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打坐腿痛,怎么处理? ——《大念住经》解读(三 · 2 · 2)
发布日期: 2025-01-12 浏览量: 55 次浏览
《大念住经》解读系列,第三期,之二
摘 要
要把“自我”去掉,看待疼痛只是一种客观现象,它自然地发生和变化。
续前——
问答部分
问题四:什么时候允许觉察疼痛?什么时候慢慢靠近觉察?
法师答:
觉知痛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什么方式来觉知,标明是很重要的。不能标明“我很痛”,可以标明“腿很痛”,或者“它很痛”,一定要把“自我”去掉,看待疼痛只是一种客观现象,它自然地发生和变化。在这个前提之下,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带着好奇心,来观察疼痛的现象。比如说:它是一种钻的痛;是一种割的痛,还是一种里边抽动的痛;或者是刺痛、隐痛等等。
第二,还要看它的流动变化。只要你坐得足够久,疼痛就会呈现出变化。一开始疼痛像石头一样硬;坐着坐着,你会发现疼痛在里面跳,在里面动,会走来走去,那就带着好奇心,看它接下来会怎么样呢?这样就会深入到疼痛里面去体验它,照见它无常流变的本质。
如果太痛了,你的心就会抗拒,无法保持冷静观察,会抵抗和烦躁。这个时候就可以改换姿势,把腿松开,不能硬逼自己。
但如果你能够用勇猛的力量鼓励自己深入进去,就是不动,看疼痛接下来会怎么样?你的心克服了退缩的感觉之后,它就能够全然地成为旁观者。这个时候再怎么痛,腿再怎么跳动、抽搐,你的心都是清凉的、宁静的,这是正念非常强大的状态。
大家现在达不到也不要紧。你会发现,在疼痛不太剧烈的时候,微微有点麻、有点胀、有点木的感觉,你是能做到的。只要你勇敢一点,你是可以做到用宁静的心接纳它。大家慢慢来,先从观察不太剧烈的疼痛开始,慢慢地就能够观强烈的疼痛。
问题五:一座快结束的时候,腿依然比较痛。就用一行禅师的方法:“不是我在坐,是佛陀在坐;不是我在呼吸,是佛陀在呼吸。”疼痛消失了,真奇怪。我还不是佛教徒,怎么也获得了这样的加持力?佛真存在吗?
法师答:
佛一直都在,此刻你打开了你的心,你把你的心交给了佛,你就感受到了这样神奇的变化。一念心变,状态、感受就完全不同。
这个方法也挺好的,确实不是“我”在坐:去掉了自我,你把它标明是“佛陀”在坐的时候,那每个人都是未来佛,每个人都具有佛性,这个话也没说错。你认可了自己的佛性,里面可能也有佛随念,想到佛陀的庄严、安详和喜悦,忆念的力量改变了心的状态。心改变了,色法也在变。
问题六:怎么理解安住?
法师答:
安住在当下,安住于四念住,与此刻的身、受、心、法同在就是安住,它是身心合一的状态。
我觉得不需要问什么是安住,你要问什么是不安住,这样的话就能识别了。如果坐在这里老想出去,那你就没安住;该观呼吸、观感受、观心念的时候,你不愿意观,那就没安住。离开了当下,离开了正念正知,都是没有安住的表现。
问题七:卡巴金正念中“非评判的方式”,与《大念住经》“正念的方式”、“恰当的方式”两者的区别。
法师答:
“恰当的方式”这是我用现代语言指出方式的特别。“非评判”是佛教里讲的无贪、无嗔。因为评判里面带了嗔心,带了分别、概念和投射进去。如果用无贪、无嗔、无痴来理解“非评判”,就比较容易理解。
问题八:觉知是没有一个“我”在觉知。那当我们说“把觉知移到声音上”时,是谁在移动注意力呢?
法师答:
是心本身知道,觉知心本身在移动,心本身就是在动的。
问题九:佛教中的“喜悦”与“快乐”是相同的吗?
法师答:
在佛教里面,喜和乐是不一样的。佛教里讲喜的时候,喜偏向于一种心灵感受,乐偏向于一种身体的感受。
在禅坐的过程中,首先生起的是喜——心里的愉悦感,心里的欢喜。继续禅坐深入的时候会乐,乐是一种身体上的感受,它是比世间其它的快乐更殊胜的快乐。产生了这种乐的时候,你就可以长时间坐禅,而且会深入其中,没有任何杂念,很容易得定。
在佛教里面谈到乐,它是更深的快乐,喜是开始出现的喜悦。超越了喜和乐之后的四禅,就是宁静。四禅的宁静是一种舍心,这种宁静比会乐受更美好,更微细。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悟苇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摄影部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