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2-周日共修-真坤法师-百法明门论-01
发布日期: 2023-11-26 浏览量: 3,240 次浏览
阿弥陀佛,各位护法居士,各位信众,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药师佛圣诞,因缘殊胜,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认识。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百法明门论》。在座的有些居士可能学习过,特别是三级修学的,可能学习过《百法明门论》。它是三级修学的一个基础课程,也是我们在佛法修学过程中的一个基础性课程。从汉传佛教的角度来讲,无论你学习哪一宗派,《百法明门论》的法相基础你都是要了解的。你不了解《百法明门论》的一些名词、名相和义理的话,很多东西讲起来的时候,你就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你就会觉得人云亦云,不了解。虽然说这个课比较基础,但是,我们想学好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
我今天想分享一下我最初学习《百法明门论》的时候的一些感受。学习佛法,接触佛法,会有种种困难。首先,有一个困难肯定就是对佛教的名词名相不是很了解。每一学科都会有自己的名词名相、专业名词。佛教的专业名词特别多,唯识宗比别的宗派更多一些。碰到这些名词名相的时候,你如果不了解它是什么意思,那你就很难参透佛法义理。有的人会按照自己世俗上的一些知识结构和经验去解读这个名词,”往往都会错。
我今天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系统地来学习这个《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的名词名相是从印度的说一切有部的思想发展起来的,它的起源是《俱舍论》。我们学《百法》或者是学唯识,特别是学唯识学科的同修们,想把唯识系统地学好,《俱舍论》是必须要读的,必须要了解的。虽然不要求大家很精通地去学《俱舍论》,但是,你想很系统地学好唯识,《俱舍论》是绕不开的一关。老师平时跟我们讲的时候,都会要求我们学习《俱舍大要》或者是《俱舍讲要》,你最起码要过一遍,那么你对有部的思想就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然后再去看《百法》,再去看唯识宗的一些经典,这样,很多地方你就对得上,你就知道其实《百法》很多东西来源于《俱舍》。
心所法有四十六个,不相应行法有十四个,无为法只有三个。《成识论》也是有部的一部论,它也是五位百法,但是它由八十四位来统摄一切法,色法十四位,它也是把色法排在第一位,心法排在第二位,它也是承许只有一个心法,心所法它立了四十九位,不相应行法只有十七位,无为法和《俱舍》中是一样的只有三位。发展到我们大乘瑜伽行派的话,它就有五位百法的一个概念。首先,就是心法有八个,然后心所法有五十一个,它把色法放在第三位,色法有十一位,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位,最后是有六个无为法。这是简单的一个差别。我们唯识宗也叫大乘瑜伽行派,与有宗对世间万法的分类有大概这样一个区别,我们稍作了解就好。
今天的讲座分五个部分。第一个讲序论,第二个会介绍本论的作者,第三个会介绍本论的翻译者,也就是译者,第四个部分是解释《百法明门论》的论题和论义,第五个部分是学习此论的目的。
一、序论
- 首先,序论。序论里面分成三个小板块,第一个是研究缘起,第二是研究范围和方法,第三个是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情况。研究缘起。研究的范围首先会围绕《百法明门论》的作者的生平和翻译者的生平,以及本论的要旨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利用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文献分析法,第二个是哲学分析法。