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语言 (中)
发布日期: 2023-08-22 浏览量: 744 次浏览
中国古代的儒教又被称为名教,它是怎么管理社会的呢?是通过语言文字管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施设的这种语言,安立了一个名称为“君主”,一个名称为“臣子”。君跟臣之间应该怎么相处呢?谁听谁的,我们先安立好,然后大家按照这个标准去进行。在家庭关系中,也会施设这样的语言,父亲与儿子应该如何相处,然后通过这套名言系统去管理社会和家庭。
我们知道印度有种姓制度,将人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一些贱民皈依佛教后,有人跟佛陀说,僧团里面怎么各种种姓的人都有呢?好像不合规矩。佛陀说,如同不同的河流都汇向大海,最终大海里面都是同一个味道。不同的种姓也并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当然,这一方面是讲印度的种姓制度,另一方面其实是表示,佛教对假名安立的种姓制度是不认可的。
在我们的社会中,管理者为了管理方便而施设名言,来稳定社会结构,让各种社会关系尽量在这种结构中去运行。佛教的本质让我们认识到,这些只是我们安立的假名,不要过分地受名言的束缚,否则你就会很痛苦。所以从解脱的层面来说,小乘佛教讲的是比较简单的,你要知道重新换一套语言,不要再用原来的语言去思维。
比如你在企业或者单位里,跟他人有过节之后,往往是在思维“我怎么样,对方怎么样”。如果换成佛教的语言,再看到他,思维改变成“我的眼睛看到了颜色,看到了形状”,是不会产生贪和嗔的。如果你今天跟他有些什么不愉快的对话,你知道这不过是耳朵听到的声音罢了,你不会因为这些声音而产生强烈的纠结、怨恨。这是事情的实相。但是有时候我们放不下,是不是?
佛教有句话叫六根清净。为什么清净?当佛陀说你要看到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它所对应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它们是清净的,本身并没有任何染污。所谓的染污是因为我们的执著。佛经上讲过一个比喻,有两头牛在拉着车,有人问是牛拉着车呢,还是车拉着牛?佛陀说既不是牛拉着车,也不是车拉着牛,而是牛跟车之间有一个轭,把两者拴在一起。这个故事是在比喻,不是眼睛拴住了色法,也不是耳朵拴住了声音,反过来说也不是色法栓住了你的眼睛,声音拴住了你的耳朵,而是你的执著,让眼睛系缚于色法,让声音系缚于耳朵。如果没有执著,你就不会受到六尘的影响。
别人骂你也就三秒钟,但你在几年之后还会因为这件事情而纠结。其实不是那个声音还在,也不是听到那个声音的耳朵还一成不变,是因为你的内心里还有执著在。
人生很多烦恼,世间人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我不是说大家一定要使用佛教的解决办法,如果你觉得世间的方法可以用,你就用。比如说别人打你一拳,你觉得报复他一拳,让他再也不敢打你了,你可能就去打。别人骂你了,你骂的比他更凶,让他不敢再骂你,你会觉得那也行。世间人会使用这些方式。
比如说你生起贪欲,佛教肯定是说不要这么贪,因为贪欲而烦恼不值得。但是世间人会说我满足这个贪欲,那我就不烦了。我今天想吃什么东西,我就去吃,吃完就不烦了。你不让我吃,我很烦恼。世间是通过满足烦恼的方式来解决烦恼。在佛教中叫作什么?叫作“以欲止欲”。就是说当你的烦恼生起的时候,怎么办呢?跟着烦恼走,就像你现在被一个强盗抓起来了,他说往东边走,你打不过他,那你跟着强盗往东边走。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当我们被烦恼所胁迫,没有办法战胜烦恼的时候,世间人大多数解除烦恼的方式就是满足烦恼。烦恼要什么就满足它什么,比如贪欲生起的时候,满足贪欲。嗔恨生起的时候,就让嗔恨爆发出去。世间解决烦恼实际上用的是这种方式。
佛教不会去纵容这种方式,它会跟你讲,你要看清楚,你的贪婪和嗔恨本质上都是不应该产生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当你看到什么东西,如果你内心中使用的语言仅仅是“我的眼睛看到了色法”,那么你看到什么东西都不会贪也不会嗔。如果你听到让你烦恼生起的声音,你心里面想着“这只不过是耳朵听到了一种声波的震动罢了”,它就不会伤害你。就像别人如果用外语骂你,你听不懂就不会起反应。如果你能看到这些东西,它们本身是没有关联的,就不会生气。就像别人骂你是混蛋,如果今天骂的是“你”,明天骂的“是”,后天骂的是“混”,大后天是“蛋”,你是不会生气的。是你把这些声波组合起来,觉得他是在辱骂你。其实别人也是被烦恼所驱动的。
就像佛教经常说我们要去原谅别人,为什么要原谅别人?因为他也是身不由己的,就像得了精神病的人,他发病了,你跟他计较什么呢?一个人被烦恼所驱动,不能够战胜自己的烦恼,原因是他看不到事情的实相。所以佛教的方法很简单,看到事情的实相即可。由于我们缺乏训练,所以常常觉得自己被伤害,比如说别人看我的一个眼神不好,我就会觉得他是不是对我不满。或者说别人说的什么话,是不是表示他对我有什么意见。我们就执著在这些上面,自我分别出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出来。
佛教说你回到一种清净的世界中,你用清净的语言去构造生活中使用的句子。用清净的语言来代替你原先的思维模式,你就能够解脱出来。我们经常说佛教是出世间的,一般人可能会理解成,比如,我要从这个娑婆世界移居到极乐世界去。
