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话禅与止观(三): 如何用话头?
发布日期: 2024-01-03 浏览量: 578 次浏览
三 如何用话头
比如我们同学在斋堂打板:“念佛是谁,究竟是谁,到底是谁?”按照来果禅师的开示,这就是一个起疑情的好办法。刚开始的时候,你起不了疑情,你就多念几遍“念佛是谁、究竟是谁、到底是谁?”
因为“念佛是谁?”它是一个反问句,让我们去追寻答案的。还有另外一些说法,像“拖死尸的是谁?”“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这都是要找一个答案的,它的重点就落在“谁”上面。其实它也很容易提起我们的正念,比如说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参“念佛是谁”,我们换过来也可以这样用:我们行禅的时候,我们可以参“走路的是谁”;我们观呼吸的时候,我们可以参“观呼吸的是谁”……可以这样去反问自己,慢慢地去体会、加以思索。包括我们坐在这里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的从头到脚地问一下自己——不需要问“念佛是谁?”,可以只问一个字“谁?”。这一个字“谁”,在禅宗可以用多种方法解说。
比如说你从头到脚问自己是“谁?”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打坐首先要放松,要调整自己的身姿。当你从头到脚问“谁”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问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比如说,你现在的头是什么状态,你的背是什么状态,你的腰是什么状态,这是“谁?”。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谁”。有些类似四念住中的自相念住。
第二个层次的“谁?”,你先问“谁?”,就可以观察到你的状态;那么再问是“谁?”,其实你可以观察到你状态的特点。比如说你身体的色法和心法都是无常变化的,《阿含经》常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最后你能得出无我的共相。
前几天我看了界文法师关于“四念处”的开示。我们四念处的开示里面,会学习自相念处和共相念处,共相念处就是无常、无我,在大乘里面讲就是空,你能体会到无常、无我,体会到空。但是这个“空”,按照大乘佛教来说,还是要加入一点推理的成分才能得出来。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体会一下身心活动它的自相的状态;但是你也可以去体会一下它的空、无常,这是共相的部分。这个体会就包括感性的体会和理性的体会推察。
第三,你还可以再问一遍,就是你还可以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但是那个状态就应该是“空有结合”的状态,你既有这种比较放松如幻的状态——放松的状态其实是和“空”相应的;你又能明确地感觉到那个状态。简单讲可以有这三个方面。
就像禅宗也说,我们刚开始修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是第一遍问自己“谁?”;第二遍问自己“谁”的时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遍问自己“谁”,你就可以还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宗就是这样的,就是它有一个叫做“门庭施设”的东西,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去配的,你可以把你自己学的教理配上去。对于“谁?”、“念佛是谁?”,我个人的理解,它主要是给你提一种问题,你其实是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
(未完待续)
讲座 | 云心法师
录音整理 | 悟苇
校对 | 心一
排版 | 智畅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