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当今时代佛教的使命和价值(一):正信与邪教

当今时代佛教的使命和价值(一):正信与邪教

发布日期: 2024-06-24 浏览量: 525 次浏览

一、 导  语

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个时代科技不断地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我们每个个体,与古代相比较,从思想认知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佛教作为有着两千多年传承历史的宗教,它能够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是它到今天还有强大生命力重要的原因。

本文是西园寺后堂、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界文法师,围绕“当今时代佛教的使命与价值”的主题为大家做的分享。

二、正文  
一、禅坐  如其所是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受常住的委托,与大家做关于“当代佛教”话题的分享。

大家坐下来,先不着急,先放松一下我们此刻的身心——进入禅堂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坐下来以后,首先就要观一下我们的身和心,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感受一下我们的面部表情;觉察一下我们的脖颈、肩膀、胸背、腰腹,我们的腿部、双脚。

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觉察一下,慢慢地让自己放轻松,如果感受到自己的内在有一些压抑感,或者觉得有一种紧绷,我们也可以做深呼吸,轻轻地把这些压抑感吐出来。

如果感受到我们的内在有牵挂、有动荡,思绪很活跃,那也可以观一下我们的这一颗心,轻轻地暗示自己:放下、放下、放下……放松、放松、放松……

去除掉那些无意义的牵挂、执取,还有那些戏论、攀缘,这个时候我们的身心就会慢慢地静定下来,我们的整个状态就会比较的纯粹。

有的时候,我们有些同学不爱打坐、不喜欢禅修,修的时候觉得静不下来,没有感觉。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充分地放松,心没有充分地稳定下来。

我们在用功的时候可能也会用力,总想修出来一些什么。有时候对于我们的所缘境可能盯得过紧,而缺少了一种关怀的态度,缺少了一种无为——或者说“如其所是”的态度。

有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心一直是紧绷的、一直在用力、一直在攀缘,就导致了我们的心的动荡、烦躁。

所以说,不管是修观呼吸、慈心、念佛或者是修其他的法门,其实都要用一种轻松的态度,都要一种不用力的方式、“如其所是”的方式,在过程中,学会慢慢地放松、慢慢地在过程中静心。这样的话,我们的身心一旦能够静定下来,就能够感受到禅修带来的作用。

即使你整个一座没有入定,有点昏昏沉沉,对善所缘也没有那么清明,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地梳理一遍我们的身心,从头到脚地去扫描和关怀自己,只要我们尝试着放下牵挂和攀缘,让心常常能回到善所缘,这样的坐禅,我们就没有浪费时间,对我们的身心都是非常好的调适。

二、当代佛教的功能和使命(1)

我今天讲的内容围绕着“当代佛教的功能和使命”来展开。

这几天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现在国家又开始针对一些非法的灵修组织进行了很多的打击、取缔的活动。

我们会看到这些灵修体系,他们的很多说法、人身控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难以想象。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时代,人们对宗教、对信仰、对修行还是非常需求的。

如果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引导,如果我们的道场、正统的宗教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宗教功能的时候,人们就会寻找附佛外道,或者非法的灵修等等的,来尝试、想要满足自己的心灵需求、修行的需求,导致步入了歧途。

所以我觉得对于当代的僧青年来讲,我们自身还是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住持正教”、“续佛慧命”,或者说利益社会、弘扬正法。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还是非常需要正法的。

我们自身通过佛学院的学习,能够去完整地、系统地了解佛法的教理,能够在见地上非常的通达,在佛教的修行体系和修行法门上面都能够掌握的非常好,那么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够去帮助到他人,去引导有宗教信仰的这些信众们和社会人士。

没什么因缘现起的时候,我们就非常从容地做自己,按部就班地把每天的宗教生活过好。

早上的殿堂、白天的自修,在日常生活中去慢慢地成长,就是《金刚经》所讲的“以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慢慢地在过程中磨炼心性、成长自己,这也是非常充实的、有价值的生活。

当因缘现起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给他人提供非常正确、健康的引导和帮助。这就是自利利他。

但是如果我们自身对法缺少了解,缺少信心和信念、缺少体验的话,我们就很难去承担这样的一个时代使命。

从当代的宗教现象来看,我们也能够看到,正统的佛教和正确的信仰还是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非常多的资源的。

我之前也与同学们分享过,我们以前在弘法部的时候也曾经做过一些项目,就是看望养老院的老人。会看到佛教安养院的老人们的状态,与社会养老院老人的状态,实际上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们当时去了好几所养老院,接这些老人们到西园寺来参观园林、拜佛,请他们吃一顿素面,这些养老院也非常乐意与我们合作,因为也想为老人多提供一些福利活动。

我们就租了大客车,接老人到寺院里来,也配备了一些义工,在过程中来陪伴和帮助这些老人们。

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些义工就非常震惊地发现,有的老人实际上连语言的功能都失去了,已经不会说话了,因为常年关在屋子里看电视,没有人与他聊天,没有人陪他交流,他甚至都失去了语言功能。

我们的义工们搀着他走他就走,让他去看看天空、看看鱼,他也会看,但是与他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交流了。整个人的功能缺失得非常厉害。

但是我们也组织了义工们到一些佛教的安养院去,就会发现在佛教的养老院里边的一些老人们,他们的身体功能就非常的健全,身心状态非常的不一样,甚至我们年轻的义工们过去,老人们还会与年轻人谈心,关心这些小年轻,带他们参观自己的房间等等,就是说他们非常的有活力,而且身心功能都非常的健康,心态也非常之好。

这实际上就是健康的信仰给人带来的一种作用。因为这些老人们的生活并不只是就看看电视、在那里消磨时间等待死亡——每一天他们其实也挺忙的,哪怕他到了70岁、80岁、90岁。

每天一早起来做早课,白天看佛教光碟、听开示,每天有自己修行的功课,而且他们也特别愿意修持各种善法,不管是劳动、做慈善,乃至于道友间的关怀,遇到各种法会的时候做供养、超度、放生。他们就能够活出一种非常积极的、众善奉行的生命状态来。

他们对我的触动还是非常深的,让我意识到,一个没有信仰和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在生命模式上的根本区别。

但是如果佛教的发展或者说佛教的道场,它没有办法去承担这么多的引导和弘扬佛法功能的时候,有的时候一些附佛的外道、非法灵修就会占据这样的市场。

如果没有了解佛法正见的话,普通人很难区别。我们教打坐,外面也有冥想;我们说要修行,他们也说“灵性修行”。

但是如果真正分析他们所宣传的内容,就能看到这些所谓的“灵修”,与佛法所说的修行其实是有本质的区别:有的强调超能力、神的使者;有的就宣传各种各样的“能量”,强调灵异、神秘体验,或者一些特殊的觉受。

所有的这些,其实跳出来看,都在找感觉,都想追求一种特异的状态——按照佛法来讲就是“心外求法”,没有真正关注自己这颗心本身,忽视心性的成长、心的品质提升。

所以这样的心外求法,就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在修行的路上误入歧途。

如果一个人他真正了解了健康的佛教,能够去关注自己心性上的成长,去看此身、此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们心的所缘是什么?心的状态是什么?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来运作的?最终看到身心的实相。

只有从这些角度用功,我们才能够不断地进步,才能够真正获得收获和提升。

佛教的各种法门,都不能够离开这颗心,都不能够离开心的运作与心性的成长。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角度来体会的话,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也可以规避掉很多的问题,不会被外面的很多邪教灵修类的东西所困惑。(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悟苇  校对 | 一心  排版 | 融冰   图片 | 网络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