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十个名号了解佛陀 —— 《法句经 · 佛陀品》
发布日期: 2024-07-16 浏览量: 924 次浏览
(本开示原讲于2020年夏)非常高兴,这样一个吉祥的清晨,我们再次相聚在庄严的戒幢讲堂,开启了我们今年的皈依共修活动。
我们的2020年,确实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不管是整个的世界,还是我们自己的生活,都经历了非常多的变化和考验。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在这样无常的、如梦如幻的因缘之下,万法流动变化的轨迹不会停止,时间和历史的长河也是滚滚向前,不会刹那停留。
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个过程也许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当下,去把握我们的人生,开启更加开阔的未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的是《法句经•佛陀品》。《佛陀品》说的一个偈颂,名字就是“佛、法、僧带来真正的喜悦”。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偈颂:
佛陀降生令人喜悦,
宣说妙法令人喜悦,
僧伽和合令人喜悦,
和合修行令人喜悦。
这个偈颂,说的是佛陀当年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带领大众在那边居住了一段时间,每天在一起禅修、生活。有一天下午,大众坐完禅之后,在休息的时间段里边,有一群僧侣聚在一起,谈论了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幸福的话题。
有的比丘认为:活得开心一点,得到丰富美味的饮食,不冷不热、柔软舒适的衣着,有好的住处,生活美满,当我们感官欲望这样得到了满足的时候,内心就觉得非常的开心。他觉得这是幸福的。
有的人说:人生不仅仅只是欲望的满足,很可能,还要追求事业的成功、自我的实现,认为拥有荣华富贵,得到社会地位和名声,这是一种幸福,而且更加有力量、有意义。还有人觉得:你们那些都太累了!啥都不想,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这才是一种幸福。想睡觉就睡,饿了就吃一点,但是也别太烦。觉得没有追求,自由自在,这就是一种幸福。
当他们这样来讨论的时候,佛陀他听到了比丘们的对话。这时佛陀就走出来了。他说:“你们所说的快乐和幸福都不能解决你生命中最根本的问题。它们无法帮助解决生死轮回中的各种苦难。”
那么世间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这个时候,佛陀就讲了这样一个偈颂:
佛陀降生令人喜悦,
宣说妙法令人喜悦,
僧伽和合令人喜悦,
和合修行令人喜悦。
世间真正的快乐就是:佛陀出现在世间,有机会聆听佛法,僧众和合相处,大家能够精进地修行。
佛陀说这个偈颂实际上是意味深长的,因为他指出了我们人生所面临的一些最根本层面的困境。我们的困境是什么?可能是无常,可能是不自在,受到制约。当我们想要自由,我们有真正的自由吗?获得究竟解脱之前,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的自由。所谓的自由,其实仍然被自己的念头、情绪、情感和烦恼所操纵和逼迫着。
所以佛陀所说的“苦谛”,就有逼迫、无常、无我的意思。这个无常、苦、逼迫、非主宰的世界,我们唯有超越了它,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所以,佛陀所说的这个偈颂,是意味深长的。
佛陀,是生命究竟圆满的觉悟者,他看到了这样的实相,解决了人生的终极问题。法是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理。“僧”是和合共住修行的清净众。有了佛、法、僧三宝,世间才会有光明和希望,才能够让我们从无常虚幻、众苦逼迫中超越出来,到达生命的觉悟和至美。
就像刚才大家看到的,梵呗团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出。在没有开始之前,可能我们的心是动荡的,没有静下来,也许还有各种各样烦恼的心事牵挂着。可是当我们慢慢地沉浸在这个音乐和舞蹈的表达里面,去体会它所传达的这些境界的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子体会到心打开了,觉得非常的喜悦,有一种内心非常美好的感觉。
