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拥有什么最吉祥?——《吉祥经》解读 (一)
发布日期: 2024-08-30 浏览量: 2,526 次浏览
一 《吉祥经》缘起
界文法师讲于2024年5月
各位营员,各位义工,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我们相聚在庄严清净的道场,一起来闻法,一起来深入地体验戒定慧三学的修行历程。今天借这个机会,想跟大家来学习一部非常古老的经典——《佛说吉祥经》。
这部经是来自巴利文藏经《小部》中的一篇非常短小的经文,整部经的语言非常的简练和优美。总共还不到300个字,文短意丰,从世间的幸福到出世间的安乐,佛陀都全部概括了。
有些同学可能已经接触过这部经,也可以再重温一下,不断地来对照自己, 看看我们这些吉祥之事是不是都具足了。
什么是吉祥?它被称作是好运的征兆。古人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就象征着我们将要得到祥瑞、幸运,得到福善和喜庆。所以说吉祥是大家非常重视的。
先介绍一下这部经的背景:
当时在印度,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谁都想要得到幸福,谁都想要得到好运,想要吉利,但是到底什么是吉祥呢?每个人的认知都不一样,每个宗教的说法都不同。
有的人认为看到好的东西就是吉祥,比如说看到彩虹就觉得很吉利;看到乌云遮日就觉得不好。有的人觉得“听到(好话)”是吉祥,听到有人说发财、说恭喜就觉得很吉祥。听到不好的话,就突然心情不好了:就觉得我怎么一出门就怎么怎么样,这一天都要不好了。
有的人认为触到的是吉祥,所以他们喜欢接触白牛,跳到恒河里冲澡,用牛粪把家里涂擦一遍就觉得很吉祥。但这跟我们中国是相反的,他们要是踩到一堆牛粪会觉得太吉利了,我们要是走路踩到牛屎,可能瞬间心情跌入了谷底,觉得我怎么这么倒霉,太不吉利了。
所以说大家的标准都不同。在中国认为见到猫头鹰是大凶之兆,但是在西方却认为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甚至名牌大学的校徽就是猫头鹰。
大家都在争论,不光是人间在争论,甚至天人们也在争论:有的认为苦行是最好的;有的认为要礼拜圣火;有的说要沐浴斋戒;有的说要祭祀天神等等。
这样的争论层层传递,后来天主最终就决定说:世界上佛陀已经出现了,他被称作觉悟者,我们来请教一下佛陀是怎么看的,什么是吉祥,什么是不吉祥?
这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是在一天深夜,有一位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在注解里说到,他其实是带着众多的天人降临在祇树给孤独园。
他们身上的光明把整个孤独园照得犹如白昼。天神礼拜了佛陀之后,就问了一个偈颂:“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
这个世界的人类和天人们,大家都渴望得到利益,希望求得幸福。请佛陀为我们开示什么是最吉祥的?这个时候佛陀就为他说了三十八种吉祥之事。
“世尊如是答言”,接下来有十一个偈颂,系统的说明这三十八种吉祥。我们一条一条地来看。
二《吉祥经》第一个偈颂
佛陀讲了第一个偈颂,“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在这里他说到三种最吉祥的事情。佛陀没有说看没看到彩虹这些问题,但是他说到远离愚者是一种吉祥;第二,亲近智者是一种吉祥;第三,尊重有德者,是一种吉祥。
佛陀这样说了之后,我们也听了,但是这个内容是不是真的能理解?
