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佛教的四种爱心

佛教的四种爱心

发布日期: 2024-08-26 浏览量: 1,111 次浏览

心灵的“回燃”与消防

佛教里边的爱心有四种:

慈、悲、喜、舍

我们第一天的禅修已经完成了。感觉大家修的还是很认真的,很多同学在不断的进步。

当然在这样的一个密集修行的过程中,强度其实是很大的,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种种身心的不习惯,腿疼、昏沉、疲惫等等。大家不用太着急,遇到一些困难也是正常的,我们会陪伴大家,逐渐加深对禅法的理解和深入。

大家会看到,其实在修慈心的过程中会牵涉到方方面面。它并不仅仅就只是一个念祝福词的问题。有一部分禅者对自己修慈心是很困难的,心会抗拒;修的过程中,找不到慈心的感觉;有的时候甚至反而会引发一些心灵痛苦,负面情绪会出来。所以修行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智慧。

回燃

在心理学上,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也会运用慈心和悲心来做治疗。一般来说,我们都会认为只要慈悲心生起来了,就能产生疗愈,这个人心里的痛苦会减轻,会获得幸福感, 改进人际关系。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但是心理研究也发现,有的时候在引导来访者修习慈悲的时候,有一部分的来访者首先体验到的反而是痛苦,体验到的是难受、抗拒的感觉。他们就把这个现象称作“回燃”。
“回燃”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消防上的术语。就是一个建筑物着火了,着火之后,在一个密闭空间里,它会迅速的把氧气消耗完。氧气耗完了之后火也就灭了。但这时候的火灭,是虚假的灭,其实危险还在的,如果这时候消防员打开了门窗,新鲜的空气一进来,“轰”的一声,瞬间这个屋里又会爆发一个大火团,重新燃烧。所以它被称作“回燃”现象。 

慈心禅

慈心禅运用在疗愈身心的过程中时也有这个现象。有的人给自己祝福,给家人祝福,感受到的不是快乐,反而心更痛了,出现的都是负面感觉。甚至于有的人这两天会做噩梦,梦中会有一些不好的画面出来。实际上,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回燃”。
那是因为我们之前有创伤和痛苦的经历,我们通过隔离的方式,不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不去触碰心里柔软的部分。我们让自己麻木和隔离。隔离了之后,你感受不到痛苦了。就像密闭空间里的火,氧气耗尽了,火好像是灭了,但是其实危机还在,温度还很高的。当这个人开始修习慈心的时候,就像门被打开,新鲜的氧气进来了,过去的那些痛苦的种子又会被触碰到,就会激发一些创伤性的回忆,心里反而感觉到痛苦难受,有的人还可能会有做噩梦跟失眠的过程。
但是这个过程还是健康的。总体来说,这也是我们疗愈自己必须要经历的阶段。经历了前面这些不适感跟痛苦,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彻底的疗愈。因为我们不能够让这颗心——就像燃烧的房子一样永远不开门,不开窗户,我们也不可能永远跟这个世界隔离,跟自己隔离。我们最终需要把心打开,勇敢的把爱心活出来。

所以,在刚开始修慈心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过去有过一些创伤的话,会经历一些艰难。大家对这些过程要有思想准备,但是也不要太担心,如果过程中浮现了一些创伤记忆,身心很难受的话,就要修习自我关怀和自我接纳。
有的人会觉得“我不配拥有幸福”,给自己发慈心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别扭,感觉“我可以祝福别人,但是我没办法祝福自己”。那种“不值得”、对自己的打压贬低,或者来自于我们自己,有时候也可能来自于父母传递给我们的,或者这个社会传递给我们的。
也可能有一些内疚感,我们伤害过别人,做过一些不能接受自己的事情,就会有内疚感或是自责,这个时候也很难祝福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修习自我接纳。不管怎样,都要接纳和关怀这个真实的、受苦的“自己”,当下的此身和此心。