文献考据,首先我是借助国内外的图书馆——大部分是电子图书馆,国内外的电子图书馆还有一些电子文库,还有一些国内外的藏经体系,还有一些经录——也就是经传,还有僧录——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些高僧传之类的,或者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也是另外一类,然后,我会主要结合现代在学术网站能够查得到的与《百法明门论》有关的一些论文和期刊等,通过以上这些途径,对《百法明门论》相关的知识都进行一个搜集。这样整个操作下来,其实耗时也是非常长的,里里外外搜索到很多跟《百法》相关的一些文献,最后把它进行归类。哲学分析法,主要就是结合历代的高僧学者对《百法明门论》出世以后进行的一些注疏做一个研究。首先进行搜罗,搜罗之后,把几本注疏汇编在一起,然后按照以论文为主,把注释放在一起逐个进行比对,对比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这是哲学分析的层面。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围绕《百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特别多,因为《百法》这个课特别普及,所以研究它的人也很多。别看《百法明门论》全篇只有五百多字,但是它里面蕴含的义理是非常丰富的。如果仔细地解析、考证,它里面是有很多内容的,而且很多内容和大乘瑜伽行派,甚至和我刚才说的有部的《俱舍论》有很多关联性。你如果想要把汉传佛教唯识宗这一块学好学透的话,那《百法》肯定是绕不过的。提到《百法》,很多时候它也会引述有部是怎么说的,对某一法相有部是怎么说的,其他经典会怎么讲,很多的注疏和文章里面会提到这个。所以我们学《百法》的时候,不仅仅要学这一个,同时其它的也要了解一下。
国内大部分对《百法》的研究是偏于文献性的,还有些分量占比较大的就是义理的研究,但是文献研究占主导性。我说的这个文献研究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个版本,而是对于一些流落海外的,或者是我们敦煌文献近些年才发掘出来的《百法》的文献。大家都知道,敦煌文献是一个稀缺文献,刚好敦煌文献也是唐后期的一些作品,很多都是官方请人抄的,或者是抄经手把唐朝这个时期的一些经论抄好之后,然后放在敦煌文献里。所以敦煌文献在文献的这个大环境里面是很有分量的,当时就发现了很多关于《百法明门论》的敦煌文献。近期,也有学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有名的是唐朝昙旷的《开宗义记》和《开宗义决》,都是出自于敦煌文献,近期对昙旷的两个著作研究的热潮还是有的。
目前,我接触到的有四川大学的张磊博士,他的一个博士论文就是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研究。他对《百法明门论》的注疏和注释的各种题例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考察,他把这些注释大概分成:一类是《百法》自从翻译出来之后,一些佛教高僧和学者对它进行了注释;还有另外一类,就是唐朝时期学《百法》之后,法师们在某一些地区宣讲过百法以后,当时在会场听讲《百法》的学人做的一些笔记。那他将现有的注疏研究就分成这两类。
我们从敦煌文献的记载来看,可以发现,《百法》在敦煌曾经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是非常流行。对敦煌文献有了解的一些同修大概能了解到,我们的敦煌文献刚开始被发掘的时候还不被政府机构关注,因为当时品类比较多,也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但是国外的,像法国的伯希和,还有日本的一些学者,他们嗅到这个消息之后,首先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盗窃,他们的行为就是盗窃,在敦煌文献里偷走了很多非常珍贵的原件,而且是学术价值比较高的。我们大家知道,日本学者和国外的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他们很注重文献的保管和研究,他们特别重视。国外也有专门研究文献学这方面的学者,文献学就是西方传过来的,所以他们对这方面是很了解的,很知道它的价值。所以,当时他们发现了部分原件之后,立马就通过种种手段盗窃走了很多珍贵的文献,其中肯定包括《百法》的内容。
