、心、法”,四者有关联吗?

有关联的。身是粗的部分,受更细一些,心更微细,法念住概括了前面三个,但是要求更高。

问题三:悲伤也是嗔吗?

界文法师答:大家说是吗?只要你觉得痛苦,都是嗔。佛教说的悲悯——慈悲喜舍的悲,并不是悲伤。“悲悯”它不痛苦,反而会感到博大和清凉,你会体验到非常深的一种爱。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心惠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沒有了,已经是最新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