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带来吉祥与安乐 ——《吉祥经》解读(五)
发布日期: 2024-09-24 浏览量: 434 次浏览
《吉祥经》第五个偈颂
(续前)
第五个偈颂:“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佛陀在这里又讲到了三种吉祥。
一
布施好品德
第一个是我们有布施的能力和行为。什么是布施呢?就是给予。以“知足慧”,因为知足,没有悭吝,就能够付出;以“无贪”把东西施予他人,这个就是布施。
布施不光是物质,也包括了法布施。比如说自己会一个技能,能够去分享。但有的人他就不愿意。我以前也遇到一位小学生,很多题她都会做,但就不愿意分享。
她一个闺蜜,最好的朋友,老是想让她教自己,这个小女孩就觉得:“我可以教你一些简单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不想教,哪怕我们是最好的闺蜜。”
这种悭吝心,其实几乎人人都有。有一些好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舍不得。
只有拥有了无贪的心所、知足的智慧,我们才能够去给予和分享,给予他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是现法获得众人喜爱与欢喜,以及来世殊胜果报的原因,所以是吉祥的。”
心理学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对他人有用,能带来尊重和友情。”就是一个人有用的话,就会获得尊重,别人就会对他有好感。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现实,但是这说的是真话,因为这就是世间的人性。
即使一个小孩,他在家里表现得聪明、学习努力、懂事,父母就爱他,这也是孩子能提供的情感价值。如果小孩又不学习,又不懂事,对爸妈脾气又暴躁,父母就会觉得“当初干嘛要生你!”,恨不得要赶出去了。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布施的能力和意愿,这是吉祥的。
二
帮助众亲
一般来说人际关系有不同的层次。
最低的层次是一种剥削关系,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利用别人,只想从别人那里获取。
更高一层的是交换关系,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是互相帮助,互相给予,互为所用的。从关系的角度是平等的,但是多少也有点物化了别人,把他人当做一种工具,这是交换关系。
再朝上提升,发展出来的是一种爱的关系,是以爱心为前提的。用佛法来讲就是具有慈悲喜舍,这种感觉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企业、一个团体,如果大家都有一种爱心,有一种凝聚力,干什么事情都同心协力,互相能关怀与支持,这个团队里就有很不一样的感觉。
三
行为无瑕疵
最后是一种奉献关系,就像诸佛菩萨发了菩提心:“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非常伟大的。他整个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利益有情,会升华到这个层面。
第一种剥削关系是不健康的,谁都不喜欢自私自利的人。从第二层开始,交换关系、爱的关系和奉献的关系都需要有布施的能力,才能形成健康、美好的人际生存状态。
佛法认为布施是一种吉祥,每个人都必须或多或少拥有布施的能力和展现布施的行为。
当我们有这些能力和行为的时候,要意识到这是吉祥的,它会带来幸福、利益和安乐。
前面的这几个偈颂都是关于世间生活的,后面还有讨论关于佛法修学,乃至于出世间圆满的吉祥之事。
我们大家也给自己一点时间,一点耐心,来细细的品味和吸收。感谢大家的耐心和精进。
四
关于《吉祥经》的提问
问题1、《吉祥经》说要远离愚痴人,一方面生活中有时候无法选择和回避,比如说自己的老板是愚痴人,自己的老公是愚痴人,而且法义也说要没有分别,慈悲众生,我该如何面对?是该接纳还是想办法远离。
法师开示:这个问题问得很真实,这就是我们现实中的困境。我们可能会在生活中发现,甚至于自己的家人、周围的同事,很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拥有智慧的,本身三观都有问题,都有可能。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么痛苦。
如果他们都是智者,肯定我们会很开心,会进步很大的。但这就是现实,有时候我们逃无可逃,那怎么办?
首先第一点,“远离”的意思也不一定都是不理睬,把他们拉黑、离婚、辞职。我们也可以做到心理不依赖,不对他们有执着和抓取,建立自己独立的精神,有自己的思想认知和处理方式。
即使家人有各种的问题,重要的是在接纳和尊重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立的空间和人际界限。做自己能做的,接纳自己做不到的。
否则的话,忽视了尊重每个个体的业力轨则和独立性,互相纠缠,在无效的对抗、否定和不满中消耗,那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如果一段人际关系对我们的伤害,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和处理的程度,适当远离,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和保护。
问题2、师父好,世间的富贵吉祥和出世间的解脱和智慧,我都希求,这个矛盾吗?
法师开示:它是不矛盾的,不是说有钱了就一定会堕落。如果没有智慧,没钱也会堕落。有了智慧,运用财富,我们的菩萨行也可以变得更广大。
当然也要意识到富贵吉祥并不是靠欲望求出来的,离不开智慧、精进力和布施等善法缘起。如果心态和认知有问题,这种求本身又变成了一种有害的烦恼。
果涛、惟协整理;慈正二校
摄影: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