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灭除嗔恨心的六种方法 ——《大念住经》解读(三 · 2 · 4)

灭除嗔恨心的六种方法 ——《大念住经》解读(三 · 2 · 4)

发布日期: 2025-01-18 浏览量: 33 次浏览

《大念住经》解读系列,第三期,之二

摘 要

灭绝愤怒最终是为了生命关怀,为了关怀自己,也关怀这个世间的他人。

续前——

灭除嗔恨有六种方法:

第一,学习慈心观。

开放和友善的生命态度

第一,学习慈心观。建立慈悲的理念,把爱心遍布整个世界:“上至最高的天界,下至苦道中的众生,愿它们无敌意、无危险,保持快乐!”,这是一种开放和友善的生命态度。当一个人的慈心观建立了,生活中的嗔心会更少,面对逆境也更有耐心。

第二,培育慈心定。

让心灵变得强大

第二,致力于培育慈心的禅那。修习慈心禅,直至证得禅定。慈心禅可以证到第三禅,它的定是很深的。情绪稳定需要心灵的强大,慈心禅就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强大。

第三,各自为自身行为负责。

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

第三,思维自己所造之业是自己的财产。就是说,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伤害别人的人,实际上自己也在烦恼的煎熬之中,并且招致相应的业果。因此,我们不需要执著于想别人应该受到什么惩罚,我们只需要照顾好自己。他为他负责,我为我负责,甚至我还可以关怀他。这样思维之后,就可以破去对嗔的执著。

第四,数数的如理思惟。

运用善思维灭去愤怒

第四,数数的如理思维。常常思维轮回中,人活着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苦中;轮回中我们与对方也曾互为亲眷;他也是被烦恼所操控,不能自主;从胜义谛来看,自己和对方无非都是无常流变的五蕴组合等等,运用一些善思维来灭去自己的愤怒。

第五,亲近善知识。

与良师益友为伴

第五,亲近善知识。遇到了善友、善知识,我们的嗔心就会减少;遇到了损友,我们的嗔心会变得格外大。

前段时间有报道,一位结婚的新娘,受到伴娘的怂恿,说临时必须要加多少万的彩礼才下车,结果新娘就听信了。新郎那边调动家长、亲戚来说情也不同意,产生了冲突,导致一桩婚事的撤销,双方都很受伤。有时候我们遇到了不太好的朋友,会增加自己的嗔心,造成这种破坏性。在这个时候善知识是重要的。

第六,学习培育慈心等的言论。

从生命关怀的角度来理解一切

第六,有助于培育慈心与灭除嗔恨的适当言论。我们谈论慈悲,谈论人与人之间如何来相处,如何建立生命关怀。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开智慧?最终都是为了生命关怀,为了离苦得乐。不开悟、不证得实相中的智慧,我们就会一再地受苦。从生命关怀的角度来理解所有的,我们就能找到最好的生命之道。

灭去嗔心不是一种道德绑架,不是压抑自己——“我不该生气”,或者说认为愤怒是不好的。愤怒肯定有很多不利的一面,但是愤怒也是缘起法,作为凡夫就是会有愤怒,我们要做的第一点就是识别。我们能识别出来愤怒,第二知道它的生灭,它是怎么生起的,知道如何灭去,未来如何能够彻底地断除。灭绝愤怒最终是为了生命关怀,为了关怀自己,也关怀这个世间的他人。

论典也列了一些“内在的话语”,有助于灭除嗔恨的思维:

第一,你生气对他有什么用?生气有用吗?

第二,你能抹杀他的德行等法吗?

第三,你难道不是由于过去所造之业才投生在这里?未来你还不是要继续随业流转生死?

第四,对他人生气就像赤手握着灼热的木炭、火红的铁条、粪便等损害之物而想打击他人一样。

我们对别人生气,就像拿着一个通红的铁条去打别人,别人是痛苦,但自己的手也被烫了。因为生气的时候首先燃烧的是自己的五蕴,自己的身心会受到痛苦。

越是修行人,就越不愿意生气。因为对身心感受的变化比较敏感,体验到生气的感受会特别的不舒服。一愤怒,瞬间身体就有变化,就能觉知到。这种觉知其实也是好事,有助于推动我们化解情绪,及时做自我关怀,就不会因为愤怒伤到自己的身体,积累更多不好的色法,导致身心受损。

第五、生你气的人又能对你怎样?他能抹杀你的德行等法吗?

