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 ——《吉祥经》解读(八)
发布日期: 2024-10-02 浏览量: 148 次浏览
摘 要
如果只是关注于世间的成就和幸福,那么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依然会有恐惧,对生命依然是迷茫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佛陀就引导弟子,告诉他们还要超越轮回。
续前——
第七个偈诵:
恭敬与谦让
知足并感恩
及时闻教法
是为最吉祥
接下来的偈颂,就开始转入到对教法的修习。在轮回中,虽然暂时获得了幸福和安乐,但是它们仍然是无常的。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所获取的一切最终都会消散。
如果只是关注于世间的成就和幸福,那么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依然会有恐惧,对生命依然是迷茫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佛陀就引导弟子,告诉他们还要超越轮回。
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看第七个偈颂:“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在这里,佛陀介绍了四种态度是吉祥的。
#恭敬
第一种是恭敬,对应当敬重的给予适当的尊重和礼敬。因为恭敬是投身善趣的原因,不管出生在哪里都会转生在高贵的家族。
恭敬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它首先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 比如说你进入到一个房间,这里边的人如果对你都非常的尊重,你会有什么感觉?肯定就会感觉很好,心情放松。
假如你进入到一个场所,所有的人对你都没有那么尊重,会有什么感觉?可能瞬间你的心情就跌入低谷,感觉到不适,甚至跟他们生起对抗的嗔心,很容易起冲突。
所以说恭敬在这里被称为是吉祥的, 它能够感召安乐的果报。我们在生活中、在任何时候,实际上都可以体验这样的一种恭敬感。
#谦让
第二就是谦逊。这是一种谦卑的态度,它破除了傲慢和自大,展现出来就是温和、亲切,容易交流。
一般来说,我们跟人接触,每个人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我们会感觉到他很傲慢,很难接近,但有的人我们就会体验到有亲切感,愿意跟他沟通,在他面前是平等的,心也更容易敞开。所以说,谦逊是吉祥的。
#知足
第三是知足。这是对四资具等我们所拥有的知足,舍断了过欲、 大欲和恶欲等恶法。有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是我们必须的,比如过度的需求,或者一些不当的需求,在这个时候知足就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一个修行者,如果我们不能够知足,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心一直在动荡,没有办法安定下来。
就像我们住在这里参加静修这几天,过的是最简单的生活,斋堂提供什么就吃什么,没得挑。
如果不知足,就会起各种的抗拒心,但是假如说能够放下,让自己接受,反而可能在简单、清淡的饮食中, 突然感受到了简单生活带来的清净和美好。
所以知足非常的重要。
在论典里边一般说到有三种知足:
第一种是“依获得的知足”。给什么就接受什么,不祈求额外的,这是一种依获得的知足。
第二种就是“依体力的知足”,只接受身体适合的,舍弃其他的。论典里面是这样来举例子的:比如说一位比丘,他的身体生病了,他需要吃一些柔软的食物(流质),在这个时候,他就把他先前所得到的较硬的食物先结缘给其他人,然后再受取柔软的食物,他不会两个都要。
第三种是“依适宜的知足”。论典里举的例子说,有比丘得到了非常豪华高贵的衣服,这个时候他就会想到,作为一个刚刚出家的人,不适合穿着这么豪华的衣物,于是他就把它供养给上座比丘,自己选择普通的衣服来使用,这也是一种知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得到了一些奢侈品,假如你觉得这些奢侈品是不适合你的,你也不需要,就可以把它结缘出去,给自己留下更普通一点的使用品,这就是依适宜的知足是一种知足。
总体来说,我们有了知足,我们就会轻松很多。
记得出家前,在一个学校里上班,一群年轻的老师们都是住在学校的宿舍里,那个时候还没有食堂,大家搭伙做饭。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最怕去买菜,为什么?因为不知道该买什么,菜市场虽然菜很多,但是好像都吃过了一遍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买,经常为今天该吃 什么而烦恼,当时让我印象还是蛮深的。后面学佛出家之后,每天都在寺里吃过堂饭,却好像再也没有为该吃什么而烦恼过。(掌声)
我后面反思为什么,有几个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习惯了简单的生活。嘴巴其实也是越吃越刁的。
第二就是经常禅修让自己的心静了下来。得到了法的滋养,内心里就没那么多匮乏感和需求。
心静了之后,实际上反而不想吃那些口味太重、太复杂的食物,会觉得吃了这些食物身体发紧,有沉重感。这时候更愿意吃一点天然的、清淡的、简单的食物。通过知足,身心轻松,少了很多烦恼。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你们家庭成员如果都能知足,那家庭主妇们是不是也少了很多烦恼?天天换着花样做吃的,家人还不满意,也经常生气。假如大家都能知足,做什么他们都开心接受,自己也会很喜悦、很愿意做,所以说知足是很好的善法。
#感恩
第四点就是感恩。感恩就是常常的忆念他人对自己所做的,无论是少或多的帮助。比如说,我们坐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感恩所有义工们,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才有此刻的安坐。每个禅垫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要从仓库搬过来,精心地摆放起来,其实都是有很多人在为我们做这些工作。
我们坐在这里听课不用操任何的心,中午饭点到的时候,饭会打到我们的碗里,它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肯定也不是。从采购的人去菜市,到厨房的厨师们辛苦地操作,一直到行堂的义工们,所有的付出。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来忆念,会意识到,原来我们的生命是被这么多人所守护的,就会有一种幸福感。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寂聪
校对 | 心光
排版 | 果甚
图片 | 赵德明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