有的时候,有的人直接默念“愿我平安”,可能觉得接受不了;但是默念“愿这个身心平安……愿这个身心健康”,他就能接受。这也是对的,因为本来就无我,“我”也只是一个概念,指的还是此身和此心。这个身体它是无辜的,我们应该爱护它,希望它健康。这颗心已经够动荡、够痛苦、够疲惫了,我们更应该关怀它,而不是批判它、打压它、否定它。所以说,此身和此心,如果愿意关怀它们,允许它们快乐和幸福健康,就比较容易通畅,也是可以的。

当我们这样通过自我接纳梳理好了之后,经过几天的修行,一般来说,都可以突破这些前期的阻碍。一旦能够非常通畅的给到自己慈心,我们整个的身心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和疗愈。 

禅定

慈心禅有好几个面向。一个面向是禅定,它是一种非常好的修禅定的方法,是一个善所缘,而且入定比较快。大家在修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这种体验,当安住于自己喜欢的祝福词的时候,杂念相对较少,甚至于有的人几乎没有多少杂念,很容易安住,比其他的法门修起来更容易。
依慈、悲、喜三种心最高可以证到第三禅。如果我们修舍心的话,还可以证到第四禅。它证得禅定的层次还是比较高的。证到初禅,甚至近分定都可以开悟了。何况我们能够证到二禅、三禅、四禅的这个高度呢?那个时候转向观禅,想开悟就比较快、比较容易了。所以说慈心禅它有修定的面向

平等慈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修平等慈的面向。就是培育我们开放的爱心,让我们的心最终能够向自己,向众生,向世界打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生而为人,如果跟自己、跟众生、跟世界隔离了,我们的生命就会体验到枯竭、孤独,而且有一种绝望感。很多人为什么活不下去?因为他内心里那种爱的火苗熄灭了,与世界失去了连接,他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如果他的内心里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一份爱心的话,那么他就能够不断的把生命活出来。所以修平等慈是我们修慈心禅的第二个面向,这个面向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这几天里边,第一天全天是让大家对自己修慈心。从今天晚上开始到明天,我们就慢慢的学习着把慈心转向其他的众生。不光是给自己,也要发送慈心给其他人。这就是慢慢的来培育我们的平等慈
为什么要培育平等慈呢?因为只要我们内心里还有一些无法对他慈悲的人,那这个人就变成了我们心里的一根刺。我们的心就无法做到完全的通达,也就不能够做到圆满。

所以说,内在的嗔心首先伤害的是谁?还是自己。我们恨一个人,表面上好像我们恨的是外在的别人,但这个恨是在我们自己心里住着。以前有一位著名的黑人领袖,他被抓到监牢里住了很多年的牢狱。出狱的时候,别人就问他:你能不能原谅把你关了那么久的人?他就说到:如果我不能原谅他们的话,我就依然没有走出这个监狱。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平等慈也是我们要着重修习的。
这几天会引导大家修可爱者、中庸者(就是非爱非恨的)、敌人,最后修一切有情,把我们的慈心完全的打开,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够倾向于圆满。当然这个过程都不着急,我们会慢慢的来引导。

在讲对可爱者修慈心之前,我还是想先讲一下佛教的慈悲法本身。让大家能够对这个法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说慈心禅,但是并不只是修慈心,佛教里边的爱心有四种:慈、悲、喜、舍。
什么是“慈悲喜舍”?

