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慈悲 —— 《法、理、情的平衡》(上)
发布日期: 2024-10-28 浏览量: 201 次浏览
摘 要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先对自己慈悲。对自己修慈心,让自己的心能够平静、喜悦和强大,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今天已经是慈心禅营的第三天了。我们有些老学员能够修到散布慈心给一切有情这个阶段,老学员修的过程中可以自由一点,没问题。新学员就不要追求进度,安心把每一组对象修好,大概修到“可爱者”,或者修到“普通人”也是可以的。“敌人”这组就看情况了。也可以尝试一下把慈心散布给一切有情。
发送慈心给一切有情,也比较适合在室外行禅、过堂的时候,在这些开阔的空间里,就把慈心周遍虚空、周遍法界。
在坐禅的时候,也可以先修一会儿慈心给自己,再把慈心散布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平安,愿一切众生平静喜悦,没有心灵的痛苦;愿他们健康自在,没有身体的苦痛。”
在安住慈心的时候,有一个注意事项:对“一切有情”,有的人会想很多,一想到无量无边,就会用力的朝远处“发送”,觉得就很累。这时候其实可以想着“一切众生都在我心里”,要有一种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自己心里的感觉。
就像我们此刻的这个禅堂,禅堂在你的心外,还在你的心里?其实也在你的心里,眼光所及之处都在你的心里了。这个“心”不是指我们的心脏,它是可以包纳宇宙、包纳法界的,一念就能周遍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对我们心里的一切众生发送慈心就够了,因为没有心外的众生。这样就不会因为发心境界的广大而造成一种吃力感了。
在修习慈心禅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之后,渐渐的就能够生起慈心来。当感觉慈心生不出来的时候,我们通过反复的练习,克服了障碍和内心的阻抗,也就能生起来。
这几天晚上,有慈法师也会给大家带一些自我接纳、原谅和宽恕的修心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做一些道歉、请求宽恕,有的时候需要接纳自己,然后我们的慈心就能开启。
人类的心灵是非常复杂的,不像色法,色法它更迟钝一些,你本来健康,变成生病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心的特征就是它变化的速度特别快。
上一刹那你可能很开心,突然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说一个回忆、一个念头,瞬间心境就跌落了。有的时候一件事情在心里卡住了,可以卡很多天,甚至卡一辈子都没放下,都有可能。
我觉得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心理大师,要非常懂得心灵之道,才能够很好的修上去。不然的话,我们坐在禅堂里修还行,一回到生活中就特别的艰难,贪嗔痴慢什么都来了。佛法没有办法生活化,到了生活中依然烦恼很多很多,这样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禅者。所以,修行说容易是很容易的,但是说难又特别难。
胜义谛说“空性”、“无我”,大家听起来难,但是证起来也容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只要去观五蕴空就够了。但是到了生活中,你不能一句“空、不可得”就真的解决问题了,问题还在那里。
虽然从本质上说是空性,但它还是有缘起的现象,我们不能因为空就否认了缘起,当然也不能因为缘起就认为它不空。就像下午大家问到的问题:既然慈心也是无常的,那怎么办?你会发现正是因为慈心是无常的,所以才好办。我们就可以自由的入定出定,能够做各种各样的事业,身业慈、语业慈、意业慈,随时的现起。
当然,直观空性还是更容易一点,但是通达缘起其实是更难的。特别是在我们开悟之前,还有我执和法执的时候,特别的容易受到各种外缘的障碍。
这也就是为什么作为一个修行人,有的时候需要适当的隔绝外缘,特别是要修禅定,那就更要身远离、心远离。佛陀甚至还制定出家制度,出家不光是不上班,还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孩子,解决了很多很多的烦恼和问题。甚至于诸佛都是要以出家身份在世间来显现成佛,这其实是意味深长的。
从这一点上来讲,在当代红尘生活中,要想真正的做到解脱出离,做到没有烦恼,是很难的。但正是因为难,所以我们才要深入的去修行。修习了佛法都还这么难,如果不修行,那还得了?那只能是“随业流转”了。
所以,大家会体验到,在修慈心禅的过程中,特别是修到了“敌人”这一组,心是很容易纠结、阻抗的。甚至包括“亲人”这些对象,也都很容易激发起各种情绪和念头。在这些时候,我们就是要慢慢的看清楚,先理解自己,洞察其中的缘起,以及缘起背后的本质。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先对自己慈悲。对自己修慈心,让自己的心能够平静、喜悦和强大,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有时候我们在家里怨先生、怨孩子、怨社会、抱怨这抱怨那——一句话,还是心理不强大,是不是?如果我们足够强大,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不再依赖他们,对他们没有需求,那么他们就不会让自己波动这么大,自己也不会因之受苦。
所以说自我关怀是我们关怀他人的一个前提。自利和利他并不冲突,自我关怀是为了更好的关怀他人,关怀他人也是更好的关怀自己。
大家可能体验到,有时候发慈心给别人,我们自己也感受到心境的愉悦和疗愈。当突破了障碍,能够向敌人修慈心的时候,我们的心特别开阔,拥有自信,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力量。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心惠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张卫军、善泓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