但是,就像刚才主持人提醒大家,这个“美好”在哪里?可能在每一个当下,都在刹那、刹那变迁着。假如说我们想要把这份美好抓住,不想让它成为过去,或者我们希望下一次再得到、甚至得到更多,那我们的这个心,就会被这种渴望束缚,被困扰住。
如果我们真正能够打开我们的心,去充分地感受当下时刻,去感受它所传达的精神、情怀和美好。同时你的心又不执著任何东西,就像朗朗的晴空,让一切自由地流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感觉可能会更好。
原来是快乐、激动、美好,你又多了一份通透,多了一份清凉和宁静。可能我们突然会感觉到,这颗心扩开了,扩到无量无边,扩到如虚空。就像我们的《处世梵》:“处世间,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至美。
佛陀降生人间,并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也是很稀有的。经论里边说道:诸佛如来出世,犹如漫漫长夜中,电光的一闪,刹那的光明照亮世间。
在佛教的时空观里边,宇宙所经历的劫数,那种时间的概念远远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在漫长的成住坏空轮转中,有佛出世,能够聆听到佛法的时段,实际上是非常少的。在更多的时间里,众生都处在漫漫黑夜中,在迷茫、动荡和无明中随业流转,受业力的牵引,在生死中漂流。
在整个贤劫里面,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出现在世间的佛。而下一尊佛出现,还要漫长久远的96亿7000万年以后。所以,我们能够生在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而且教法还没有消失的时段里,实际上,是非常非常稀有的。就像武则天曾经写的那个《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说,清凉的佛法其实没那么容易出现。为什么?因为我们被这个世界上的幻相所蒙蔽了,非常难以看到诸法的实相。因此皈依三宝就非常的重要,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有机会看到真理,有机会超越轮回,证入诸法实相,实现生命的圆满。
皈依三宝,并不仅仅是做一个仪轨,拿一个皈依证。实际上我们还要修学皈依,在修皈依的时候,随念三宝是非常重要修学的内容。
我们知道念佛有四种。哪四种呢?第一种是持名念佛;第二种观想念佛;第三种就是忆念佛的功德;最后是念佛的实相。它的难度是逐渐增加的。有的人可能就是念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药师琉璃光佛”。有的人可能再进一步的,不光在念佛名,还观想佛的慈悲庄严的容颜。
比如我们常念的偈颂:“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就是观佛的相好。当你这样来念诵的时候,想到佛陀眉心的白毫相清澈光明,像须弥山那样不可思议;佛陀的眼光,如清澈的四大海水一般深邃;想到了他的庄严、他的微笑。那么我们这颗心,就可以得到净化和提升。
再进一步的话,我们就要观什么?那就是观佛的功德。因为相好只是外在的,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如果我们只执着于外在形象的美好,那还没有进入法的核心。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去思维,佛陀到底有哪些功德?当我们去思维佛陀功德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内在品质:
慈悲,对众生无所保留地接纳与关怀,被称作大慈父。
智慧,好像没有什么能够难得倒他,不管遇到任何问题佛都能够知道是怎么回事,什么都明白、通达。当你想到佛陀的大智慧,你就会有一种喜悦,得到心灵的提升。这样的提升,比观佛的相好来得更有力量、更深刻。
无所畏惧。就是他的勇气,面对印度种种外道的无数问难,他没有一丝一毫的自卑感,充满了信心,拥有力量。哪怕是生老病死,他也没有丝毫的畏惧!
自在。已经根除了一切烦恼,不会再为任何事忧愁痛苦。我们可能会被家人所苦恼,被工作所苦恼,甚至做义工、修学法义过程中也觉得有好多困惑困扰。天气冷一点、热一点也会苦恼。有时候拥有和获得也会产生另一种执著,带来守护的烦恼。但是没有什么能够让佛感受到困扰,就是安处于大自在。
无私。从成佛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停止过脚步。在印度游行教化45年,为有缘的众生开示佛法,直到入灭前的短暂时光,他还接引了最后一位弟子证到阿罗汉。所以说,他整个的生命都在燃烧,都在奉献。
想到这样一个伟大的圣者,我们的内心里就会获得一种感动,也会获得一种力量,觉得能够聆听他的教法,去体会和探索佛陀的心灵世界,这是我们生命中何其有幸的一件事情!
