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情执、爱与慈悲 —— 《心灵的回燃与消防》(三)

情执、爱与慈悲 —— 《心灵的回燃与消防》(三)

发布日期: 2024-08-10 浏览量: 528 次浏览

慈悲是智慧,需要理解。另外,慈悲也是一种存在的态度。

(续前)

我刚才讲到了,“慈悲喜舍”四种心,当它生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心对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它有向对方打开的一种感觉。
慈心的反面是什么?就是嗔心。有嗔心时我们就体验到一种拒绝、关闭。还有另外一种就是贪爱,它跟慈心很像,但是它不是慈心。当贪爱生起来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抓取感,而不是开放性。这一点大家也要特别的区分。
前两天我看了一个体育冠军的采访。他是一个父亲,女儿已经3岁了,在这个采访中谈到他的家庭生活。女儿几个月的时候,他就开始亲自照顾了,每天半夜起来喂奶、换尿布什么。孩子现在长到3岁,跟他关系很亲密。过程中谈到:“我一想到,有一天孩子长大了,要嫁出去,跟别人成为一家人,我就接受不了。这个我都不敢去想。”说着说着他就哽咽了。主持人特别的惊讶,说:“没想到都是体育冠军的男子汉,还会流泪啊!”当时这个采访还是挺触动人的。

苦谛

但是从佛法的角度看,当他想到了女儿总有一天要嫁人,他接受不了的时候,这样的一颗心,并不完全是慈心,它里边实际上也包含了一些情执。这个地方是很微细的。
我们现实中的情感很多都是混在一起,它里面既有慈悲的部分,也有贪爱执着的部分,其实是夹在一起的。慈悲的部分会不会让他产生痛苦?不会,按理说女儿长大了,找到了好的对象,成立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只会为她感到高兴,不会觉得痛苦的。接受不了的这个部分,实际上是情执,它反而是慈悲的敌人。
我们有很多也是这样的,特别做母亲的。儿子跟媳妇如果关系好,婆婆会嫉妒。所以说,这时候我们会看到贪爱是慈心的敌人,而不是慈心本身。
我也在想,这个父亲他的痛苦的来源是什么?我体验到的至少有几点:第一个是分离创伤,因为跟孩子在一起,感情是很深的,他想到了那个画面,觉得:“孩子离开我,到别人家,跟别人成为了家人。”他受不了。

这是一个分离创伤。其实这个“分离”也是非理作意。他现在想到孩子将来的离开,他受不了。但是可能孩子真的长大的时候,他还是能受得了的。我们很多父母都是很开心的把孩子嫁出去,甚至是逼着孩子要嫁出去。为什么?因为她逐渐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独立的过程。
从上幼儿园开始,她就一步一步慢慢与原生家庭独立,我们会渐渐接受孩子长大的过程。那他为什么接受不了?是因为孩子还没长大。他一下跳到那个未来的频道里,受到了想象中的分离的强烈冲击。
另外一方面,因为跟孩子的相处非常的美好,这种美好感本身是一种乐受。我们得到了一种快乐,就容易想永远拥有这种快乐。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总有一天她要离开这个家的时候,父母也会有一种失落。就是他失去了曾经跟孩子在一起的亲密感和快乐。这是一个真实的失落,但这就是无常的法则。所以佛法说轮回的世间是苦谛。

两种觉照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有两种觉照。第一,当我们快乐的时候,要意识到它是无常的,我们不可能永远拥有快乐。在拥有快乐的当下,就要有觉照,觉知它只是一种感觉、一个无常流变的身心现象。
第二,当我们在苦中的时候,因为“无常故苦”,体验到这种失落和别离苦的时候,也要有觉照和自我关怀。这时候作为父亲不需要去批判自己、打压自己,而是应该理解到这种苦的本质和来源。
一方面意识到无常苦就是一种实相、一种真理,接纳了它反而内心会变得博大和清凉;另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苦,也会对自己,以及跟自己一样遭受别离苦的有情生起悲心。那这个时候,修慈心禅就很有力量了。这样就把痛苦转化成了出离和大悲,生长出通透和疗愈的能量。

我们会看到佛法在生活中实践的过程中其实是很深的。慈心禅真正要做到生活化需要对教法有足够的了解,也需要深刻的洞察力。我们这一次来参加禅营,只是帮大家打开这扇门,要完全把慈悲的法门活出来,还需要经过漫长的体会和历练。
慈心禅法可能不是一个禅营就能学好的。我们需要反复的去修行,反复的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来走进佛法,深入的体味佛教慈悲的法门。
(未完待续)

整理|心惠    排版|觉懿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