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寺院巡礼 > 西园风光 > 禅韵 | 大暑时 于兰若寂静处养心

禅韵 | 大暑时 于兰若寂静处养心

发布日期: 2024-07-31 浏览量: 354 次浏览

大暑,比之小暑,炎热至极。

古城苏州,甫出梅,又入伏。

湿漉漉的古城,瞬间改成蒸烤模式。

似乎唯有高晴的气势,方能将浸入每一寸土地的湿气,全部蒸干。

季节轮转,气象更迭,绝非偶然。

世人如何顺应天地规律,在暑热时活出一份清凉?

古诗《大暑》予人静思的契机。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燥热难忍,凉风无踪,掩卷卧于凉榻,进食瓜果以泻心火。

寂静处毫无人气,蒸煮之季,何来进取的动力?

此雅士之辞,描述时人炎夏慵懒、避暑解渴的光景。

《清嘉录》中还有亲水纳凉、驾舟赏荷之惬意:

“纳凉,谓之乘风凉。

或泊之胥门万年桥洞,或蚁棹虎阜十字洋边,

或分集琳宫梵字水窗冰榭,随意流连……”

“画船萧鼓,竟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

不过今日之人,即便想追怀风雅之事,怕也难寻故地。

所幸旧时的传承,除了典籍中的文雅,还有安顿身心之道。

元代丘处机如此阐述:

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

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可见,避暑纳凉的胜地,在水边林下,在画船萧鼓,更在内心的阿兰若处。

暑热只是一种与地域、时节相关的气候特征,非永恒,非固化。

若内心清凉安忍,就不会带出抵触的情绪,反而还能削减不堪忍的燥热。

古刹西园,园景或人事,一直在传递着如此密意。

门外福德与智慧双桥跨水,一边连着街道,一边系着净土。

从喧嚣到清净,几步之遥,甚或只在一念之间。

晨风拂柳,斜晖流金,旦暮之间,气象自然有别。

黄墙之内,虫鸣鸟叫,梵音钟鼓,和谐环绕。

古树参天,凉荫天成。满眼苍绿,养眼养心。

再强的日光照耀其上,也能被收纳于茂密的叶间。

依托无敌意的友善与慈爱,接纳不评判,就能看到祥和之象。

夏蝉居高声远,这是雄蝉旺盛的生命期,只此一季,错过便是一生。

紫薇花团锦簇,那是日月空气和雨露养分,积聚而成的灿烂。

石榴火般红艳,光滑亮丽的果壳中孕育着世人多子多福的期许。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酷暑长夏,也有和合的因缘。

一期一会,盛衰有度。大自然质朴无华,法尔如是。

如果不懂珍惜因缘,把握当下,蹉跎的便是本自具足的觉性。

法师们是古刹中寂静的榜样。

早晚课诵,讲经说法,专注虔诚,寂静庄严。

那是内在生命的清流,是天地间的浩然之气。

殿堂佛像、经卷典籍,被这种寂静又灵动的力量装藏。

信众入园,参访礼佛、诵经闻法,更受滋养,得加持,悟静定。

红尘喧嚣,凡心热恼,若不调息养心,暑气何止在伏天?

不如到西园来,融入寂静的气场,领受内心的清凉。

佛法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过简单有序的生活,约束繁芜散乱的心;

将心安住正知正念,调伏躁动不安的心;

让法语甘露滋养心田,灭燥热之气,得无上清凉。

文稿/观莨    编辑/心影    摄影/智明    图片编辑/蔡杰    排版/陶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