在这个时候我们从皈依佛,就会开始皈依法,进而探索佛所领悟的真理、佛所证得的心灵境界。既然要探索法,我们的路上就少不了良师益友,清净的僧团。
从2500多年前的印度到今天,佛法能够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离不开清净僧团的住持。我们看到从汉代开始,有很多印度的大德到汉地来传播佛教,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的大德前往印度西天求法。他们是用生命、用鲜血,把佛法带回到我们的国家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我们在遥远的今天还能够看到这些经典,能够知道佛陀他所证得的真理。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对僧产生感恩和皈依之心。清净僧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陪伴我们成长。跟我们一起修行,他们是法的依教奉行者。
有了佛陀、正法、清净僧团,我们的内心就会获得安宁。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依止处,此生不再流浪。不管我们遇到了任何困难,我们都会想到与三宝同在:我们所闻思到的法义,我们心里所忆念的佛陀,我们所依止的僧团。在这个时候,我们内在就会拥有勇气,超越生死,最终到达彼岸。
方向有了,无非就是尽未来际去走这样的一条路。它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是,它必然会带给我们非常精彩深刻内在体验,可能在很多时候也会有非常奇妙美好的感受。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佛随念”。怎么来随念佛的功德?念佛名号,每个人都能做。念佛相好,可能每个人家里都请了庄严的佛像,随时随地都可以去体会。那今天我们主要是来讲随念佛的功德。
因为念佛实相是要到我们开悟的时候,见到了诸法实相,我们就可以安住在佛的法身,念佛法身。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还可以多多的来念佛功德。那怎么来念佛的这个功德?我们可以念他的十力、四无所畏,我们也可以从佛的十个名号来契入。
佛陀拥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完整的话十个名号都要念,但是为了省略,可能我们只说一个佛,或者只说世尊,有时候,我们会说如来。
一、“如来”
以前曾经有人问我,佛跟如来哪个厉害?如来佛厉害、还是释迦佛厉害?我跟他讲: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是同一个人,不同的名称。那么什么是如来?
“以如实之智,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就是他以大智慧见到了实相,由此而成佛。如实觉了真理,故名如来。
作为凡夫,我们都是没有见到真理实相的。实际上都生活在一个概念的、幻象的世界里。有的人说:法师,我觉得我活得很真实啊,你看这里面的大罄、这是桌子、那是鲜花,每一样都很真实,为什么你说是虚幻?
那我问你,离开了分子、原子、电子,还有罄吗?没有了,是吧。那离开了桌腿、木头、离开了布,还有我们这个讲台?没有。没有讲台,只有布、木片,甚至只有分子、原子、电子微粒,乃至连这些微粒也只是一种现象的存在。
但是当这些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说有桌子,手一摸还是硬硬的或是软软的。看到这个花的时候,不光看到它的颜色,甚至还能闻到香气,在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花很美、花很真实。可是不管是这个罄、讲台、还是花,他们存在哪里?其实存在你的心里。在你的心里它才显现出来:这是桌子,这是罄,这是花,它如梦如幻地显现在你的心灵世界里,就像放电影,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进入实相的世界,那就了不可得,不存在一个真的东西叫罄。桌布、桌腿一搬开,讲台就了不可得。这些鲜花一年之后你再找,已经不知道它还在哪里,它不仅仅是在当下的幻现,它在未来也是无常的,连这个幻现也无常,可见这个世界虚幻到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样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里,我们又觉得一切都很真实,甚至我们还想要天长地久。在这个时候内心就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执著和困扰。有的时候不光是我们自己活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我们还有意地维护这个世界的虚幻。
