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 职业和戒律冲突时怎么办?—— 皈依开示(五)
发布日期: 2024-05-28 浏览量: 440 次浏览
摘要
你会看到世间是不圆满的,有的人总想着在轮回里找到圆满,但你是找不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要求我们要解脱,超越轮回。
问答部份——
问1:
法师您好,三皈依中包含了“三不”,其中的“终不皈依外道典籍”。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两个情况有些疑惑:一是用儒家经典来解读佛经,二是用其他的印度传统典籍来传播佛法。我原来也是先学了印度瑜伽再接触佛法,现在再学习印度瑜伽的话,不知用什么心去面对印度的传统典籍。另外《瑜伽师地论》的“瑜伽”是何意?感恩法师开示。
界文法师答:
这个问题是比较专业一点的。“终不皈依外道典籍”指的是,真理其实只有一种:只要符合真理规律的都是佛法。在佛教的概念里,佛法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最狭义的概念,就是佛所说的法叫做佛法。第二种广义的,叫“入佛法相,皆为佛法”,佛弟子或者祖师大德们所说的也被称作佛法,因为它跟佛所说的是一致的,是展开的。第三种,最广义的佛法叫做“世间一切微妙善语皆是佛法”。其他宗教,包括世间的科学、哲学、心理学,也都在探讨宇宙人生的奥秘,所以大家互相之间也都有很多心得,也有触碰到很多事物的规律。
从这一点上来讲的话,千万不要觉得好像只有佛教了,我们也要有一种开放的心,包括对世间的科学、其他宗教所讲的一些内容,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
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佛教跟其他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当我们在参考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了解核心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如果我们不了解根本的差异,我们可能不知不觉中就会偏失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道路。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经历了一个“格义”阶段,就是用中国传统的道家,还有一些传统哲学的思想和概念来解释佛经。但大家很快就意识到格义的佛教很有可能会偏离佛教的原意,所以后面格义佛教受到了批判。比如用道家的“无为”、“本无”这些词语来解释佛教的空性。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像印度的瑜伽,它的一些见地跟佛教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包括它的方法论。
所以,我们接触到其他宗教和世间学问的时候,第一要了解它好的那些部分,第二还要了解佛法和它的区别是什么。相信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前提,就可以很善巧的处理好佛法跟世间法的关系。
《瑜伽师地论》这个瑜伽(qie)其实也就是瑜伽(jia)。瑜伽(jia)在古印度是通用的一个名词,内外道都在用,它也有“相应”的意思。在历史上,特别被一些深入禅定的修行者所使用。当然佛教的瑜伽师,他用的法门和见地是佛教的,区别是在这里。
问2:
我目前在读医学博士,有动物实验需要做,我今天上午受持了五戒,“不杀生”这一戒我仍想受持,完成学业后发愿不再做动物实验,但针对目前的杀业我应做些什么?仍想受持五戒,不想破戒,请师父开示。
界文法师答:
这其实是蛮沉重的一个话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医学发展的历史上,有大量的动物付出了它们的生命,很多的实验是在动物身上做的,他们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才让我们人类获得了很多的医药,不再有副作用,达到了合适的剂量。
我觉得其实通过这个提问,也让我们看到轮回是非常苦难的事实。有的时候为了医疗的进步,为了拯救更多的人免于病苦、免于死亡,可能在很多的医疗机构依然没有办法完全取缔这种动物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至少我们要看到它们的牺牲和付出,我们要对这些动物们产生出一种感恩,深深的感谢他们为我们所付出的生命,所经历的苦难。而不要觉得,反正也只是动物。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够激发我们的出离心。
你会看到世间是不圆满的,有的人总想着在轮回里找到圆满,但你是找不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要求我们要解脱,超越轮回。
在三界中的生命形式,还有出世间,并不只有我们现在看到的生命这一种形态。你超越了之后,像天人,色界天的天人不会生病的,不牵扯到医疗问题,生病的话至少都是欲界的众生才会有。诸佛菩萨更没有疾病这些问题。他们的应化身可能会示现跟我们一样的病、老,但是报身和法身不会,是究竟清净的。
我们要从这个角度产生出大悲心和出离心,还有向上的菩提心。
我们受持了五戒之后,杀生戒的根本戒是杀人,杀人会破失根本,戒体就会破失。杀动物的话,有过失仍然是有过失的,不属于破根本罪,但我们也要发起惭愧心,为动物们所遭受的苦难而忏悔,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心安理得的。通过忏悔就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心,获得提升。
另外,如果目前还避免不了接触到杀生行为,可以暂时先不受“不杀生”这一条戒,这也是对戒的尊重,发愿等将来毕业了,再清净地受持。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法理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李敏、林峰、慧吉等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