首先,什么是愚人?在注解里边解释为:“只是以吸气与呼气而活命,并没有慧命为意趣。” 用白话来讲的话,就是为了活而活,缺少智慧,对于生命他缺少正确的思考。
什么叫智慧?慧的一个定义就是“抉择为性”,能够善于选择、判断、决定,这就是有智慧的特征。愚人的特征就是他对生活缺少一种抉择力和判断力,他的生活就是只是活着,随顺着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对生活缺少智慧的审视与思考,所以被称作愚者。
愚者就会造成三种特相:身恶行、语恶行和意恶行。他的行为、语言和思想都是不够殊胜的,甚至是有问题、有破坏力的。这样的愚人,我们应该远离。当我们远离了愚人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是吉祥的。
其实这样说“愚人”和“智者”,听起来有点抽象,都是概念化的。举个例子大家就很清楚了: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报道,有一位四十四岁的男性,参加了一场同学的聚会,在聚会上被狂灌了三斤白酒,导致他身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脑淤血被送到医院去抢救。后面生命虽然保住了,但是人却变成了植物人,他的妻子和孩子非常的痛苦。
还有一个报道,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跟几个同学出去聚会,也是被灌醉之后陷入昏迷,他几个同学把他抬到医院去挂水。等他苏醒过来的时候,那种痛苦的狼狈相,几个朋友看到就哈哈大笑,一边给他拍照、拍视频,一边还取笑他。
网上大家纷纷评论说损友不能交,这其实是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思考,就是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有的人缺少智慧的认知,他们在吃喝玩乐的过程中,没有考虑那么多,你的健康是什么,你的益处是什么,其实没想那么多。
更多的是以玩乐为主,觉得好玩,甚至搞一些恶趣味,有意地去折磨别人。如果我们经常结交的圈子都是这样的愚痴者,那迟早会被弄得很恼火、很惨,受到各种折腾。
不一定他们都是那么刻意地想要伤害我们,但是因为缺少智慧,对生命缺少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做事、说话、价值判断都是不善巧的,所以我们跟他在一起就会一再地受到损恼,导致了我们的痛苦。
所以佛陀在所有的吉祥之事里边,将“远离愚人”,列为三十八种吉祥之首,这个分量其实是很重的。我们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点震撼?
第二,“应与智者交”。亲近智者,佛陀认为是最为吉祥的事情。
什么是智者?注解里说:“他们挑选自己的路为智者”。他们对生命是有思考、有抉择、有判断的,以“利益现世及来世的意趣而前往”为意趣,重视现世的幸福和未来生的增上,以及究竟的圆满。这样的一个智者,如果我们亲近他,我们就会得到利益。
智者有三种特相:远离了身恶行、语恶行和意恶行。他的行为会让我们受益;他的语言能够能令我们得到启发;他的思想、他的心灵世界也能够让我们在与他相处时受到感染和提升。就像人们用叶子来包装香花,叶子也会沾染了花香。
当我们常常地亲近一位智者,就会发现,自己的身心越来越光明,整个人的内心常常体验到寂静和喜悦。过去的那一些颓废、迷茫、消沉和动荡慢慢地就转化为清澈、光明、安定。而且也对生命具有了一种洞察力,智慧越来越高。这就是“亲近智者”,佛陀认为是最吉祥的。
所以“尊重有德者”其实是一种非常深的修行。当然我们不只是尊重佛像,在生命中,看到了任何一个人他身上的某一种美德——,比如说有的人精进,有的人慷慨,有的人很有智慧,有的人行动力特别强——(即使这个人他不是完美的),但不管是哪一种美德被我们体验到的时候,如果在心里默默的给一份尊重,心里说一声:“善哉善哉,真好。”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体验到有暖流进到自己的生命里,好像自己的生命也变得光彩明亮起来。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尊重有德者”,在生活中实践起来的时候,是非常深细的。它是一种非常吉祥的行为习惯。注解里说:即使少做供养——这个供养不一定都是供东西、供钱,而是包括了身语意的三业的尊重,都会带来长久的利益和安乐。所以佛陀把它列为第三件最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到佛教的思想不是空洞的理论,也不是一种道德说教,要求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实际上我们要从生命关怀的角度,从让我们生命本身得到安乐和利益的角度来体会佛法。它是活泼泼的,跟我们的生活时时都能融入的。这才是真实的佛法。
(未完待续)
果涛、惟协录音整理;慈正二校 融冰 排版 网络部摄影组 图片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