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拍照大家要用美颜;出门就化妆;上网的时候用昵称。每个人都活在包装出来的世界里,每个人在刻意创造自己的角色,所以想要看清这个世界的实相,太难、太难。一个人真正要想去看清楚实相,也是需要勇气的。
但是真的看清了实相之后,其实并不可怕,反而会有一种释怀,突然感觉到不一样了。看到诸法的实相,并不是意味着你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人,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再欣赏美丽的花朵、听到动听的音乐。我们还能看到这个讲台布置得很庄严,觉得大罄也不错,敲一敲还能响,但同时你也知道了它的虚幻,那么你的心灵就变得非常开阔和通透。
在这样的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巧把尘劳作佛事”。在经历的过程中,不断圆满我们的生命,最终达到究竟的觉悟,实现自利和利他。
所以,一个人能够知道真理,看到万事万物真实的样子,那这样的人是不可思议的,是我们非常难以想象的,他是谁呢?他就是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
所以,当我们在做“佛随念”的时候,你就可以轻轻地默念:他是如来……如来……如来。真正地超越了虚幻、超越了蒙蔽、超越了这个现象界的诱惑,看到真理,这样的一位导师不可思议。在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就会对他生起一种敬仰皈依,升起一种油然而生的向往和认可。这就是第一个名号如来。
二、“应供”
第二个名号“应供”。这个名字也叫阿罗汉。阿罗汉这个词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杀贼”。这个“贼”指的是什么?烦恼。我们大家每天出门都要记住的是什么?就是锁门。为什么要锁门?就是防贼。不要让你的东西、财产受到了损失。
可是,除了这个外贼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贼,就是藏在我们心里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另外一种“贼”,这个“贼”就是烦恼。它有的时候破坏你的家庭幸福,该努力不让你去努力,该学习的时候让你不想学习,伤害你的身体健康、妨碍你的事业、障碍你的修行、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偷走了你内心的法喜,这个“贼”是不是挺麻烦的?
而且它还非常难以搞定,如影随形,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烦恼就跟着我们。不只是这一生,当我们临终进入下一世、在漫长的轮回中,你不开悟、不证到阿罗汉之前它都不会消失。所以,“阿罗汉”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杀贼,他已经断尽了一切的烦恼。
我们看到佛陀在成道之前,当时魔王派遣了三个女儿去诱惑他,这三个魔女能变现出种种姿态。她们就思维,世间的男子有的人喜欢年轻的女子、有的人喜欢中年的、有的人甚至可能喜欢年老的;有的人喜欢胖一点的、有的人喜欢瘦一点的、有的人喜欢的妖娆的、有的人喜欢庄重的、有的人喜欢少女一般纯洁的。所以她们就变现出种种行状,有各种年龄、各样的姿态,以各种各样的显露展现在佛陀面前。这个时候,佛陀运用了他的大智慧,洞察了容貌跟美色的实相,如大地般不为所动。
在他一生的教化中,有的时候不被人理解,也曾遭受过辱骂,经历过弟子的背叛和外道的打压、迫害。甚至,有女人把一个小木盆包在衣服里面,伪装成孕妇,然后在大众集会上,走到佛陀面前说:我怀孕了,你为什么不负责任?来对佛陀加以污蔑和谩骂。
佛陀所经历的可能远远超过了我们在座诸位所经受的委屈和冲击,他所经历的那些困难、挑战比我们更多。如果没有超越他的烦恼,那也许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会让他万劫不复,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让一个人进入到痛苦的深渊里,难以自拔。
但是对于佛陀来说,他永远都是那么从容安详,不为所动。这就是因为他已经断尽了一切的烦恼。不仅仅是断尽了,而且叫“不生”,就是永不再生的意思。一个人一旦看到了光明,他就再也不会迷惑,不会再回到黑暗里,无明烦恼永不再生。