在唐朝的时候,玄奘法师将《百法明门论》译出来之后,首先对此论进行翻译的就是他的门人,先是普光法师,然后是窥基,然后是义忠。如果按照玄奘法系的传承来讲,首先是普光法师,然后是窥基法师,窥基法师做完《窥基解》之后,然后就是义忠。义忠可能大家不太听到过,其实义忠法师在唯识宗上面有很多著作,而且他的著作在当时认可度很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很多注释都遗失掉了,现在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就是《大乘百法明门论疏》。这个《百法明门论疏》目前其实在教界里面研究的人不多,但是,从文献考据的角度出发,它非常具有考证价值。
我们依次来讲。刚开始《百法》译出来之后,普光法师进行了注释,他注释的名字叫《大乘百法明门论疏》。但是,普光法师平时学的是有部的经论,所以他在注释的过程当中,大部分是引用有部的知识结构对《百法明门论》进行的注释。他的论疏是这样一个特点。其次就是窥基,窥基是嫡传玄奘法系的。他的注疏名字叫《大乘百法明门论解》,“解”就是解释的这个“解”。但是,他这本论疏经过后期学者用文献考究的方法来研究,发现它其实是残缺的。考证它的文本内容来看,它很多内容是残缺的,有很多后人增补的一些内容。因为,每个不同时期的学术作品肯定有它的不同语境、不同的描述手法,后人增补的东西肯定看得出来,而且都是有对比性的。只要我们把同时期的那几本论疏放在一起,对相同部分的论文进行比对,就能够比对出哪些地方是为后人伪造的,后人增补的。所以,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其实《百法明门论解》的可信度不高,之后是由明代的一个僧人普泰增修的。《百法解》它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作者是窥基,然后后面附赠的那个字眼就是“明普泰增修”,也就是明朝的普泰对它增修过的。那从文献的角度来讲,这个文献它是不完整的。
窥基是唯识宗二祖,之后的慧沼可以算唯识宗的四祖,慧沼收了一个徒弟叫义忠,义忠就是慧沼的徒弟,从某方面可以这么讲。义忠接触到《百法》之后,他在窥基在世的时候听过窥基讲《百法明门论》,听过之后自己造了一个《百法明门论疏》。这个论疏的名字和普光的论疏名字是一样的,我不能说内容完全相同,但两个注疏的很多框架都非常相似,论文的科目和科判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教内,大家普遍都认可普光疏是第一个出来的《百法》的注疏,这是毫无疑问的。义忠在出生年代上比普光和窥基晚,后又在窥基那里学过《百法》,他最后也做了相同名字的一本《百法》注疏,这么考证来看,他其实很多内容都借用了普光疏的内容。但是,他在某些名相解析方面与普光疏截然不同,虽然框架结构有很多引荐或者是相似的地方,但是他解析的时候有很多自己的思想,特别是《百法》义忠疏在后面无为法那块,他在窥基解的基础上把二无我给简化掉了。在大唐时期的学者来看,义忠疏在简化掉二无为法这个板块的内容之后,大家都觉得他写得比窥基都要好。当时的胜赞就是那样写的,说“义忠在注疏里面移除二无解之后,其内容更胜于窥基”,有这样类似一句话,原文我不太记得全,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有关国外的研究现状,现在日本的学者对它研究的比较多。因为唐朝时期有很多遣唐使,就是以国家的行为派遣了很多有一定学问的僧人或者是学者来唐朝学习,然后把唐朝的一些经论或者是重要的文献进行抄录,然后带回日本。这个文献其实比较可靠。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四次灭佛运动,如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佛教文献丢失了很多,曾经的很多书都找不到了,但是日本那边还是能够找到部分。但是很多是压箱底的东西,就是国家层面的一些藏书,就属于文献,属于国宝,那它肯定是不会外流的。明清的时候,杨仁山他们去日本,虽然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取回了一些,甚至是抄回了原先流失海外的一些著作,但是这些著作也只是仅限于对外公开的那一部分,很多不对外公开的,压根就不给你看的那种,我们是无法拿到的。包括现在我们通过学术网站进入到日本的一些图书馆,很多其实你都看不到的,有些藏经的部分内容是对外的,但是有的部分就是不对外,因为它属于国家机密。它已经上升到一个层次了,它就是不对外的,它只有放在日本本馆里面现场使用,有的甚至现场都不让你翻,有的只让你现场翻一下,现场看一下,但是你不能带任何电子拍摄用品和电子设备进去。很多东西我们是看不到的。