慈心,它的特点就是希望众生快乐。悲心,它的特点就是希望众生远离苦难,远离痛苦。慈是予乐,悲是拔苦。喜心是为众生的成功或者是幸福而感到喜悦,这就是喜心。喜心也是一种爱,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也能体验到。
比如说作父母的,当孩子考了一个好成绩,或者有所进步,看到孩子很开心的时候,父母也为他有一种由衷的喜悦,这就是喜心。喜心的对面就是嫉妒。嫉妒是看到了别人的收获和快乐,反而起了嗔心,感受到痛苦。它跟喜是截然相反的。
还有就是舍心。舍心也是一种爱心,很多人就很难理解。觉得好像“每个人是自己业的拥有者”,是不是挺冷漠的?——“这就是他的业”。但是佛教的舍心,跟冷漠的区别是什么?“舍心”对众生的心依然是开放的,是开启的。冷漠呢,是觉得这个人跟我无关,心是关闭的。差别在这里。
舍心在我们生活中其实也是经常有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家里小孩长大了,去上班了,或者孩子成家了,这时候,父母目送孩子出门,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可以独立生活了。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生起的就是一种舍心。父母的心有一种放下和清凉,但依然是一种很深的爱。

慈、悲、喜、舍是佛教的四种爱心。我们大家在修慈心禅的时候,这四种心可能都会修习具足。我们早上听到《慈经》里边:“愿他们无敌意、无危险”,这就是悲心;“愿他们保持快乐”,这就是慈心。
喜心就是“愿他们不失去以正当途径所获取的一切”,这一句是喜心。看到了有情获得了成功,有了收获,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给他一个祝福,说“愿你不失去所拥有的一切……愿你不失去所拥有的一切,这个就是喜心。
什么是舍心呢?就是“愿他们依自己的这个因果而受身”,这一句翻译的有点绕,一般我们会说“每个人是自己业的主人(拥有者)……每个人是自己业的主人”。这个时候生起的是舍心。舍心可以对治我们的贪嗔执著。
比如小孩作业做不出来了,父母辅导的时候会特别的着急,恨不能替他写或者一巴掌把他打开悟了。在这个时候,就没有了舍心,处在贪和嗔心之中。本来是孩子要面对的课题,但是大人比孩子还痛苦,小孩还没太着急,大人先崩溃了。
那这个时候就要修舍心。就可以默念这一句:“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当这样不断的给自己默念的时候,舍心会生出来。就会意识到:这是孩子要面对的难题,即使他写不出来,要面对老师的也是孩子自己。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把这个责任交托给他,我们会陪伴他面对,但意识到界限。这样的话,孩子也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就不会觉得学习是大人的事情。
所以,佛教的慈心是一种智慧。对这个教法理解得越深,我们才能越深刻的意识到,佛法为什么被称作觉悟之道。它的每一法,都是带着很深的智慧。

“慈悲喜舍”如何缘起?

慈悲喜舍,也是缘起法。为什么我们能生起慈心?因为看到了众生的可爱面。如果孩子表现的很优异,父母就很容易爱他,愿意给他做好吃的,给他买好玩的。如果孩子不听话,表现出来都是缺点,父母饭都不想做了,这个时候父母的慈心就没了。

慈心

所以,慈心是缘起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佛教重视缘起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凡夫总是纠结在结果上,菩萨其实更重视因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佛法的缘起道理,作为一个孩子想得到父母的爱,那就不断的去培育自己的美德,让自己的美好面成长出来,父母自然就更容易把慈心给到自己。所以这是一个缘起法。

悲心

悲心的因缘是什么?就是要能够看到众生的苦难。理解到众生的痛苦的时候,我们就会生起悲心。有时候,我们说有的人不慈悲,他为什么不慈悲?因为他可能屏蔽了自己心的观察,缺少理解众生苦难的能力。在家庭里,有的人比较擅长关心别人,他的悲心比较多,有的人悲心就比较少。原因在哪呢?就是他缺少了一种看到痛苦的能力和智慧。是这样的原因造成的。

有的时候,人际之间为了得到对方的照顾,为了让对方对自己生起悲悯,可能就必须要告诉对方“我现在很难受,需要你的帮助”。那他知道了,悲心起来,就能给你足够的照顾。但我们有很多人在相处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和困难说出来,希望对方能猜到我们的心情和需求,这就比较难了,如果对方猜不到就给不了。
有的时候,我们不愿意把自己的苦难说出来,因为有自尊心,会有羞耻感,会觉得自己有点像个乞丐一样的,在乞讨。所以说,他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们在学习了佛法之后,随着不断的增长了智慧,就会明了这些。当然了,告诉对方我们的痛苦的前提是对方能接得住。对方如果接不住,不能理解无法正确看待,那也会带来问题,甚至造成创伤。所以也要看双方的缘起。