有的人说:既然能够从烦恼变到开悟,为什么就不能从开悟再变成烦恼?那是因为我们之所以有烦恼,其实最终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实相。因为觉悟并没有什么稀奇,如果见到了实相,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理,其实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觉悟之前,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实相,所以才会起烦恼。当你看清了,你对一切的烦恼都会“了无挂碍”。
就像魔女幻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美好女性的样子,出现佛陀的面前想要诱惑他的时候,其实佛陀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他只需要了解容貌、身体的本质是什么,那么他瞬间就可以超然。所以说,终有一天我们会从烦恼进入觉悟,但是觉悟之后你会不会再回到烦恼?不会了,因为你见到了实相,烦恼的生起是因为不了解实相。
第二就是“应供”,应供是我们平时念的名号。
佛陀就是断一切烦恼、证得一切真理,他都具足了,这样的一个人值不值得接受我们的礼敬和供养?你肯定会想:如果我要去向一个人表示礼敬、去供养他的话,我一定愿意去供养礼敬佛陀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值得的,有这个资格。所以在这个时候你的心门就打开了。这个时候,可以心里轻轻的默念:他是应供……他是应供。来安住于佛德的随念中。
三、“正遍知”
我们看第三个名号“正遍知”。
就是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是真正的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他对整个世界有了通透的认知。
我们知道声闻的智慧是不周遍的,普通的阿罗汉他们只能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的问题,他度众生的能力不够,那是因为他观察众生根器的智慧不够圆满。外道也在寻找智慧,但他们的智慧走错了方向。只有佛陀才能够做得到:应知的他已经知道、应断的他已经断除、应修的他已经修习、应证得的他已经圆满地证得。
我们想到了佛陀的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在心里默念:他是正遍知……正遍知。这个时候我们就把我们的心跟佛的心融在一起,体验他真正圆满周遍的大智慧。
四、“明行足”
“明”在这里指的是智慧的层面,就是他有三种特别的智慧。一个叫“天眼明”,能够了解众生死此生彼,知道众生的生死轮回。一般的普通有神通的,有天眼通的也能知道。印度有一些外道,给他们一个骷髅,他们用手一弹,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在某某天界了,或者这个人生在人间、转生在什么地方。那么这个“天眼通”与“天眼明”有什么差别?佛的“明”有什么特别?
就是他们虽然知道死后投生在什么地方,但是对这里面微细的业果关系,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明了。而佛不仅仅能够知道众生“死此生彼”,而且还能够看到这过程里面所有的因果关系,对所有的因缘全部了了分明,所以被叫作“天眼明”。就是没有任何黑暗,没有任何的迷茫。
第二个叫“宿命明”。那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去生,无数个过去世。不光是知道过去世,而且还能知道每一世里面的因果关系,全部通达。
第三叫“漏尽明”,“漏”是烦恼的另外一个名称,阿罗汉也断尽了一切的烦恼,但是佛跟他们相比,不光断尽了烦恼,还断除了习气。佛不仅仅能让自己的烦恼灭去,还能够引导众生灭烦恼,所以在这里叫“漏尽明”。
佛获得了三种“明”:天眼明、宿命明和漏尽明,你可以想象他有多么通达。佛经中讲:“如观掌中庵摩罗”,庵摩罗是一个非常透明的水果,你可以透过果皮直接看到它的果核、果肉,清清楚楚,所以佛陀看世间,像我们看手掌里的庵摩罗果一样清清楚楚,这就是他的“明”。
那么什么是他的“行”?“行”就是身业和语业,“明”是他的意业。意业就有大智慧照明,行业是他的身业和语业,没有过失。
佛陀是怎么做的呢?他就是展现出一种自利利他的人间关怀。我们在律藏里面看到,有一位比丘双目失明了,有一次他想把破了的衣服缝补起来,因为眼睛瞎了没法穿针,他很无助,所以他就喊,:有没有人想求福报,帮助我这样一个失明的人穿针?