日本学者高峰了州在1939年和1940年,在日本龙谷大学的《龙谷学报》上分两次发表了关于《百法明门论》的论文,里面就谈到了他当时研究《百法明门论》的一些研究状况。它总共分了十几个部分,十七个还是十四个部分。它首先考证了《百法》的版本问题;然后考证了《百法》的注疏有多少种,他当时了解到的有四十五种注疏;其后指出了《百法》译出的年代,其实在历史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他然后指出在《窥基解》遗失的情况下,义忠作为窥基的法系传承人所做的义忠疏最能代表窥基学的精要;他还分析了某些注疏的学术立场和所属的体系。我看了一下高峰了州的论文,它里面写得很详细。他对《百法》从文献学的角度先考证了它的版本问题,再考证了《百法》的注疏问题,然后考证了它的文章结构。当时那个时期,他对《百法》的内容结构也进行了解析,他的不同角度的解析对于我们专业研究佛法的僧人来讲,是又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角度,他是以学者的角度去研究的。
还有一个是日志孝彦(发音),他写的是金泽文库保管的《大乘百法明门论疏》。他从版本学角度比较了金泽文库里面藏的西教本和手抄本的两种不同。其实,金泽文库里面保存的是唐朝时期由日本的遣唐僧抄回去的《百法明门论》的手抄本,手抄本流传到当时日本不同的寺院,其中有一个寺院叫日本西教寺,它专门研究易学,在日本易学方面很有名,有一个版本流传到西教寺,另外还有版本流传到别的寺院里。当时他就对这几个版本进行了一个考据,有的版本其实是由后人杜撰、或者是有增补的、或者是内容不全的,他对版本首先进行了校对和考核,这个对于研究《百法》的文献方面也是很有价值的。
二、《百法明门论》的作者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本论的作者。我们一般认为作者是世亲菩萨,音译就是婆薮盘豆,也叫婆修槃陀,也译为天亲,是古印度的大乘瑜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北印度犍驮逻国富娄沙富罗城人。他的出生年代考证到是公元370年到450年,他的生活年代其实有几种说法,吕澂法师、传印法师、还有印顺法师,他们对世亲的出生年代都进行过考证,各执一词。经过比对之后,我觉得,传印法师把世亲的出生年份定在公元370年至450年间是比较可靠的。因为文献里面引到当时印度发生的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在其它的著书里面有记载,他通过这个时间来推度、比对,然后再确定出世亲出生的年份,他的推断有详细的佛教外的一些著书作为引证,这种说法是比较可靠的。印顺法师和吕澂法师他们写的那个年份有点理由不足,那我们就取用了传印法师的。世亲菩萨是印度唯识宗的重要传承人,他先信仰小乘佛教,最后在他哥哥无著菩萨的劝说下才转信了大乘佛教。他对瑜伽学派的弘扬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因为他自从加入大乘佛教以后就开创了很多新的学说,他的学说在当时那个时期也被印度的一些学者很赞同很认可,所以,他对大乘瑜伽学派起到了一个开创性的作用。他对《大毗婆沙论》有过很深入的研究,也曾经讲过《大毗婆沙论》,他著过的《俱舍论》是有部的经典。《俱舍论》不管在唯识学派还是戒律学来讲,都是比较重要的论。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建议大家读一下《俱舍论》,是很有益处的。
自从世亲造了《百法》之后,出现了很多种说法。我刚开始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也看到教界里有几种说法,有的说他是从《瑜伽论-本地分》中提炼出一百个法相,是从《瑜伽师地论》六百六十个法相里面提出了一百个提纲挈领组合成百法。但是如果读过《瑜伽师地论》的人肯定知道,它其实里面只有本事分,没有本地分,如果说本论里面只有本地分,但他又说是本事分。这个问题很冗长,而且教界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或者说没有一个比较认可的说法。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重要,在这里就先略过。
三、《百法明门论》的译者
