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在不完美的世界活出完美 —— 佛法的修心之道 (四)

在不完美的世界活出完美 —— 佛法的修心之道 (四)

发布日期: 2023-10-30 浏览量: 810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3佛法正见    67个

那就是说,要有智慧和正思维,就是八正道里的正见和正思维。思维方式必须要如理、如法,断除非理作意。“非理作意”就是一种扭曲、错误的思维模式,病理性的思维。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时候两个人吵架,特别是夫妻之间吵架的时候,一方就对另外一方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在这个时候只有两个答案:要么是关心,要么是不关心——这样的思维模式,在心理学上把它叫做“非黑即白”: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但是现实中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对方对你不是不关心,但也不是百分百的关心,一般百分之六十、七十的关心。所以当我们指责对方说“你一点也不关心我”的时候,对方一般都会很难接受。

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问:假如对方对你的关心,百分百的关心是100分,一点都不关心是0分,你感觉他对你的关心打多少分?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会沉默一会儿,体会了一下:我觉得我先生对我的关心,打60分吧。60分还算及格了,是吧?你会发现在这个时候心已经转变了:一开始说“一点都不关心我”的时候是零分的,那就会觉得心灰意冷,特别的难受。但是如果意识到他对你的关心有60分了,虽然还是不满意的,但是觉得还接受吧,突然就会对他有一些新的理解,看到了他关心自己的部分和他没有能力关心到的部分。因为毕竟他也是普通人,有他的追求,也有他的烦恼,有他疲劳的时候,也有想独处的时候,甚至还有他想从你这得到关怀的时候……看到了更多,你的心就会不一样,有能力更客观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要么要求他百分百,要么把他批为零,那么对方就不接受,而且对抗感很强,会觉得你也不理解我,两个人就没法沟通。
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如理思维”就能够破除一种自我中心,避免片面和执取,尽量的做到如实观照。如此,你就会看到,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就像我们前面的举的例子,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伴侣、我们的领导和我们的员工,甚至我们的同修,其实每个人都是复杂的,都不完美。能够在不完美的生活中理解到这个不完美,能够接纳和恰当应对,这就是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活出了完美。

所以说在过程中,如理思维非常的重要。有的时候家庭里面有纠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为什么?因为每个人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都对也都不完全对。所以必须要意识到,在家庭里、在单位里,不是非黑即白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感受和想法就不同。

我记得有一次热线中遇到了一个例子,一对夫妻俩经常为了吃完饭谁刷碗的事情吵架。先生觉得我在外面工作一天了,我在挣钱养家,你连个碗都不刷吗?那妻子就觉得我在家带了一天孩子了,你什么家务都没干,回来刷一个碗都不肯!所以两个人都很愤怒指责对方。

后来,经过了一些佛法的学习之后,他们就学会了一种方法,承认对方是对的:你上了一天的班你也累了,你不想刷碗,我理解;我带了一天孩子,也干了一天,我不想刷碗也是对的,首先承认两个人都对。

那怎么办?那就先不刷了吧,两个人一块出去散个步。先生回家了不用看客户脸色,跟家人一起走走很轻松;妻子在家待了一天了,正好也出门透透气。走了一圈回来,两个人心情都好了,抢着刷碗,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有的时候理解还是蛮重要的。我们关怀别人同时也自我关怀。就算有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至少理解了之后,攻击性也没那么强了。

在这个过程中,佛教的五蕴观、缘起观也是强有力的方式。我们前面提到“照见五蕴空”,有时候累了,不要只是沉浸在“我很累”的思绪里痛苦——而是要看看这个“累”是什么?是心累还是身体累?如果是身体累,那就觉察它,用适合的方式关怀这个身体,动一动;如果是心累,那就要问自己,这颗心为什么这么累?是不是一下塞了太多没消化的东西?或者是牵挂太多?给了自己和他人太多任务和期待,没有全然活在当下?这时候要允许自己暂时放下,清空心里过多的牵挂和执取,让这颗心重新释放出来。

当我们去观察、去理解,用爱心和智慧去陪伴了这个身与心,在任何时候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份疗愈与关怀。

如理思维的原则

“如理思维”的一个总的参照原则:

首先,这个思维它是引导你走向放下,让你的心更轻松、更轻盈,而不是更沉重;第二,让你的心指向于理解、接纳,而不是愤怒,就是说没有那么暴躁;第三,让你的心产生出一种悲悯,不伤害,有一种爱心。那么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如理思维,在佛教里被认为是正思维,就是“出离思维、无嗔思维和不害思维”。

如果我们的思维模式引导我们的心不发怒、不伤害;引导到关爱、关怀;引导我们放下。那么这种思维是正确的,是好的。如果发现你的思维让你更沉重、更愤怒了,更想伤害自己和他人,这肯定是有不正思维的。我们就要检查自己的思维模式,重新找到一个恰当的思维方法。只有跳出个人认知的局限,破除自我中心,避免片面,如实观照我们的贪欲、嗔心、邪见,才能止息心中的烦恼,内心变得安宁、通达和自在。

所以,佛法的修心之道是非常广博的,可以从多角度来思考和实践。在这个调伏烦恼、净化心灵、提升生命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听闻、多思考、多实践,不断的强化和提高我们灵活运用佛法的能力。入于宝山,就不要空手而回,我们学习了佛法,就要从佛法里面吸收智慧的能量。

祝愿大家在未来修习佛法的道路上,都能吸取慈悲、智慧和方便善巧,让我们烦恼不起,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滋养,有能力自利利他、成就充满价值的圆满人生。祝福大家!

录音整理 | 汤春元 排版 | 智畅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本讲座录音网址:戒幢法雨音频合集
https://www.jcedu.org/202309/28586.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