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学多闻的吉祥 ——《吉祥经》讲解(三)
发布日期: 2024-09-14 浏览量: 1,097 次浏览
《吉祥经》第三个偈颂
第三个偈颂:“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这里佛陀又说了四种吉祥之事。第一个是多闻;第二是工艺精;第三是严持禁戒;第四是言谈悦人心。
一
多闻
什么是多闻?首先知识面很广,擅长学习。佛陀也认为,爱学习是吉祥的。当然学习指的是“于无罪的事物多闻”,不是学一些歪门邪道,学如何诈骗、如何犯罪,那就不吉祥了。
当然这不仅是佛法,也包括了一些社会知识、专业技术,种种技能。
另外多闻也不只是说看的书多,是多闻,也包括多多听闻,同一部经论反复学很多遍,深入通达,这也是多闻。就像这部《吉祥经》,可能在座很多人都看过、听过,今天再来听一遍,这也是一种多闻。这是吉祥的,因为它能带来此世和来世两世的利益和安乐。
二
工艺精
第二是“工艺精”,工艺指的是技艺,在家人有在家人需要的专业性,出家人有出家需要的技能。作为在家人要上班,肯定要精通自己的专业技能。做老师能把课讲好,知识贯通;做科研要对自己的这个领域精通。
所谓术业有专攻,佛陀认为这也是吉祥的。知识渊博是好事,拥有专业技能也是吉祥。
作为在家佛弟子,如果对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专业技能不用心,虽然佛法学的很好,但是工作、待人表现得很差,那也是不够的。这样的一种认真专精的态度,其实是遍一切处的。
比如教育孩子,照顾病人,甚至做好一顿饭,里边都有专业性。所以作为一个大乘的菩萨,从五明处学起,知识是非常广博和专通的。
三
严持诸禁戒
第三,严持诸禁戒也是一种吉祥。这就包括了在家者的戒和出家者的戒。在家者的戒主要是远离十不善道,杀盗淫妄、贪嗔痴这些。
从“不以烦恼而违犯,以及确定正行诸德而善学”,能够对治自己的烦恼,对治自己的一些邪恶和违犯的行为,能够遵守正行和诸德,这是吉祥的。
要想做到不违犯,调伏烦恼是重要的。去年报道的案件中,北大学生吴谢宇把他母亲杀害了,最后也被判处了死刑。
他其实就是因为自己的无明烦恼、追逐欲望等,最终导致了这种人间惨剧。杀害了最爱自己的母亲,对他来讲其实他也永远缺失了一位亲人,自己还要受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审判。
所以需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烦恼,直面它,审视它,不为它所转,这就是所谓的“严持诸禁戒”,我们就能够保护自己。
出家众也有出家的戒律。一般来说,出家之后要“三年学戒,不离依止”,要精通出家的各种戒律,这样才能够获得身心的安乐,和道业的成就。
所以佛陀认为,能够守护禁戒、调伏烦恼,这是吉祥的。
四
言谈悦人心
第四种吉祥就是“言谈悦人心”。在另外的译本里,把它译为“所说皆善语”。我们的语言很重要,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离开四种语业的过失,即虚妄语、粗恶语、两舌语(离间语)和绮语。
所谓的善语就是跟它们相反,善的语言有四种:第一是真实语,所说真实,值得相信,不会带来欺诳;第二是柔软语,没有伤害性;第三是和合语,导向团结,人际关系的和谐;第四是利益语,导向利益,能够言之有物,令听者有所收获。
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我们的人生中,假如遇到一个人,他的语言有这四种特征的话,你喜不喜欢跟这个人相处?肯定会很喜欢的。
假如一个人经常欺骗人;还经常恶口,出口伤人;经常挑拨离间,破坏你的人际关系;而且说的很多话言没有利益,浪费时间。我们跟这样的一个人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可能会觉得很痛苦。
相反,如果我们具备了善语的四种语言特征,就会在人群中受到欢迎,也能够给周围人带来利益和安乐。不管是在家庭里、在工作单位、在社会上、在修行团体,都是挺舒心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就会很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佛陀认为“言谈悦人心”是吉祥的。佛陀的每一句法语都是非常深刻的,但是我们能做到多少,却是很不容易的,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修行,甚至于要生生世世、尽未来际的修行才能够究竟圆满的。
同样一个世界,在有的人眼里很美好,在有的人眼里很黑暗,这跟每个人的投射有关。今天天晴了,可能有的人说今天好美,阳光灿烂;可能另外一个人就觉得烦死了,把她的皮肤都晒烫了,太燥。
今天的菜做得比较清淡,有的人就很欢喜,清淡的饮食适合健康;有的人就会觉得怎么回事?盐都舍不得放?其实是同样一道菜,每个人解读它的视角不同。
所以我们的心态也会体现在语言上。如果我们听到的语言是虚妄语、粗恶语、分裂人际关系的离间语和绮语,就会很不舒服,生起烦恼。
如果别人跟我们讲的是真实语,柔软语,让我们的心很舒服、很柔软,得到了尊重和理解,感受到平等;他的语言能够导向团结,导向团体更和睦,互相之间能更增进,而且带来利益,我们就会喜欢这样的语言。
这就是“言谈悦人心”的重要性。它能带来此世和来世的利益与安乐,还能成为体证涅槃的助缘,所以被称为吉祥。
(未完待续)
果涛、惟协整理录音;慈正二校 摄影 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