本论的译者毫无疑问就是玄奘法师,他是主译。贞观22年,也就是公元648年,他在长安的北阙弘法院将梵文本翻译成汉译本。全文只有一卷500多个字,它是唯识学的基础性、纲要性的论点。玄奘法师翻译《百法明门论》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值得商讨的,因为有好几种说法,有说是在终南山的翠微院,还有说是在长安。我根据考据选用的是贞观22年,因为它引用的文献比较可靠一些。另外几种不同的说法,我觉得如果不是做专项研究的,没必要深究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确实目前还没有得到一个定论。
《百法明门论》的全称是《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略录名数”其实就来自于《瑜伽师地论》,准确一点的说,它应该是从某一种论里面的名相摘录出来的,所以才叫略录名数。但是,有的学者认为这个论就是《瑜伽师地论》,有的认为它不是从《瑜伽师地论》里面录出来的,这个问题在教界没有一个定论,我们也不做硬性规定,也不做定论。我们只是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全称叫《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它来自于哪一部论,通常的说法是《瑜伽师地论》,但也有其它说法,那我们就采用目前大众比较认可的,即它来自于《瑜伽师地论》,我们这么认为就好了。
《百法》的主要宗旨是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然后证得我法二空,也就是以证得人我空和法我空为目的。
四、《百法明门论》的论题和论义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论题。既然说佛教是讲经律论三藏,那么《百法论》肯定是属于论藏的。我综合地分析和研究,站在玄奘的法脉体系下来讲,比较重要就是义忠的《百法明门论疏》,其次是《普光疏》,再是《窥基解》,还有一个是唐朝后期从芳写的四十卷的《百法论显幽钞》,但是,本来四十卷,现在它只存了三卷的残卷,第二卷的卷下,还有第四卷还是第几卷,还有一个是第七卷的卷下,也就是它只有四十卷的上中下的三个残卷。它残缺的东西比较多,但是,三个残卷的内容就有差不多九万多字接近十万字,我当时对这些残卷的内容都进行了梳理。因为《显幽钞》晚于其他著书,它其实是对《义忠疏》的注解,《义忠疏》又是对《百法明门论》的注解。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关系,首先《百法明门论》是第一级,第二层是《义忠疏》,然后第三层是从芳依据《义忠疏》造了《显幽钞》,大概是这样一个关系。我顺便提一下,《显幽钞》是我前段时间托人从日本的万续藏里面找到的资料,因为它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们也有一些同学在日本大学读书,他通过一些方便把这资料拿到了,然后我再进行研究。
论题的全称叫《大乘百法明门论》,我们对这几个字进行解释。首先,“大乘”的解法,“大”的含义就是涵容乃大,意思是说它涵盖的东西、涵盖的体量比较大,所以叫“大”;其次是殊胜大,它是大乘,为什么叫“大乘”?它是区别于小乘的,所以它的殊胜大,发心大。小乘与大乘相比无非就是殊胜在一个发心。所以第二个是殊胜大。第一个大是说它的体,所以叫涵容大,第二个说殊胜大是它拣别于小乘,所以叫殊胜大。大乘是能诠之教,它能够诠释佛法的教别,所以叫大乘。“乘”,它有一个本意叫运载,它能够运载、承载东西,所以叫乘。“乘”是一个多音字,既叫chéng,也叫chèng,我们这边取的是chèng,取的就是它能够承载之意。“百”就是一个数目,有一百个数或者是一百个法,所以取的是数量的意思。“法”的本意是轨持,轨生物解,就是法有它自己的自性,每个法都有自己的自性,它能够保持它的这个特性、自性不丢失,很容易被人认识出来,所以叫轨生物解。从佛教来讲,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这是另外的一种解释。“明”就是无漏的智慧,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明就是光明,它能够照彻黑暗,照彻无明,所以它是无漏的智慧,能破除黑暗。“门”就是开通,没有拥堵、拥滞,我们想象一下门的本意,但凡有地方开了门的,有门这个设置的,肯定就是让你通行无阻的,让你从这个地方通过的,所以它的意思取的就是开通,打开之后通行,没有拥堵。“论”是拣择性相,它有区别于经律其他的两藏,一般是菩萨造论,佛制律,佛制戒,佛讲经,也有菩萨讲经的,但是论,大部分是菩萨造论或者是菩萨说的论。“论”还有一个意思是教诫学子的论述。论是能诠的教,辩论、论点,它其实是一个用。