喜心

喜心的缘起,就是能够看到众生的收获和幸福。我们能够看到众生的收获和成长的话,我们就会生起喜心。

舍心

舍心就是理解到每个人是他自己业力的拥有者,每个人都是要自己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来成长的。
作父母的对孩子往往不容易有舍心,粘得太紧。那就必须不断的提醒自己: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拥有者,孩子最终要独自承担他自己的生命道路上的一切。这是别人不能替代的。每道题最终是要由孩子自己算出来,每一口饭要他自己吃下去,每一场病最终都是需要孩子自己来康复。
大人只是陪伴,送他去医院,替他提供外援,最终是靠他自己的生命力康复过来。我们了解了这些的话,就会生起舍心来,能够有好的人际界限的意识,也有利于更健康的相处。
我们会看到,要生起“慈悲喜舍”,就必须要有理解,要能看到。有理解、有看到的时候,这些善心就比较容易生出来。
下午天气好,太阳出来了,我也到楼顶上去走了走。因为我们现在在慈心禅营,在我们这个场能中,心也是比较打开的。我在行禅的时候,就看到旁边有几棵小草在楼顶上,非常的翠绿。这时候就会体验到这些小草生命的存在,对它们自然而然生起慈心。

当然,不是说非要对这棵草发送“愿你平安”这些,而是你的心知道,你跟这个存在建立了一种连接,你的心向它开启。这时候慈心打开,就有一种非常愉悦、美好和开阔的感觉出来。这是因为看到了阳光下这一个生命的存在,那么慈心就会打开。
当时我有了一个理解:在现实中看到一朵花开,跟在手机网络上看到一朵花的图片或视频,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当代人越来越不快乐?
就是我们很多的时间跟生命都是在网络上,在手机、电脑上,虽然我们在那里也看到了花开,但往往更多关注在它的形状、颜色等视觉印象上,对它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生命的感受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而在现实中看到这一棵小草、这一朵花,那个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经常的放下手机,走入大自然,打开你的心,真正的去看到周边生命的存在。看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鸽子,看到周围的人,他们真实的存在,看到他们的美德,他们生而为人的苦难,他们的收获,看到他们作为一个生命的独立性……这时候我们的心才真正的跟这个世界连接了,慈、悲、喜、舍是很容易打开的。
如果我们跟这个真实的世界没有连接,只是在网络上去触碰这个世界的外在影像,可能脑子里形成的都是概念,心里生起“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的评判,但很难生起一种特别真实的慈悲喜舍。除非有一些美德,有一些悲伤苦难被你看到。不然的话,都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慈悲是智慧,需要理解。另外,慈悲也是一种存在的态度。

我刚才讲到了,“慈悲喜舍”四种心,当它生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心对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它有向对方打开的一种感觉。
慈心的反面是什么?就是嗔心。有嗔心时我们就体验到一种拒绝、关闭。还有另外一种就是贪爱,它跟慈心很像,但是它不是慈心。当贪爱生起来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抓取感,而不是开放性。这一点大家也要特别的区分。
前两天我看了一个体育冠军的采访。他是一个父亲,女儿已经3岁了,在这个采访中谈到他的家庭生活。女儿几个月的时候,他就开始亲自照顾了,每天半夜起来喂奶、换尿布什么。孩子现在长到3岁,跟他关系很亲密。过程中谈到:“我一想到,有一天孩子长大了,要嫁出去,跟别人成为一家人,我就接受不了。这个我都不敢去想。”说着说着他就哽咽了。主持人特别的惊讶,说:“没想到都是体育冠军的男子汉,还会流泪啊!”当时这个采访还是挺触动人的。

