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提升内在的品质最吉祥 ——《吉祥经》解读(二)

提升内在的品质最吉祥 ——《吉祥经》解读(二)

发布日期: 2024-09-06 浏览量: 1,193 次浏览

《吉祥经》第二个偈颂

(续前)

第二个偈颂:“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佛陀在这里又说了三种吉祥。

适宜处

首先我们要住在什么地方?佛说居住”适宜处“。什么叫适宜呢?有人认为是这个地方风水好、环境好——这当然也挺重要的,佛教里也重视环境的整洁,佛陀说扫地有五种功德,佛陀住过的一些重要的园林精舍,都有优美的树木、清泉,建造得整洁和庄重。
结夏安居的时候,如果房子可以选择的话,比丘会每个房子里住几天感受一下。最终体验到在某一个住处打坐效果是最好的,他就会选择这一间房作为他结夏安居的住所。当然如果没得选,那就随处安心。
但这个“适宜处”更主要指的是什么?并不只是外在的环境条件,更主要指的是这地方有三宝,有佛教四众,可以从事布施等修福的事业,并有大师教法的光辉。直白地说,就是在这个地方居住,具有修福、修慧的增上缘和条件,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它被称作吉祥。
我们现代人经常会去旅行。就像在五一假期,可能会选择热门景点,体验“人丛众”的热闹繁华;也可能会选择来清净整洁的道场进行一次深修,闻法、静修、利他。不同的选择给每个人带来的感受和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从佛陀的这个偈颂来讲,如果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旅居的话,它的人文环境就很重要。如果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就能够获取智慧,还有修积福报的条件,能够学习和奉献,发挥自己的光热,得到身心的归属感和支持,这个是最吉祥的。
有一项社会调查,做过一些关怀老人的慈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一些养老院的老人甚至都已经失去了语言的功能。
虽然他身体是没问题的,走路、吃饭都没问题,但是因为长时间没有跟人交流,一天到晚坐在屋里看电视,最后已经失去了语言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也有见到一些有佛教信仰的老人们,他们就发现,这些有佛教信仰的老人的状态就很有神采,他们还会把参与活动的年轻人当孩子一样的去关心,显得非常有活力。
这是因为有佛教信仰的这些老人们,每天都有做功课、闻法,参加做义工、助念活动,互相提供帮助和关怀,内在的精神世界就非常充实。看到这些老人们都会被他们所感染。这个给我的印象就特别的深刻。
再回头看《吉祥经》的这一段经文,我就能非常深刻地理解到什么叫“居住适宜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样的一个可以修福修慧,充实精神,让身心安稳增上的环境,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吉祥。

往昔有德行

“往昔有德行”,就是说过去生中曾经在诸佛、阿罗汉、圣者那里修过善根。我们过去生有福报、有善根,这也是一种吉祥。这是往昔世的德行。

我们会看到人和人其实不一样,很小的孩子就已经体现出个性的差别。有的孩子就特别的好带,很安稳,可以很积极的跟大人互动,表现得很可爱,也比较懂事;但有些孩子就特别难带,很敏感、很脆弱、很粘人,会让大人心力憔悴。
在佛教看来,每个人的善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有“信心”的善根,有的人精进增上,有的人拥有宿慧,有的人心地淳厚宽广,这都是有善根的一种表征。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六祖慧能大师,他不识字,以打柴为生,当他在路上听到别人在诵《金刚经》,就能瞬间契入有所感悟,这种善根是不可思议的。因此佛陀认为,在过去生中曾经积累过善根,这也是一种吉祥。

置身于正道

下一句说:“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在另外的注解里也把它翻译为“自立正志向”,就是说建立起一种志愿,给自己的生命一种方向性。
我们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得了空心病,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方向,甚至于一再地想要自杀。他自杀不是因为痛苦,而是他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活的。这一种状况在心理治疗里还是挺难处理的。所以佛陀认为,一个人有一种好的志向,置身于正道,这是吉祥的。
那是什么样的志向呢?注解里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行为不善的,让自己建立起戒;没有信仰,使自己建立起健康的信仰,“信成就”;悭吝的,打开心量,建立起“施舍成就”,等等。
我们在座的诸位,如果看到了自己心里有一种想不断地提升自己、改善自己、想进步的动力,这个不是坏事,恰恰是佛陀所说的吉祥。没有这种成长动机,我们就不可能获得幸福。
但要注意,这种希望我们自己变得更好的意愿,它并不是指我们生命之外的东西,很多人可能会希望多赚一点钱,房子再换一套大的,在职务上不断提升——这些都是属于外在的目标,而佛教说的“正志向”,最主要的还是指向于内在的生命本身的品质。

因为外在的物质再丰富,如果内在的品质没有达到,也不能够体验到幸福。我们也看到,很多的富人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烦恼,他们并没有真正得到安乐。真正的安乐从哪里来?肯定是从内在的品质中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并不是说重视内在品质,就不上班、不赚钱、不升职,也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要知道哪一个是更核心的、更本质的。必须要在更本质的部分上不断的前进,“置身于正道”。这样我们就可以“舍断现法及来世的怨敌”,并证得各种利益。这个“怨敌”不一定是指敌人,也可能指的是内在烦恼、各种灾难、各种不吉祥。
前段时间越南的女首富被判处了死刑。在报道里面说到,最近三年的时间里,她的司机开着车子从西贡的商业银行前后运输了400亿美金的现金到她的家里和公司总部。她的财富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但是为什么依然会导致身败名裂,甚至被判处死刑、失去了生命呢?
所以,“置身于正道”,“舍断现法及来世的怨敌,并证得各种利益”,这才是吉祥的。

 

佛陀在这里指出了三种吉祥:居住在适宜的地方;过去生中积有善根;而且还能在这一生中置身正道,不断去完善自己。
有时候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很多人不太愿意面对自己的黑暗面和缺点,不承认自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总觉得还好。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反观自己,所有的贪著、嗔恨心、嫉妒,甚至内心里的邪恶,其实很多都是有的,甚至它们还在不断的伤害我们的身心,破坏我们的生活、修行和人际关系。
所以也要坦坦然然地面对自己,给自己立下一个志愿:总有一天我会超越这些。现在可能欲望很大,贪婪心很重,但是你要想,总有一天我可以超越它!
现在嗔恨心很大,气量特别小,经常跟人怄气,那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会超越的,会把所有这些问题都解决的。这样感觉就会不一样。不然的话人就会比较敏感、脆弱,时时处于心理防御中,给自己披上一层厚厚的外壳。这样就会活得很累、很纠结。

学习佛法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一生不会觉得没事干,不会觉得无聊。我们很多佛学院的小同学们刚来读书就特别急,一下子接触到三藏十二部典籍,三大体系的佛法,就觉得我什么时候才能学完呀?借了一大堆书拼命看,但是又消化不掉,然后各种纠结,觉得我啥时候才能证到禅定,什么时候能开悟呀?
我就跟小同学们讲:你们不要急,学佛是一辈子的事情,甚至是尽未来际的事情,你有一生的时间来学。现在没有学懂,没有得到禅定,那可以先立下一个志向,只要安住于正道,总有一天我能搞懂、能够证得。然后安心安住于当下的学修,从打基础做起,而不是沉浸于焦虑和动荡中。
这样想之后就会很释怀,也会很坚定。同时也知道,此生不会无聊,总有很多可以去做的。当这一生结束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空过,因为学到了很多、提升了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很多。那不是很好吗?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最吉祥。

(未完待续)

果涛、惟协整理录音;慈正二校
摄影:张卫军 李敏 慧如 李云 法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