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 学法时提出疑问,算谤法吗?—— 生命的关怀与觉醒 (4)
发布日期: 2024-04-03 浏览量: 584 次浏览
佛法是可以解答我们各种问题的,是有这个能力的。允许自己质疑,但是不要盲目地否定,我们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探索就是最好。
问答部份 ——
问1:
在家居士不打坐、不念经,只看法义做观察修,在生活中不断实践,也可以证空性,或者证得更好的境界吗?
界文法师答:
刚才说到了八正道,佛教的中道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业,八个必须同时修,缺一个就不完美、不圆满。光是闻思,那还只是正见、正思维这个部分。当然闻思的时候也有观察修,我们学观察修、安住修,观察修和安住修必须交替使用,不然的话光是思维,没有用安住修来增加它的味道、提升定的话,思维开始的时候你很感动,思维久了之后就会麻木,就没感觉了。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要做一些安住。
比如说:思维三宝很殊胜。思维的时候,这时候你有感动生起来,你觉得法喜充满了,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安住一会儿,就是安住在那里,或者念“南无布达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或者念佛或是念观音菩萨,这样的话就把这种感觉动加深强化。这个时候定力生起来了,也会有更深刻的法喜出来,就是让你的这个体悟得到深入和深化。
所以说观察修必须要与安住修相结合。光有安住,不做观察修,我们的智慧不能现起;光观察思维,没有安住修的话,智慧不能得到深入和强化。
有时候思维空性,“照见五蕴空,能除一切苦”,观修:一切都是无常的,都只是现象,所有的这些都刹那生灭,过去几十年,现在回头看,了不可得。当你做这样的一些思维的时候,你瞬间感悟到:真的一切都是空,除了空又有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智慧是生起了,但是还不够强大、不够深入。一段时间你再思维的时候,发现虽然是空,但是好像我还是执着,明明知道味道是空性的,但还是想吃好吃的,就发现这样只是思惟空性的力量是不够的。
当我们思维到无常的时候,你应该在无常的空义上安住,这属于定的部分。甚至于有的人,在这个时候深入进去了突破,身心世界都了不可得,他进入了一种泯灭的境界,从这个定里面再出来的时候,看一切事物都是如梦如幻的,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外境就不会控制住我们。
所以说观察修和安住修相结合才完美,八正道要具足。
问2:
市面上教的正念冥想和佛教的禅修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禅修可以在没有传承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吗?
界文法师答:
社会上的正念冥想来自于佛教,卡巴金是当时西方正念的创始人。
他是专业学过佛教禅修的,他早年跟随韩国的禅师学习禅宗,后面又接触到佛教的四念处内观,他把佛法“禅”的内容运用在他的医疗里面,帮助治疗一些特别严重的病人,如:癌症、慢性疼痛、红斑狼疮,包括一些残疾,他发现对这些病人的帮助非常大,所以后面他慢慢地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利用八个星期的时间,能够让别人学会正念的态度,学会怎么来面对痛苦。
正念与佛教的禅修是有很深的亲缘关系的。非佛教的正念更主要是用来减压,在生活中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要想深入到涅槃,就需要真正的内观,佛教的禅修是要能够达到开悟的,它会走的更深。大概是这样一个关系。
禅修是不能自学的,因为禅修非常的微细,修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世界就像万花筒,有的时候也会执着于禅修里面的现象,当你出现一些境界的时候,可能你会执着于境界,当你在运用禅法、修行加深的时候,你可能会用一些你习惯的模式。因为修行最终是要放下,而不是抓取,但是很多人他会用一种“要得到”的模式来做禅修,他总想修出来什么。那这样的话,往往很容易出问题。没有用功的时候还好,一旦深入的时候,用力过猛或者抓住过紧,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我的建议,禅修还是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得到很好的指导,这样的话才会安全。世间学健身、学运动,都要得到专门老师的指导,都不是乱来的,修行它更微细,难度更大。
问3:
什么是净信?如果学法的过程中有疑问提出来,是否算是谤法?是否可以将道家思想引入佛法,就像禅宗那样?是否可以将西方哲学一些普世价值的思想引入佛法、丰富佛法?