苦谛

但是从佛法的角度看,当他想到了女儿总有一天要嫁人,他接受不了的时候,这样的一颗心,并不完全是慈心,它里边实际上也包含了一些情执。这个地方是很微细的。
我们现实中的情感很多都是混在一起,它里面既有慈悲的部分,也有贪爱执着的部分,其实是夹在一起的。慈悲的部分会不会让他产生痛苦?不会,按理说女儿长大了,找到了好的对象,成立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只会为她感到高兴,不会觉得痛苦的。接受不了的这个部分,实际上是情执,它反而是慈悲的敌人。
我们有很多也是这样的,特别做母亲的。儿子跟媳妇如果关系好,婆婆会嫉妒。所以说,这时候我们会看到贪爱是慈心的敌人,而不是慈心本身。
我也在想,这个父亲他的痛苦的来源是什么?我体验到的至少有几点:第一个是分离创伤,因为跟孩子在一起,感情是很深的,他想到了那个画面,觉得:“孩子离开我,到别人家,跟别人成为了家人。”他受不了。

这是一个分离创伤。其实这个“分离”也是非理作意。他现在想到孩子将来的离开,他受不了。但是可能孩子真的长大的时候,他还是能受得了的。我们很多父母都是很开心的把孩子嫁出去,甚至是逼着孩子要嫁出去。为什么?因为她逐渐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独立的过程。
从上幼儿园开始,她就一步一步慢慢与原生家庭独立,我们会渐渐接受孩子长大的过程。那他为什么接受不了?是因为孩子还没长大。他一下跳到那个未来的频道里,受到了想象中的分离的强烈冲击。
另外一方面,因为跟孩子的相处非常的美好,这种美好感本身是一种乐受。我们得到了一种快乐,就容易想永远拥有这种快乐。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总有一天她要离开这个家的时候,父母也会有一种失落。就是他失去了曾经跟孩子在一起的亲密感和快乐。这是一个真实的失落,但这就是无常的法则。所以佛法说轮回的世间是苦谛。

两种觉照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有两种觉照。第一,当我们快乐的时候,要意识到它是无常的,我们不可能永远拥有快乐。在拥有快乐的当下,就要有觉照,觉知它只是一种感觉、一个无常流变的身心现象。
第二,当我们在苦中的时候,因为“无常故苦”,体验到这种失落和别离苦的时候,也要有觉照和自我关怀。这时候作为父亲不需要去批判自己、打压自己,而是应该理解到这种苦的本质和来源。
一方面意识到无常苦就是一种实相、一种真理,接纳了它反而内心会变得博大和清凉;另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苦,也会对自己,以及跟自己一样遭受别离苦的有情生起悲心。那这个时候,修慈心禅就很有力量了。这样就把痛苦转化成了出离和大悲,生长出通透和疗愈的能量。
我们会看到佛法在生活中实践的过程中其实是很深的。慈心禅真正要做到生活化需要对教法有足够的了解,也需要深刻的洞察力。我们这一次来参加禅营,只是帮大家打开这扇门,要完全把慈悲的法门活出来,还需要经过漫长的体会和历练。
慈心禅法可能不是一个禅营就能学好的。我们需要反复的去修行,反复的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来走进佛法,深入的体味佛教慈悲的法门。

【以下是讲座问答部分】:

Q1

问:慈心生起的感觉是怎样的?

答:慈心生起的感觉不一定都有那么多的喜悦温暖。如果感觉到自己的心开放,很愿意给予祝福,就已经可以了。有的人喜悦比较多,但有的人就是平静比较多。千万不要觉得,我没有那么多喜悦心,是不是我没有慈心?那不是,可能你的慈心就是平静的。

问:可不可以改成祥和、自在、快乐这些呢?

