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当今时代佛教的使命和价值(二):佛法对治心理症结

当今时代佛教的使命和价值(二):佛法对治心理症结

发布日期: 2024-06-26 浏览量: 513 次浏览

二、【续前】
二、当代佛教的功能和使命(2)

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把我们所学的经典教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与修行融会起来,用教理来指导生活和修行,在生活和修行中间来验证我们的教理,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前段时间有一位年轻人给我分享了他的一个心得体会。他曾经有过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焦虑、恐惧、失眠,经过住院治疗之后暂时康复了,但是实际上身心的状态还是非常不稳定的,情绪波动会非常之大。

后面他慢慢地接触到佛教以后,就开始尝试着修习正念和慈心,希望用佛法来帮助自己。

有一次他出门办事,但是过程中,对方工作人员态度不太好,表现得不耐烦,瞬间他的情绪就燃爆了。当时他就感觉到自己有一种暴怒生起,想要暴发,一种想要去伤害他人、攻击他人的黑暗力量非常强烈。

过程中,虽然说他用了意志力克制自己,没做出那些可怕的伤害他人的行为,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内心里是极度愤怒的,然后头脑中不断地闪回别人对他很不耐烦的那些场面,他知道自己的情绪又失控了。

如果是在过去,像这种情绪的爆发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晚上就会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不断回想白天的创伤事件,会觉得对方伤害了自己,对对方非常怨恨,觉得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然后就想着如何去折磨对方,让对方也尝受痛苦,甚至于会想要毁灭这个社会,毁灭这个世界。

但是现在他接受了正念的训练,于是就尝试着去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他感受到自己的身体非常紧绷、呼吸急促、心口发热,也看到了内心里强烈的攻击性。他就不断地做深呼吸,反复放松自己的身体。识别自己头脑中的内在语言,不评判打压自己,而是尝试理解这些语言背后更深处的情绪情感。

过了一会儿,他感觉到身体松开了一些,情绪慢慢地稳定了一点。他就躺下来做全身扫描放松,听《慈经》,看到自己的受伤,关怀自己,安住在慈心里。十几分钟之后,他的情绪就彻底地平静了下来,防止了症状的复发。

他把这个过程分享给我。在听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应对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过去,可能引发了自己愤怒情绪的时候——因为我们作为凡夫,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因为有那些不愉快的对境出来——在过去,他的反应模式是指向对方、攻击他人,觉得“为什么!凭什么!”,纠缠在痛苦情绪里面。

但是现在的他其实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见地——不再认同愤怒,而是把愤怒情绪视之为一个缘起的现象。当出现了愤怒的时候,学会了去观察愤怒,看到身体的状态、心的状态、呼吸的状态、脑子里边内在的对话,以及更深的情感。

第二,他也学会了开启自我关怀,把注意力从攻击外在,变成了观察自己和关怀自己。当他能够把愤怒事件作为一个现象,能够像旁观者一样去观察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更能够把握自己的状态。

因为愤怒情绪也是无常的,我们只要不放纵自己的思维在那些负面的不正思维里面,实际上这些思维过去了,愤怒自然会消失。我们不可能维持24小时的愤怒,想维持也维持不住。

当愤怒平静下来了之后,再开启了自我关怀,通过对自己修慈心这些方法,就能很快解决自己的情绪困扰。

如果是在过去的模式,事件导致情绪的暴发,而对情绪失控的不接受和反复思维,就会引发和加剧失眠;接下来可能就是必须要依赖更大剂量的药物;但是对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的焦虑,对自己现状的不接纳,又会造成对对方更深的怨恨,这些愤怒对他的伤害更大。

在过去的这种恶性循环的模式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导致精神的崩溃,但是掌握了佛法的见地和方法之后,他就能够学会一种新的模式,去应对生活的挑战。

在过去他很容易崩掉的一些事情,但对于他现在来说,就保持了稳定性,也没有造成他的失眠。实际上他白天冲突了一场,放松了之后,也挺累了,晚上睡得挺好的。

第二天醒来,他整个人的身心状态就很轻松。而且能够应对这样的一些情绪事件以后,他对自己、对佛法、对未来就更有了信心。

我们会看到,佛教的方法实际上还是可以利益到这个社会的。不管是念佛、正念、慈心,还是一些其他的修习法门,如果一个人能够建立信心,能够把这些修习方法实践出来,就能够改变他的生命存在形式,就会活得比较安定,越来越深地走在一条通向觉悟的道路上。

另外一个案例,则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正见必须落于生活的重要性。

有一位年轻人因为看了一些关于佛教空性的理论,在回家的路上就开始思维这些空性:“我们的人生都是如梦如幻的,都是空的……”当他反复这样思维的过程中,突然就陷入一种恐慌:“那我还有什么?”

但是他又好像欲罢不能,就一直在思考空的问题:“走路是空的,念佛是空的,做善事也是空的,上班也是空的……”这个时候他陷入一种恐慌,整个人就不能自拔,情绪变得非常沮丧,而且非常的焦虑。他知道自己出问题了,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就问他:“你觉得你现在的空是真的空了吗?如果别人给你一巴掌,与给你一捧糖果,你真的能做到没有区别吗?”他就笑了:“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我就告诉他:“那其实你还没有真正证悟到空,只是在思考它,所以才会害怕。”

我们看到《圣弟子传》里面有一段记述:有一位病人,供养了一位阿罗汉一碗剩饭,但是他的手都已经溃烂了,有一些脓血都污染了这一碗食物,阿罗汉也照样能够欢喜接受。

真正证到空性的人,他不会惊恐害怕,反而会获得一颗平常心,实际上他的内心是安宁的,是寂静清凉的。

当我这样告诉了对方的时候,他就突然放松了下来,就会比较释怀了。当然我也发现了他的问题,他所理解的佛法,没有把它实际地去实修出来,而是过度地思考,堕入了偏空。其实有的时候思维本身也是带有陷阱的,会掉到思维的坑里边,也是有它的风险。

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教教理和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必须常常地把理论与现实连接起来。就是说,每一种法它谈的都是生活、生命,谈我们这颗心本身,都不是心外的佛法。

如果我们掉入了玄谈、戏论之中,片面地活在大脑里、活在思维里,不如理的思维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扰。当然不光是思维佛教的这些命题,包括不如理地思维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思维过去、未来,都会带来这样的困扰。

所以真正的佛法它还是用来指导我们生活实践的。所有的空性不离开生活的本身。如果说我们离开了此身此心——鲜活的此刻——来谈这些的话,就会带来这样的问题。

话再拉回来:这个时代资讯是非常发达的,人们可能会从各个途径听到各种的资讯,了解各种修行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开启正见、正思维、正精进、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就变得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佛教院校学习的同学,我们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深入接触,学习系统的教理;也经常有一些共修活动;可能很多同学还有自己的法门。

一方面在理论上获得正确的见地,获得佛法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另外一方面自己在法门上有所体验、有所深入。那么,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还是能够去为社会做一些引导,慢慢地把正法传递出去,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份和谐、带来一种疗愈。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众生的烦恼还是太多了,不管是从价值观、生命观,还是从思维模式、生活方式,方方面面都有太多的问题。佛教的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或者六波罗蜜,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价值,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作为一位佛弟子应该去探索,应该去承担的。

当没有因缘现前的时候,我们自身安住在自己的修学里,每天去不断地成长;当有因缘现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承担时代的使命,能够去弘扬正法、利乐这个社会,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全文完)

录音整理 | 悟苇      校对 | 一心  排版 | 融冰  图片 | 网络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