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戒幢佛学研究所 > 戒幢佛学研究所2023届毕业典礼暨戒幢学术活动周开幕式

戒幢佛学研究所2023届毕业典礼暨戒幢学术活动周开幕式

发布日期: 2023-08-14 浏览量: 4,334 次浏览

2023年8月8日上午,戒幢佛学研究所2023届毕业典礼暨戒幢学术活动周开幕式在苏州西园寺拈花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戒幢佛学研究所主办,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协办,西园戒幢律寺承办。

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苏州市民宗局局长许玉连先生,市民宗局副局长张莉女士,市民宗局宗教一处处长欧阳贤标先生,宗教一处副处长陈如剑先生,姑苏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刘勇先生,江苏省佛教协会顾问、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及北塔报恩寺住持、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普仁大和尚,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后堂、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界文法师,苏州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院长、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苏州大学原图书馆馆长、戒幢图书馆馆长王国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戒幢佛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纪华传教授,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韩焕忠教授,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佛教思想史暨人间佛教学研究院院长、戒幢佛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程恭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文明老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维中老师,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新毅老师,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家章教授,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五台山研究》主编崔玉卿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社会高校、研究机构的部分专家学者,来自闽南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杭州佛学院、江苏省佛学院寒山学院、河南佛教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各位法师和老师。出席活动的还有戒幢佛学研究所全体法师、老师及学生。

本次活动由西园戒幢律寺监院、戒幢佛学研究所教务长善择法师主持。

毕业典礼暨学术活动周开幕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分十四个环节逐次进行。

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德安法师首先汇报了2023届毕业生情况。德安法师介绍到,戒幢佛学研究所以戒幢和研究为两大主题,在宗教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和党中央有关培育宗教工作“三支队伍”精神的指引下,积极落实“三风建设”理念和“一二三育人工程”,以研究生培养为核心、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僧才,并从在校学修生活与取得的成绩、毕业论文答辩及毕业去向等方面汇报了2023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基本情况。

2023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开澄师、硕士毕业生代表有慈师分别发言。两位毕业生代表深情回顾了在研究所的学修生活和度过的青春岁月,至诚地感恩三宝的加持和寺院常住、大和尚提供清净庄严的学修环境与充足的保障,感恩研究所法师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并发愿作为新时代的佛弟子,要有荷担如来家业的使命感,继承佛陀与祖师大德的悲愿,弘法护教,令正法久住,要利乐有情、普济群生,上报国恩、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法师代表、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界文法师讲话。界文法师谈到,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僧才,是佛教院校担负的重要使命,对道场和师资团队的要求很高,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戒幢佛学研究所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和成熟,硕果累累。看到又一届毕业生完成学业、取得进步,也是老师们最大的欣慰。界文法师嘱托道,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能够牢记“悲智双运,自觉觉他”的戒幢校训,发扬热爱学修、不断进步的精进精神,护持道场、服务大众的奉献精神,关心社会、住持正法的担当精神,为新时代佛教的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协办单位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韩焕忠教授通报学术活动周情况。韩焕忠教授表示,本次学术活动周筹备充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包括2023届毕业生典礼的共同见证、以博士研究生和学者为主的论文发表研讨会、雅集与名胜参访、戒幢系列名家学术讲座等多项活动,离不开主管部门领导的指导、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西园寺常住的有效保障和义工菩萨的发心。韩教授还代表会务组对大家的到来和支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协办单位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让教授致辞。程恭让教授指出,参与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受益良多,尤其是开设和教授梵语课程,同学们态度认真、精进付出,眼光开阔、思维灵活,切实感受到了研究所的扎实学风。程教授表示,相信在研究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僧才,为佛教界的发展和佛教文化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学者和在家教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教授讲话。纪华传教授指出,戒幢佛学研究所在全国佛教院校中成绩卓著,从1996年试办、2001年经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成立以来,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的佛教高级人才,在28年的办学过程中,研究所逐步走出了一条既能保持佛教优良传统、坚持佛教教育特色,又能适应时代创新发展需要、充分吸收学术界教育资源,将传统丛林教育与现代学院教育相结合的新道路,是“学院丛林化、学修一体化”佛教教育新模式的成功典范,对汉传佛教的健康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纪教授还表示,相信在普仁大和尚的带领和各界支持下,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发展定会再上新台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江苏省佛教协会顾问、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及北塔报恩寺住持、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普仁大和尚作重要开示。

普仁大和尚首先对2023届本科和研究生顺利毕业表示祝贺,对多年来殷勤授课的法师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各级主管部门及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和尚充分肯定和赞叹了毕业生在西园寺和研究所多年的学修生活中取得的优秀成绩。他表示,毕业学生入读以来既注重个人修持,共同维护纯正道风,又坚持勤奋学习、完成学业,学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发心为常住服务、为社会奉献,体现了坚定的道心和虔诚的宗教情操,体现了佛弟子的社会责任感。大和尚还对毕业生寄予殷切希望,叮嘱大家进入新的起点,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精神,正信正行,弘法利生,利益大众,做社会有用之才,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佛教的健康传承做出更多贡献。

接着,普仁大和尚向参加本次戒幢学术活动周的领导和嘉宾、社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兄弟院校的法师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大和尚指出,本次学术活动周以“苏州佛教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诠释佛教中国化的时代课题,推动佛教中国化苏州实践走深走实,意义重大。学术周内容丰富、活动多样,希望研究所全体师生珍惜此次殊胜因缘,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极踊跃参与,增强互动交流,汲取经验和营养。

大和尚最后祝愿本次戒幢学术活动周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姑苏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刘勇先生宣读毕业生名单。

苏州市民宗局副局长张莉女士宣读评优先进名单。

毕业生向母校赠送礼品。

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许玉连先生讲话。

许部长指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汇聚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力量,推进佛教中国化苏州实践不断走深走实,开创苏州佛教事业新局面。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把准佛教中国化苏州实践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自觉把佛教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二是坚持文化浸润,彰显苏州佛教的中国气派和苏州特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以及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推进佛教思想建设,加强佛教文化建设,推动苏州佛教努力展现中国气派、苏州特点。

三是构建治理格局,提升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规范和完善宗教事务治理,加强苏州佛教自身建设。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推进苏州佛教事业健康传承。要进一步加强佛教界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佛教人才教育培养规划,健全完善培养机制,发挥佛教院校积极作用,重视人才的管理使用,为佛教中国化苏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戒幢佛学研究所2023届毕业典礼暨戒幢学术活动周开幕式在庄严的《三宝歌》歌声中圆满结束。

活动结束后,出席领导和嘉宾移步三宝楼前,与研究所法师及毕业班学生共同参加了校名石的揭幕仪式。

文字/智善

摄影/西园寺网络部摄影组

图片编辑/蔡杰

排版/法应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