就像我们说,我要从某个国家移民到另外一个更好的国家去一样,但这仅仅是世俗的想法。你要知道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还是那几个东西——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些是你永远逃不脱的。就说我要去旅游,旅游去干什么呢?我要看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我在家里面也可以看到啊!我们喜欢,到底喜欢什么?喜欢的是你执著的概念而已,你真的喜欢某种颜色,真的喜欢某种形状吗?也不是。只不过你看不清色法的真相罢了。
佛教有一个很著名的修行方法叫做不净观。你觉得很美丽的人,你要学会将他观想成不净,怎么观呢?比如说你喜欢他的头发。那么头发是什么呢?是一根一根的,黑色的,直线形的还是波浪形的,反正你仔细一根一根看,你觉得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你说你喜欢他白色的牙齿,然后你仔细看每一颗牙齿,它到底好看在什么地方呢?后来你找一遍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佛陀说,当你把这些头发、牙齿、皮肤一个个看过去,你就看不到美了,你不知道美在什么地方。你在无明的状态时,你会觉得很美。但是当你去找的时候,你会发现美并不存在,就像刚才说的,你看到的仅仅是颜色跟形状,你听到的仅仅是声音。我们之所以会被这些颜色和形状所影响,是因为内在的语言没有使用佛教所施设的语言。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太教授一般信众核心的教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五蕴、六处这些达磨,因为怕大家的世界观接受不了。我们会使用一些比较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说法,也就是你、我、他之类的语言,以此提供一些方便法门。例如说别人骂你的时候,就说是你过去世可能跟他有什么恶业,今生受到这种果报,所以你要去忍耐。或者想象无始劫来他也曾经做过你的父母,你的亲戚。那么你会发现这种方法,依然是谈你我他,依然是谈利害关系,但这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能够理解接受的。我们使用的这种世俗语言,它只是暂时性的教法,不进入到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识等达磨的层面。
就像我前面说的不净观一样,你想象一个人,他现在已经变成了尸体,已经腐烂了,已经流脓了。然后你就不贪了,作为一般人也能接受,一个尸体都腐烂了我怎么可能贪爱呢?但是它并没有触及到核心的层面,它只是通过改变观想的方式。你看到一个仇恨的人,马上把他观想成是一个佛菩萨来考验你,你顿时好像也能够忍耐一下了。但是我认为最核心的,是要改变我们底层的语言思维模式。
修行佛法怎么入门呢?很简单,没事的时候默念这个就行了,“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比如说你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平常我们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说这个饭菜很好吃,或者说这饭菜跟昨天一样让人没胃口,产生这种分别性。如果你觉得饭菜好吃的时候,仔细观察你是怎么吃饭吃菜的,你的手伸过去夹着一个什么,张开嘴,用牙齿咀嚼,舌头搅拌,然后吞咽下去。当你去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吃饭的快感没有了,那种快乐性的东西没有了。如果你说我看到了一种颜色、一些形状,你对食物的那种好恶的观感也没有了。也就是说如果你去观察的时候,你不会产生贪和嗔。
当我们使用佛教语言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迅速摆脱贪和嗔。这时候我们就从这个世界中走了出来,所以我们说佛教是出世间的,出世间是怎么出的呢?它不是像我们刚才说的移民那样,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别的地方去了,那是我们世俗人的想法。实际上出世间,是从你眼睛的世界中走出来,从你耳朵的世界中走出来,从你鼻子的世界中走出来,当你从这六根的世界中走出来之后,你就出离了这个世界。
所以佛经中有一句话,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六样东西:眼耳鼻舌身意。人在什么地方受苦?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世界中受苦。那我们怎么才能走出去呢?你不受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就走出去了。当别人赞美你的时候,当别人辱骂你的时候,认识到这些无非是耳朵听到的声音,你就不再受任何声音的影响,你就从耳朵的世界中走出去了。你看到任何的色法,你觉得都一样,都挺好,方形的挺好,圆形的也挺好,白色的好,蓝色的也好,没有差别。你看到什么颜色、形状都不受它影响,你就从眼睛的世界中走出去了。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清净的,有时候是我们自己的执著把这个世界变得不清净了。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 | 悟娟 校对 | 心影
排版 | 英子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