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人,不入邪见
发布日期: 2024-12-11 浏览量: 61 次浏览
——从八个方面介绍如何对治烦恼(二)
摘 要
如果把“无我”当成了有一个“自我”,把“非主宰”当作有一种主宰,那就容易显示出我慢,总想着对抗,很少会产生无条件接纳的态度,很难接受现实。
续前——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注释书》里边讲到的,可以帮助我们遏制当前烦恼现起以及帮助我们未来烦恼不生的八个方面,这是修念住的重要助缘。这八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坚守戒律。
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想令当下烦恼不起、令未来烦恼不生,在所有的助缘里,把戒律放在第一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底线意识,从生命关怀的角度对待言行和生活,就能够遮止罪恶,行为如法,很多的烦恼就都不存在了。如果不能够很好守护戒律的话,身心就会动荡,身心清净的状态就不容易维持。
第二,不入邪见。
破除对“我”、“常”、“乐”、 “净”的执著
在寺院的大环境架构里面,比如像西园寺,道风等各方面的管理都非常规范,一般来说,重大的违犯戒律或不如法行为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可能在微细之处会有差异,每个人不一样,身心的清净程度也会不一样,但总体来说,刚才所讲的第一点“坚守戒律”这方面比较容易得到护持。但是,第二点“不入邪见”会更难一些。
那什么是邪见?按理说,我们都已经皈依三宝了,已经受持在家戒或者出家戒了,已经在道场里精进地修行了……但是,依然有很多的邪见是要特别去关注的。
邪见一:
无我
认为有一个“自我”
最根本的邪见,是认为有一个“自我”。我们要把这个身心标记为“五蕴”,而不应该把身心标记为“自我”,否则,很多的烦恼就很容易触动。比如说,天热了,在这个高温中觉得烦躁。如果说你标明为“我很热”、“我很烦”,那你很可能就会变得更烦躁,而且觉得更难受。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要求自己不烦恼,就会觉得多了一种压力感,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打压。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标记为“五蕴”,谁在感受高温?谁很热?你会就看到:在高温之下流汗的只不过就是色蕴;受蕴感受到不适;想蕴可能会在概念上安立它为“天热”;行蕴,生起的是一种抗拒、想逃离的感觉;识蕴,知道所有以上这些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另外的“自我”。
如果只是“五蕴”体验到热和不适,那么我们就会对这个“五蕴”开启了观照和觉察,瞬间,我们的正念就会启动。关注的能力会看到身心里面的动荡,进而产生生命关怀,这些都很容易。但是,一旦添加了一个“自我”——“我很热”,“我很烦”,瞬间,你就变得很紧,心就会封闭、执著于此。所以,“不入邪见”对于我们处理烦恼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邪见二:
无常
对自性的执著
第二个邪见,是我们对自性的执著。把“无常”执著为“常”,总认为有什么是恒常的,是天长地久的,没有意识到这一切都在刹那刹那地变化,即使是高温天也终究有过去的时候,即便是难受也只是一种无常的感觉。如果把“无我”当成了有一个“自我”,把“非主宰”当作有一种主宰,那就容易显示出我慢,总想着对抗,很少会产生无条件接纳的态度,很难接受现实。
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们甚至不是这个身心的主宰。所以说,要用谦卑的态度看待缘起法,要用无我的态度去觉照,那我们就会轻松很多,正念也会多出来很多。
邪见三:
苦谛
以苦为乐
第三个邪见,把苦当成乐。轮回本质是苦,佛法讲 “苦谛”。但是,我们却总想找到“快乐”,不管是追求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其实,都是在执著于“乐”。这种执著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烦恼。
如果能够把整个轮回标记为苦的话,那就知道,食物就算再好吃,味道也只是一个无常的生灭而已,只是一个现象而已。贪图了这个乐受,后面就会有坏苦,下一次没有这个好吃的了,就会生起烦恼,其实它带给自己的是坏苦。那苦苦就更不用说了。当然,还有行苦。如果我们能够用“轮回是苦”这样的根本认知和正见,来看待很多的欲望、追逐、牵挂,就会多一份从容和淡定。
邪见四
不净
把“不净”执著为“净”
第四个邪见,把“不净”执著为“净”。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执着于美女如何如何美好,但是,如果从身体的实相来看,那是不净的,不管是牙齿、血液、粪便、内脏、肌肉、骨骼……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所以,当我们执著于净相的时候,其实是在执著于头脑里美好、可爱这些概念。
如果能够破除对“我”、“常”、“乐”、 “净”的执著,不落入邪见,那我们就能瞬间身心清凉,开启强烈的正念和觉照,不会被五欲六尘所扰动。这就是处理烦恼的第二大助缘——不入邪见。
第三,守护根门。
六根对六尘,做好防护
六根对六尘的时候,注意防护我们对境界的执著,不贪著相好,不执著于细相,守护好根门,烦恼就不会打扰到我们内心的安宁。
第四,善用日用品。
有智慧、有观照
日常生活中,有衣、食、住、医药等各方面的需求和物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日用物品?如果能意识到它们最根本的功能是维持色身以利于修行,并不是要拿来享乐的。对于我们所拥有的任何资生物品都能够保持智慧的觉照,那生活也会更加清净。所以,对日用品的执著,就需要有智慧、有观照。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道问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摄影部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