此论是一百个法,你知道这一百个法之后就能知道万法唯识,万法都是不逃出这一百个法的范畴。论义主要就是为了遣除二空——人我空和法我空,生成一个正解——破除人我空,证得人法二无我,深解为断二重障得二等圣,二重障就是人我执、法我执,二等圣就是人空、法空。
五、学习《百法明门论》的目的
此论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解,首先通过了解这个百法之后,知道万法运行的规律和轨则,有了认识之后,就会对相应的法采取对治修,修了之后就要去行,行就是通过这些法去对治自己的烦恼,能够破除烦恼、无明。
我再讲一下学习此论的目的。我选了《普光疏》里的一个序文,我觉得他写得很有代表性,跟大家分享一下:“寻夫三界有情,五趣漂流,循环不息,轮回无替者,莫不以断常空有纷纠于怀,所以菩萨降生垂范利物,为除空有两执,故开空有二门,前明百法有体,为遣执空,后明人法二空,为除有见。”三界有情,掉入无始的轮回之中,起了种种执著,执著之后产生了很多烦恼,烦恼产生之后,继续产生别的执著,然后又继续依此轮回,我们就是轮转不息,出不了轮回。所以,鉴于众生的这种轮回的情况,菩萨就降生世间,给大家做表率,为了遣除大家对人我执和法我执的执著,开了一个空有二门。前面是明百法的体,是为了遣执空,后明人法无我为除有见。它的意思就是,菩萨怜悯于众生在轮回里面无始流转不得出,然后就降生世间造了这个论。造论的目的就是主要遣除大家对二执的执著,然后通过对百法的修治行证以后,能够去除对人我二法的执著,证得法空,最后证得无为法,也就是证得真如,最后能够得解脱。
谢谢大家的聆听!
共修环节(略)
提问环节:
主持人:感恩法师带领大众共修,现在到了我们的提问环节。我们收集了一个信众的问题,请法师为我们答疑解惑。这个信众的问题是,为什么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敬请法师开示。
法师:这个问题非常好!为什么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我们刚才学习到的百法,它是分为无为法和有为法。有为法是造作的、有漏的,它肯定就是产生烦恼的,有漏法就是烦恼法,因为它能产生烦恼,所以有漏。无漏法是能对治烦恼,使烦恼不起,使烦恼不生,使烦恼熄灭,所以它是无漏法,是没有任何缺陷的,所以才叫无漏法。那为什么说“法供养最”?这个“法”就是无为法,因为无为法才能破除一切烦恼,能对治一切烦恼。
我们讲供养,供养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仅是你把这个东西馈赠于别人,你把好的一个法或者好的一个东西供养给别人或者赠予他人,法供养最的话是说你给对方讲这种无漏法,讲这种妙法,对方闻到之后,他就会对治自己的烦恼,对治自己的烦恼之后就会起一定的修行,修行得到一定的效果之后,就改变他的行为,他的行为改变以后,他就会慢慢地和这个无漏法相应,之后他就会慢慢得到一些法的滋润和法的受益。他通过这个无为法得到一些受益之后能够改变他的人生,改变人生之后,有的人就会将自己所闻到的这些法,又去传播给他自己身边的人甚至一些亲朋好友,也想使他们快乐起来,也想使他们改变现在生活中的一些负面东西,往积极方面发展。所以,你供养给别人的这个无为法,或者是给别人讲的这个无为法,是诸供养中最殊胜的,从性质来讲,它是最殊胜的。你供养其他的东西,都是有物质形态的一些东西,它是有漏的、有滞碍的东西,它是有生灭变化的。那你供养无为法,它是不去不来不生不灭,没有任何造作,也是最清净的东西,那这个东西肯定和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和我们能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不能比的,法的殊胜就在这里。然后,你又用这个殊胜的法去给别人传道解惑,或者把这个法介绍给他人,让他人也从这个法中受到利益、受到快乐、得到一定的改变,所以说法供养最。它主要是有区别于其他有漏的东西,所以说这个无为法最殊胜。
主持人:随喜赞叹大家的提问,因为您的提问也让我们同沾法雨!我相信今天法师的开示一定会给我们的修行和生活更多的智慧和启发。好,现在大家一起起立合掌,恭送法师回寮。
文字整理及校对:慧振、果熹、广楚、净竑、心溶、悟真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