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幢讲堂 | 界文法师 | “七觉支” 释义(一):为什么你的修学不得滋味?
发布日期: 2024-02-11 浏览量: 1,760 次浏览
(一)七觉支释义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来探讨佛陀的教法。今天晚上主要想围绕着我们禅修过程中的“七觉支”来做分享。大家首先可以觉察一下自己的身心,感受一下自己身心的状态。如果觉得自己还是有点紧绷、僵硬,那我们也可以轻轻的带着自我关怀和觉察,观一下我们的身心,慢慢的放松、放下。如果觉得自己有一种压抑感,有一种堵塞,也可以轻轻的吸气,然后用嘴吐气,吐气的过程中把那种压抑感,燥动的感觉吐出来,帮助自己来做放松和静心。
“七觉支”在佛教的“三十七道品”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法。我们只要听这个名字,就可以感受到它的重要性,这是七种导向觉悟的心理要素,它们直接的导向涅槃,导向证悟。所以说,对禅修过程中“七觉支”的开发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知道,在禅修中,一般都会着重讲对治五盖,但是实际上我们在修习禅修、趣向于证悟的过程中,“七觉支”也是重要的。所以应该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就是如何对治五盖的能力;第二就是开发“七觉支”的能力。在我们关于念住的各类经典里边,讲的有广有略,但是不管哪一个版本开示念住的经典,在开示“法念住”的时候,可能会谈得广一点,包括了“五盖、五蕴、六入、七觉支、四圣谛、八正道”,就比较全面。也有一些经典,它会开示得略一些,但就算是最略的版本,在开示“法念住”的时候至少也要谈两个:一个是“五盖”,一个是“七觉支”。开示完“七觉支”之后,一般就会开示“四圣谛”和“八正道”了。所以我们会看到,“七觉支”是我们在修“法念住”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必须要具备对治“五盖”和开发“七觉支”的能力。
对于“七觉支”,可能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是非常熟悉的。那就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和舍)。实际上这七个觉支互相之间是有因缘关系的:一方面,依“念觉支”为基础,进一步开发“择法”,“择法”修出来以后开发“精进”,然后是“喜、轻安、定”,最后到达“行舍”,所以这里边也可以说它有一个因缘因果的逐渐提升、渐次深入的关系,一直发展到“舍觉支”,达到修行的顶峰。另外一方面就是,“七觉支”实际上在我们开始进入禅修的时候,都是需要的,并不只是一个先后的顺序。而且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于我们的一座禅修里边——就是必须要达到“七觉支”的平衡。
我们首先看什么是念觉支呢?
“念”的定义就是“不忘失”,不忘失我们的善所缘,不忘失我们所学习的教法,不忘失我们的法门。一个拥有正念正知的禅者,走路知道走路,坐着知道坐着,对自己的身心保持着了了分明的觉照。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没有忘失教法,心安住在正念上。但可能这种状态我们很难保持,开始还在觉知脚步,走着走着,然后心可能就飞了,打妄想、东张西望。当我们东张西望的时候,可能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看、在听、在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失念状态,失去了正念。所以念觉支的一个定义就是“不忘失善所缘”。
那我们坐在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修的是念佛,有的观呼吸,有的可能是修慈心禅,或者修习内观,不管我们修哪一种禅法,正念正知都是必须要有的。失去了正念正知,我们的心就会丢掉了我们的善所缘,要么进入了昏沉,要么进入了散乱,要么就导致进入一种空白的状态,等等的。所以这个正念——念觉支,是整个“七觉支”的最初的因和基础。
在正念正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来修习择法觉支。择法觉支实际上是慧心所,跟智慧有关。它的巴利文的原意有“探究”、“辨别”的意思。就是说,对我们禅修的过程,对我们禅修的所缘和用心,对我们的主观经验,它都有一个探究和辨别。
择法的前提,就是我们要熟悉教法,得到关于这个禅法的知识或者得到佛陀的教导而产生出辨别力。因为熟悉教法,所以对我们禅修中的体验有所辨别,知道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的用心是不是有益的,是不是善巧的;同时,它也能辨别出来有没有出现一些无益的、不善巧的,心偏离的部分。这就是择法觉支,它是一种辨识的力量,可以对治我们的疑盖。因为有的时候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用功对不对,正不正确?到底该怎么用功?有困扰,有疑惑。但是随着择法觉支的现起,我们的心就会获得确定感。
择法是很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在用斋的时候,我们会觉知吃食物的过程,那可能会标明“咀嚼、咀嚼”,感受自己在咀嚼的动作和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用功呢?如果我们的心关注的是味道好吃不好吃,对它进行评价和抓取,那实际上就会导致我们生起贪著:“这个菜很好吃,那个味道不太好”等等的贪嗔烦恼。
但是如果我们在观察吃食物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是放在了味道的生灭上,就是看到每一种味道都在流动变化、都在生起又灭去。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心倾向于观察味道的本质——它的无常性,把心倾向于像旁观者一样的知道味道只是一种现象:好吃的味道只不过是一种乐受;不好吃的味道可能是一种苦受;还有一些味道是中性的,是舍受,不苦不乐——但是我们对好吃的保持平常心,看到它是如梦如幻的现起,如梦如幻的灭去;不好吃的,到了喉咙里也是一样的灭去,味道的本质了不可得。
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上去觉照,那它就是善巧的、有益的,我们就会在吃食物的过程中增长我们的正念和觉观的智慧。我们的心不但不会扰动,而且会变得的更加清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择法觉支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有的同学修习念佛法门,念这一声“阿弥陀佛”,那念佛心到底是放在了什么地方?虽然说有了念觉支,我们不会忘失自己所念的佛号,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择法觉支,很可能念得就会觉得挺枯燥的,好像只是念几个音节、几个字母,会觉得很枯燥,没有任何的趣味。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倾向于佛的功德,那就会让自己体验到在念佛的当下就与诸佛的功德相应,念佛的当下就是神圣的,那它就是殊胜的所缘。这个时候我们的念佛就会变得很有力量,就非常能够摄受我们的心,容易镇伏五盖。
所以每一法在修习的过程中,安住于善所缘是前提,但是拥有择法觉支,了解善巧和不善巧、有益和无益,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择法觉支,我们安住于恰当的方式来用功,找到这样一个适宜我们心灵提升的方式。
(未完待续)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整理 | 法汇
排版 | 智畅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