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秋爽法师:文以载道 继往开来——明开长老文化立教的理念与实践

秋爽法师:文以载道 继往开来——明开长老文化立教的理念与实践

发布日期: 2024-12-02 浏览量: 115 次浏览

文以载道 继往开来:

明开长老文化立教的理念与实践

文 /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苏州寒山寺、重元寺住持 秋爽法师

明开长老(1910—1994)是现当代中国佛教界的大德高僧之一,其于江苏佛教暨苏州佛教贡献良多,影响深远。作为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佛门高僧,明开长老始终以佛教文化提升自我、化育后昆、饶益众生。论及明开长老的文化建设理念及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时俱进:应社会之需,弘扬佛教文化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华夏,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2000多年来,佛教始终以与时俱进、方便随缘的原则在中国社会生根固本。晚清民国,社会跌宕起伏,解放前明开长老驻锡苏州北禅寺,于此讲经说法10年,用佛法惠泽一方百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佛教文化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摆在苏州佛教界领航人明开长老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明开长老看来,佛教文化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首先要强化政治学习。如此才能将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宗教政策与佛陀的教导结合起来,使传统的佛教事业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相适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报国土恩,报众生恩,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誓愿。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时任苏州市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的明开长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苏州市内的佛教寺庙进行统一管理,将废旧铜铁锡器等物资十五万七千余斤支援“工业抗旱”。改革开放后,明开长老协助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着手开展各寺院的恢复重建工作。他还大力支持恩师性空长老修复寒山寺,新建了霜钟阁、钟房、碑房,修整了藏经楼,布置了苏州名画家的书画橱窗,使这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更具历史厚重感与浓郁的文化气息。

其次要因地制宜,对寺院进行管理与建设,从而使佛教文化适应改革开放的新需要,与社会主义相协调。百丈怀海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丛林清规中有农禅并重之举措。改革开放后,明开长老带领苏州佛教界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他提倡:“组织有劳动能力的僧尼参加合乎戒律的生产和服务性管理工作,……服务事业的建筑设施保持同寺庙风貌相协调。”明开长老因势而动,因地制宜,将古圣先贤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劳作模式应时代之需而应用,为佛教文化在新时代的绽放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第三要完善管理体制,使佛教文化建设得到制度性保障。明开长老主张选贤任能,把西园寺定为十方选贤式丛林,将西园寺引入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轨道。在明开长老的引领下,苏州市的开放寺庙都相继建立了丛林方丈制度,各寺院施行方丈负责制,监院、副寺、知客等僧职人员分工协作,辅助方丈管理寺庙。此外,持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并实现寺院正常有序运行。

与时俱进,方便随缘,既是2000多年来佛教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近现代社会里明开长老以其亲身实践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正是基于与时俱进、方便随缘的处事原则,以明开长老为首的老一辈僧人用他们的智慧与努力为苏州佛教界浇灌出一片广袤而富饶的田地,从而催生出绚烂多彩的苏州佛教文化。

二、法乳存续:保护经典文物、整理编撰文献

佛陀教法之能播扬中土,生根华夏,与迦叶尊者结集三藏、广行遗训关系密切。古云:“传续莫大焉,存存乎道,绵绵其化,犹日月之嗣照,故圣人顺可久之道,广无方之益。贤林将游,……于是乎结集三藏,行皇觉之训。”(慈云遵式《天台祖承记》)典籍文献的结集珍存对佛法传续意义重大。明开长老格外注重典籍文物的保管与历史文献的编撰。

明开长老在《苏州市佛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学、建筑、雕塑、美术、音乐等方面都起过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保护好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一项崇高任务,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诚如明开长老在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作为苏州市佛教协会的领导,作为虔诚的佛门弟子,明开长老在呼吁全体佛教徒“保护好”佛教文化的同时,自己身先士卒,不畏艰难,全力以赴去保护佛教文化。1958年时,苏州200多所寺院的房屋由房管局统一管理,在明开长老的斡旋与努力下,终将苏州各寺的经书、佛像等文物集中到西园寺与北寺塔妥善保管,更好地保护了佛教珍贵文物。

“文革”期间,为避免西园寺中文物被毁,明开长老一面将藏经楼中各种文物与善本经书立即收藏起来,并将其中最珍贵的36件文物秘密移交托管于苏州市文管会;一面又将寺院主要殿堂封锁起来,亲率僧众,日夜巡逻。西园寺的佛像、经书等文物以及殿堂、经楼等建筑在明开长老等僧人的精心守护下得到较为完好地保存。与此同时,明开长老还对西园寺里的藏书进行了整理、登记、编目等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老和尚共计整理西园寺经书63229册,寒山寺经书8513册。“文革”后出版的《苏州市古籍善本书目录·序言》中评道:“苏州佛教经藏蔚为大观,虽屡遭浩劫,犹得大数幸存,数量之多,品种之富,版本之全,殆可称为冠绝东南,载誉全国。”西园寺也因此被称为“大陆第一藏书丛林”,这一美誉的获得,明开长老居功至伟!