这个时候佛陀听到了,说我来帮你。听到是佛的声音,这个盲人比丘就很惊讶,他说:佛也修福报吗?佛告诉他说:即使是诸佛,修福也是不会有厌倦的。佛陀不会因为说我已经圆满了,我就不用去实践慈悲。他是走过去非常细心地帮他穿针引线。还有一个案例,有一次他发现一位比丘病了,全身瘫痪,躺在屎尿里面,他就把他抱起来冲洗、按摩,然后为他开示。
佛陀的身业和语业没有过失,这样叫“明行足”,所以我们想到佛陀,我们就应这样来念,他是“明行足……明行足……”
这个时候慢慢体会他的“三明”,他的身业和语业,他行走在世界间犹如明月、清风、清泉,利益一切的众生。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皈依之心、忆念佛陀的心就会生起来。
五、“善逝”
下面一个名号叫“善逝”,又被称作“妙往”。就是能入种种甚深三昧、无量殊胜智慧。我们大家念佛是不是都想证得念佛三昧?观呼吸,我们想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修慈心,我们想得到慈心三昧。佛陀证得的是种种无量甚深三昧,获得的是各种各样的殊胜智慧。
所以“妙往”还有一个意思:吉祥到达彼岸,不再退没于生死之海。
我们都在此岸,很急、很焦虑、很渴望,每天都在努力着,在挣扎着,在修学,就是要到彼岸。那么,“善逝”的意思就是吉祥到达了彼岸,他是安住于彼岸,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忆念他是“善逝……善逝”。
是无量的,有仰世界、俯世界,有净世界、垢世界。
就是说在佛的认识之中,他能够了知一切有情世间和非有情世间,已了知所有,而又心不着相。心如虚空而住,清净无染。
这就是“世间解”这个名号的含义。
曾经遇到一个小女孩,她说她刚刚上中学。
跟我说:法师啊,我太累了!
我说:你为什么累?
她说:太孤单了,就是没有人理解。
我说:那你跟爸爸妈妈聊天吗?
她说:会的,但是他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告诉他们说我很累,我爸妈就说,你累什么累,我们才累,我们天天上班赚钱,你就上个学,有什么累的?
她说:那我就无语了,感觉到没法沟通。父母是最爱我的,但他们无法理解我要什么。有的时候我很想听一点音乐,爸妈就觉得,好好学习就行了,不要浪费时间。但是我不能一天到晚都在学习,我也是人啊,我也有我的情感需求、放松的需求啊!他们无法理解这一点。
她说:我在听音乐的时候,把一切不开心都忘了,我在那个时候才能够觉得我的心静下来了,不然的话,我一天到晚都觉得很累,我都觉得很有压力,我又不知道该怎么让这个压力去掉,这让我非常的痛苦。但是我跟父母说的时候,父母就会觉得:一个小孩子你有什么压力?你是想多了。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互相理解,要深入的了解一个人的心灵,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佛陀他能够“世间解”,能知众生心,知道众生的烦恼,知道众生的渴望,知道众生适合什么。
我们做父母,如果都能做到“世间解”的话,那就很厉害了。我们才能真正照顾好我们周围的人。有时候我们的爱心是有的,但是缺少了智慧。
七、“无上士、调御丈夫””
他的智慧、戒行和所有的功德都圆满,福慧具足,在一切众生中,佛是最殊胜的,没有谁能超越于他之上,所以被称作“无上士”。
“调御丈夫”,就是说,他不光有智慧,而且他还有能力运用各种方便善巧来化导众生,令这些众生得到今世的快乐,来生的快乐和究竟的快乐。
我们看到,当年佛陀所度化的众生,最笨的有周利盘陀伽,念“扫帚”他都念不出来,念“扫”就忘了“帚”,念“帚”就忘了“扫”;最可怕的有杀人恶魔央掘魔罗,杀了999个人,把他们的手指骨串成项链;贪欲最强的有难陀,他贵为王子,新娶的妻子是天下第一美女,极度追求世间的娱乐,不愿意修行;最傲慢的三迦叶兄弟,他们本来是外道的宗教导师,拥有大量的徒众。这些人,佛陀都能够度化他们。除此之外他还渡化了龙王、阿修罗王、天主,还有人间的国王。所以他被称作“调御丈夫”。
当年的波斯匿王是一个大国王,他跟佛陀俩是同龄人。波斯匿王不相信佛法,但他的夫人很相信,也就会经常跟着去和佛陀见面、聊天,也有很多的辩论。当初佛陀刚成佛不久的时候,波斯匿王就第一次见过他。
这个时候波斯匿王的话讲得很不礼貌,说:有些人在森林里苦修了一辈子都没有成佛,你才30多岁,这么年轻,你凭什么说你是佛?