答:可以的,祝福词所传递的友善和关怀才是慈心本身,词语可以选用自己比较接受和适应的。

Q2

问:四句祝福词中,最初无感,后来对之有很强的嗔恨,难以接受。后来就是平静喜悦了,可以发了,但时间久了也烦躁。

答:那说明你还是突破了我们说的“回燃”,最终能够祝福自己了。

为什么会烦躁?可能是有点累了,或者念的太机械,把它当成了一个工作,久了就会烦躁。所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放松,绵绵密密的安住,运用这个祝福词帮助自己静心。让自己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宁静,心越来越专注。

如果说你是朝外放的,把它当任务念,开始很有感觉,过一会儿就麻木了,最后就开始烦躁了,觉得我干嘛呢。所以一定要注意培育定。

Q3

问:比较喜欢第二个祝福词,不自觉的想多念一会儿,多安住一些时间,会培养自己的贪心吗?

答:这个是不要紧的。喜爱这一句,它就有喜悦感和乐受,它们是有益于禅定的助缘。这个时候可以长时间安住第二句,定就会增长。定生起来了,你的心是清凉、放松的。但贪心生起的时候,心是紧张、抓取的。它们的差别是在这里。

问:每个祝福词的时间分配或数量需要均衡吗?

答:不需要。没感觉的那个词就可以快一点跳过去,有感觉的就长时间安住。修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定,哪一句祝福词是次要的。

Q4

问:经行的时候想不出自己很开心的事,相反想到了很多不开心的事?

答:这个就是“回燃”,你打开了一些创伤。那么在这些不开心里边,要意识到这就是佛法讲的苦,生命之苦。在这个时候应该悲悯自己,意识到自己在苦中,周围人也在苦中,这个时候你的慈悲就容易打开了。

Q5

问:文思如泉涌,每个都不同。

答:也不要把祝福词搞太多。你的慈心是打开了,但是没有注意培育这个定。我们要适当的节制自己的这些“文思泉涌”。可能你想到很多很多的祝福——这不用,精炼一两个最有感觉的长时间安住。

问:看到虐待小动物的图片,心里很痛,这种痛算慈心吗?

答:这个痛不是慈心。悲悯它也是清凉的。疼痛有可能是触动了自己的一些创伤,或者是对动物苦难的不接受。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自己修慈心,也对小动物修慈心,最后也对这个虐待动物的人修慈心。因为虐待动物,他的业报也是不好的,也是需要被悲悯的。

Q6

问:气血不足,如何克服身体的弱,保持坐禅?

答:那就要多多放松,多静心。修习的过程如果觉得很疲惫,就要减少默念的量和速度,以静心为主。

问:慈心禅和内观呼吸的区别?慈心修多久可以修内观呼吸?还是两种可以同时训练?

答:慈心是定,内观是观。方法还是不太一样,但可以结合着修。我们在这个禅营里大家是以修慈心为主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回去了,你可以每一座先修一会儿慈心,等到你的心定下来了,轻柔自然的呼吸呈现出来了,再转到观呼吸,效果也是很好的。或者先观呼吸,修完到一座最后,转向慈心。把爱给到自己,给到一切有情来结束,这也是个很好的修行。

所以,我们要掌握多种禅修方法,而不是一种,也不要把它们视为矛盾。包括念佛,以前我们佛学院禅七的时候教慈心禅,有位同学就跟我分享,他之前是一直在念佛的,有时候念佛没感觉,杂念多,得不到念佛三昧。

但是他修了慈心禅之后,再去念佛,突然就法喜充满。一下就找到感觉了,而且觉得也是特别殊胜。

所以说,法和法之间都能够互相促进的。虽然实际修行的过程中,会以某种禅法为主,但其他的禅法也可以起到互补和助益的作用,关键是善巧调适。

特别随喜大家对法的精进和热忱。能够来参加闻法和实修,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善业。

祝愿大家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越来越好,法喜充满。获得圆满的慈悲喜舍!最后我们也把今天闻法和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一切有情,与他们分享,愿他们也都能离苦得乐,成就圆满的佛道。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整理|心惠  排版 | 觉懿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