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戒幢佛学研究所 > 戒幢学术·讲座 | 邱高兴教授:《名山文化与佛教名山》

戒幢学术·讲座 | 邱高兴教授:《名山文化与佛教名山》

发布日期: 2023-08-18 浏览量: 832 次浏览

本次讲座主题目为《名山文化与佛教名山》,由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主讲,本所研究部副主任法驰法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人。

《名山文化与佛教名山》

首先,邱教授以名山文化为切入点,详细解析名山本具的自然属性,如何在人类的文化属性当中被重构。指出“名山文化”是人们关于特定的山峰或山脉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中包括对名山的认知、赞美、游历、崇拜、保护等方面的活动和表现。

如果单从山的象形特征来看,它既有自然属性,同时也有人们赋予它的文化内涵。在大禹所作的《禹贡》已经出现九州中九座名山的说法。邱教授介绍了《山海经》是比较早期的关于山岳记载的著作,其中记录了众多的山脉。接着又论述了秦朝的名山体系,指出当时只有天子才能祭祀天下名山,虽然名山祭祀权在天子或诸侯不一,但其中皆体现出赋予名山归属的等级次序。通过秦始皇对名山巡行与封禅可以看出,一是经由祭祀、封禅名山来宣示天命,突出政治意味;二是寻找藏于名山之中的长生不死之药。又详细论述了长生信仰的名山寄托,以及秦始皇和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执念与渴求,体现出人类突破自身限制的一个理想和向往。

其次,邱教授指出名山是我们人类的文学创作过程当中的重要的主题,在很多诗歌当中会出现大量的关于名山的记载。分别以李白与孟浩然的诗歌、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山水诗的发源、衣冠南渡: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南北文化的正统之争、四夷馆和四夷里、崔颢的《舟行入剡》、杜甫的《望岳》、《壮游》等多角度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讲解。

再次,邱教授又从山水游记中的名山视角,以谢灵运的《游名山志并序》、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徐霞客的《游天台山日记》、高鹤年的《名山游访记》、圆瑛法师的《方城山羊角洞记》等多篇游记作品进行详细讨论。

再次,邱教授以佛教名山为题,首先引出《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记录了菩萨有22处住处。例如:仙人山,金刚胜菩萨;二胜峰,法慧菩萨;三金刚焰,精进无畏行菩萨;四香积山,香象菩萨等等。又指出明万历年间,开始出现“四大名山”。清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中,明确提到了四大名山的说法。又分别从五台山与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信仰的出现、文殊菩萨的形象、普陀山与观音菩萨、南五台山观音菩萨示迹记、香山中观音菩萨中国化的转变、观音法界、雪窦山的弥勒信仰等方面进行论述。

最后,从名山文化的哲学维度来讨论,邱教授指出孔子曾经讲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是有智慧之人,仁者是仁义之人。朱熹曾经对此有解释,“知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在这里人们对山水赋予了人格品质的象征。

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邱教授解读,山水自然是宇宙的造化,它是一种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存在,在这个层面可以说“山只是山,水只是水”。但是,当我们把山当作名山看待,变成我们欣赏的对象、诗歌的载体,它就变成了风景,风景是被赋予了文化媒介的自然景色。我们说名山文化的时候,是透过文化的载体,以这个为媒介去观照和观察的一种自然景色,在这个意义上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山,水也不再是原来的水,开始具备了形而上的含义。

问答互动环节, 研究所的同学进行了提问,邱教授做了周详的解答。

最后,在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了此次讲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