那么当时佛怎么回答呢?佛陀说:有四种不可以轻视,如果我们轻视的话,那是不吉祥的。波斯匿王就问哪四种不可以轻视。
佛陀回答,四种是:刚出生的太子不可以轻视,因为长大了就会登上皇位,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刚出生的幼龙不可以忽视,因为它将来能够呼风唤雨;第三星星之火不可忽视,如果你对星星之火放纵的话,很可能它就会燎原,烧掉整个国家;第四就是年轻的僧侣不可轻视,很可能他将来就能证得道果,讲经说法、利益众生,成为众生的导师。
这时波斯匿王突然就觉得很羞愧,觉得自己以年龄来取人,水平太低了。他就接受了佛陀。
后来还有一次,波斯匿王的奶奶去世了。波斯匿王从小是他的祖母抚养大的,他非常爱这个老人家。奶奶去世之后他非常悲痛,吃不下、睡不着。在这个时候,他就去问佛陀,应该怎么看待奶奶去世这件事情。
佛就说,一切有生皆归于死,有四件事情是我们所不能抵挡的。波斯匿王就问哪四件事情。
佛陀说,第一是身体的老化;第二是疾病的苦难;第三是死亡的来临;第四是无常变化的人生。这四种如果你试图去抵抗的话,你会更累、更痛、更苦。
逝者已逝,来者可追。大王啊,你要知道你自己的生命也不长,要用你有限的生命,好好的去为自己,为逝去的亲人培育福德,为他们积累善法,这才是最有智慧的行为。
波斯匿王听了之后,他发现至少此刻自己还是健康的,还是头脑清醒的,还可以去为自己的祖母做一点事情。他就供养僧团,亲自礼拜,为祖母诵经。
当他做了这些行为的时候,就开始去思考怎么样更好地去照顾这个国家的老人,怎么样去治理好一个国家。当他这样去做的时候,他就突然获得了力量,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他跟奶奶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有意义,在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的接受了佛陀的教法。
所以这就是“调御丈夫”,佛陀他运用种种的方便化导众生,让他们得到现世的安乐、未来的安乐和究竟的安乐。
八、“天人师”
还有“天人师”。他是我们人天的导师,善于教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此事善、此事不善。如果众生能够依教而行,就能够解脱烦恼。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心里默念,他是“天人师……天人师”,我们的心就会打开。
九、“佛”
“佛”这个词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就是“觉悟者”。他是“觉悟者……觉悟者”。
以前有一位大德,他说过一句话:应该感谢2000多年前的那位印度王子,如果没有他,今天的我依然是轮回中的流浪者。他在菩提树下觉悟,成就了无上正等觉。
十、“世尊”
最后一个叫“世尊”。世尊被称作“有德”,是世间最尊贵的圣者的意思。“世尊”有六个含义:
第一就是自在,永不被烦恼牵绊;第二是炽盛,他的智慧火烧尽了三毒;第三是端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第四是名称,功德殊胜,名称遍于十方;第五,尊贵,以智慧和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永不懈怠;第六是吉祥,为一切众生所爱戴、所赞叹、所供养。这就是“世尊”的六个含义。所以我们就会想到他是“世尊”。
我们今天从佛的十个名号来了解、走近佛陀的世界,去亲近这样一个殊胜的存在。也愿三宝,佛陀、他所领悟的真理、实践者僧团,与我们同在,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清凉、滋养和无上的解脱。阿弥陀佛!
(全文完)
录音整理 | 悟苇 图片 | 网络部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