界文法师答:
佛法本来就是完美的,是圆满的,它不需要再被补充。
不过可能在表达佛法的时候,我们会运用一些哲学、现代科学的知识,甚至传统文化道家的一些概念来做类比,但这只是为了要表述佛法,而不是说佛法还不完美,不是这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学当代的科学,也能够对佛教有更多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佛教说“无我”,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我坐在这里,这桌子在这里很实在,为什么说它是“空”的?
学过现在的物理学,你就非常能够理解这些话。如果用物理学的眼光看,桌子的成分是分子、原子、电子,我们身体的成份也是分子、原子、电子,没有区别,桌子有碳元素,我身体里也是碳元素、钙元素、铁元素等,无非就是这些。
但是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子,旁边有个人他是另外一个样子,长得比我帅、比我高?同样是分子、原子、电子,为什么他能够呈现出更帅、更高大、更好看,为什么我就变得矮小、不好看,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其他的分子、原子、电子又变成了一张桌子?什么力量规定了它?离开分子、原子、电子的时候,还有什么吗?
当你这样来思维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我们这个世界好像没那么真实,一堆分子、原子、电子受到业力的牵引,这样运转的就是一位帅哥、美女;那样运转一下它就呈现出一个小动物、一个猫咪,甚至一头狼;还有一些它就幻现出桌子、这些灯,甚至还能发光。所以你会看到佛教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用物理学的角度来类比就比较看挺好理解,一点都不难理解。当然,佛教的空义是“即色即空”,跟物理学的这种“空”还不完全一样。
另外,是谁规定了它们,谁产生了它,为什么把这个世界塑造成为这个样子?我们的快乐和痛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就是物理学目前还没有能完全回答的,那就必须要生命科学。最终走的越深,对心灵之道、生命之道,那就要我们通过佛法,通过宗教来探寻。
当然人类的探索之路还很长,目前我们的科学也只是一部分的真理,还不是找到了真理的全部,但是随着科学越来越发展,我们对佛教的理解是越来越明白。
《华严经》讲“芥子纳须弥”,说一粒芝麻里面能够容纳一座须弥山,喜马拉雅山那么大,能够放到一个针尖里边、一粒芝麻里边,过去没有人能相信,觉得这违反了常识。但是当代科学情境下就能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一个小小的U盘面装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装了上千部的电影,你一打开,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啥都出来的。芥子也能纳须弥,网络世界一点开,就是重重无尽,对现在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所以说,我觉得佛法需要被解读、需要被理解,它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我们通过学习现代科学、哲学、心理学等等,学习了其他宗教的观念,从各个角度尝试去走进佛法的殿堂,最后来了解佛陀到底说的是什么。但可能这些知识也是一个路径,而不是终点,佛法中的真理本身才是我们的终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特别的注意了,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修行体系,它的方法论与世界观是不一样的。
受了“三皈依”之后,一定要注意区别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以免导致见地上的混乱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否则修行之路可能就会走得不一样,这是要注意的。
当然佛法是允许有质疑的,有疑问,也是允许的。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你要是完全没有怀疑,没有探索欲,那是不能够引导你深入的。很可能你会特别好奇,佛教怎么看?佛教怎么处理?佛教到底怎么想?为什么?——这挺好的。
学佛的过程中,把你的疑问提出来,与周围的道友们交流,与老师们交流,慢慢地就越走越深。佛法它是可以解答我们各种问题的,是有这个能力的。允许自己质疑,但是不要盲目地否定,我们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探索就是最好。
与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下午,今天也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愿这样非常美好的缘起,开启一场殊胜的生命之旅。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大家越走越好,从光明走向更加的光明,从美好走向更加的美好。
阿弥陀佛!
(全文完)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