今天在学生论文答辩的时候,有位学生写的论文是研究广钦老和尚的思想,文章里面就举了广钦老和尚的忍辱。广钦老和尚在承天寺的时候,在殿堂里管功德箱。住持为了考验他,就说今天功德箱里的钱没了,意思就说他监守自盗,把钱拿走的。这样说了之后,所有人都用怪怪的眼光看他,大家都不与他讲话了,绕着他走。但是广钦老和尚就像没事人一样,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依然开开心心的。过了半个月之后,住持在大会上宣布,其实钱没丢,是为了试验广钦老和尚,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广钦老和尚修行这么好。

他用的方法就是“他能抹杀我的德行吗?”我没偷就是没偷,别人以为我偷,是别人的问题,所以说他还是很安心的。但是换做我们,有的时候就接受不了,一旦被人误解了,会特别的委屈难受。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第六、对方也是由于过去所造之业才投生,并且还要继续随业流转生死。

有的人愤怒起来,就特别希望对方受苦。有位居士之前经常问我:“法师,到底有没有地狱?”

我就很奇怪:“为什么你这么重视这一点?”

他说:“有地狱的话,跟我们家吵架的那家人就可以下去了。”

他就特别担心没有地狱,怕对方无法受到惩罚。这个心情其实还是嗔心。在佛法认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业而投生,并且还要继续随业流转。对于他的邻居来讲,也会为他们的生命状态负责,不必要我们操那么多的心。我们要操心的是照顾好自己。伤害的事情早已经灭去,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启怎样的未来。

“刻舟求剑”的寓言是非常有智慧的。剑不小心掉进了河里,船客立即在船上刻了个印子,等船开到了码头,他就跳下水开始在那里捞。别人问他,你捞什么?他说,我捞剑呢,刻了一个印子在这里。对方说:“你太愚痴了!船早都不在那个地方了,你还能捞到什么?”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非常的愚痴,但事实上我们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念念不忘,不也是一样的吗?过去的那个时间、那个环境已经过去,他也早就不是过去那个他了,你也不是当初的你。但因为那个地方有你刻的一个印子,你就一再地跳下去,对过去的那个他愤怒不已。其实完全没必要,耗费了太多的时间活在关于过去的影象和概念里,错失了美好的当下。

第七、他的愤怒就像不被接受的礼物退回给他自己一样,也像逆风投掷灰尘,灰尘只会飞回他自己的头上一样。

当别人对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没有认同他的攻击,就象没被接收的礼物一样退回了他自己。

佛陀的公案:有一段时间,有一些人对佛陀很嫉妒,他们雇了一些人辱骂佛陀,但佛陀却如如不动。弟子们很奇怪,问佛陀:“为什么您不难受呢?”佛陀说:“如果别人送了礼物给你,你没有接受会怎么样?”弟子回答说:“那礼物他又自己拿回去了。”佛陀说:“当他们辱骂我的时候,我其实没有接受他的礼物。”就这么简单了。

但是我们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攻击时,就会认同了对方的攻击。因为我们不像佛陀那么强大,我们的自我感,“我到底是好人是坏人?我到底可爱不可爱?有价值没价值?有尊严没尊严?”,都是通过别人来判断的。别人对我好,对我礼貌,我就觉得我有价值、有尊严;别人如果不理我,我就觉得我很可悲、我没有价值、没有尊严。

但其实我们的价值和尊严是内在的品质。如果说我们足够优秀,我们的生命足够美好,我们就是有价值的、尊严的。哪怕全世界的人说我们没有价值,没有尊严,那也是他们不懂我们。

正念的重要特点就是如实观照,是什么就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够好,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在赞叹我们,我们的心也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好,那也不必要骄傲,反而更加努力,这就是佛教非常真实的态度。

当这样来真实生活的时候,我们就能体验到如如不动的从容。好好生活、好好修行,不断前进。别人是否给赞叹,别人怎么看我们,真的不重要。不需要为对方的理解而太纠结。佛陀也曾不被人理解,何况我们呢?如果强求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可,我们就会特别的疲惫,那是没必要的。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悟苇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部摄影

沒有了,已经是最新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