明开长老在保护典籍文物的同时,还组织人手编撰了《苏州佛教志稿》。《苏州佛教志稿》以民国以来的苏州佛教为主要撰写对象,涉及民国年间的苏州佛教、建国以来的苏州佛教、苏州三大寺与其他佛教名胜古迹以及近现代苏州的高僧与知名居士等内容,并附录数届佛协理事会人员名单、苏州市僧寺调查简况表、苏州有名寺庙名称统计表等。明开长老组织编撰的《苏州佛教志稿》是我们了解民国以来苏州佛教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为近现代苏州佛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信史。

为使佛教典籍文物与历史文献保存下来,明开长老不畏艰险,呕心沥血,他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愿心,终使苏州佛教界保存下佛法根基。正是在此基础上,苏州佛教文化才能在短短的数十年间恢复生机,走向兴盛繁荣。

三、薪火相传:倡办佛教教育、培养优秀僧才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有佛、法、僧三宝,佛陀之教法实赖僧宝之接续与弘传。而僧宝能否担承起接续祖脉、传承佛法的重担,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开长老深谙此中三昧。明开长老出家前,因家贫没有接受过教育,出家后要读经却不识字,但他却以超乎常人的决心与毅力四处参学求法。青少年时代,明开长老先后到常州天宁寺、宁波观宗寺、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参学,又到宜兴海会寺阅读《龙藏》两年,再至苏州穹窿山大茅蓬览阅《碛砂藏》,同时习修禅法,由此打下深厚的佛学根基。从初入佛门时目不识丁的后起之秀到佛学根基深厚的有道高僧,教育在明开长老的人生蜕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点明开长老深有体会。因此,当他成为苏州佛教界的中流砥柱,成为佛教协会的引领人与决策者,其于佛教教育的用心与投入是不遗余力的。

明开长老用心并投入于佛门教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施戒法,二是倡办佛学院。“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防非止恶,戒为根本;转凡成圣,戒乃舟航。”戒律是续佛慧命、绍隆佛法的根本,佛门弟子的成长与成熟离不开戒律的规范与引导,惟有“严净毗尼”者才能成就道果,从而“弘范三界”,久住正法。正因为如此,戒法的传授于佛门而言意义非凡。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后,明开长老曾两度在西园寺举行传戒大会,并参加了常州天宁寺的传戒法会,三次传戒法会上明开长老均为得戒和尚;此外,他还先后剃度一百多名优秀僧众,传授三皈五戒的居士弟子不计其数,使佛法种子落地生根,将戒律精神薪火相传。

至于兴办佛学院,明开长老曾在《关于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传达报告》一文中表达过其兴教办学的心声:“我们办佛学院,招收学僧,研究佛学,将来培养出有高深学识的学者,对国家来说可以协助政府整理研究和保管国家文物,可以与国际友人进行文化学术交流;对佛教来说可以作为名山大寺的接班人,可以继承佛教事业。”为使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明开长老支持并助力明学长老,着力推动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的创办。灵岩山佛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地方创办的第一所佛学院校,数十年来,灵岩山佛学院为佛教界输送新鲜血液,成为苏州乃至全国佛教界僧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明开长老圆寂后,西园寺、寒山寺秉承老和尚兴教育人的理念,先后创办了戒幢佛学研究所、寒山书院(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前身)。寒山学院自2003年开办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寒山学院在成立之时,便制定和完善了办学章程,坚持依法办学、依规办学。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以“勤学、求真、崇善、净意”为院训,使学僧明确自身责任与历史使命。教学理念注重“学修并重”的原则,秉承“学修一体化、学院生活丛林化”办学模式,培养能真正适应丛林生活的现代僧才。学院恪守明确的僧才培养目标:坚持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纯正的佛教三类僧才;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寺院管理僧才;立志于佛学研究、阐扬佛教的弘法僧才;重在实践佛法的修持僧才。

文以载道,化成天下。文化传承是民族智慧得以延续关键。佛教文化的传承是佛教智慧得以延续和发展之载体。作为佛门龙象,一代高僧,明开长老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文化建设理念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性价值,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