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佛 ——《普贤行愿》(22)

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佛 ——《普贤行愿》(22)

发布日期: 2023-08-05 浏览量: 3,569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普贤行愿品   21个

佛菩萨的生命,跟一切众生的生命是息息相通的。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他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众生。所以其实我们是幸福的,有恒河沙的诸佛菩萨在呵护着我们,在陪伴着我们成长。所以说,如果善用其心的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开发智慧的因缘,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

  • 续前 ——
    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这一段讲的非常了义。
    什么是旷野?“生死悬绝,迴无所依,名为旷野”。生死轮回就是“迴无所依”的旷野,一片荒凉,没有依靠。为什么这么荒凉?因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等种种的苦难,导致众生“不生善根,喻以沙碛”。不生善根,比喻为沙漠。因为在烦恼中受折磨的人很多,真正生起善根的人很少,所以比喻为沙漠。

那么佛法就是这个沙漠之中的一棵菩提树。“佛菩提法,如大树王。智慧禅定,犹如枝叶。菩萨依学,方之以华。诸佛证之,目之为果。一切众生,以为其根。以大慈悲,而为其水。”佛菩提法,如大树王;智慧禅定,就是它的枝叶;菩萨的修行,就是他的花朵;诸佛证得就是果实;一切众生是这棵树的根。
这棵树可能会干枯,也可能会很繁茂,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以大慈悲而为其水,滋养菩提树的根。慈悲,就是这棵菩提树的关键,“水滋树根,华果繁茂;悲念万类,成就佛因。”所以在这里就把成佛之道讲得非常通透,非常的彻底。
没有一切众生的话,诸菩萨都不能成佛了。因为我们要布施,也需要有布施的对象,是不是?你要修忍辱,就需要有猛利的对境,波罗蜜才能完成。所以离开了众生,我们不可能培养我们的福德、智慧资粮,也不可能成长。我们可能就永远停留在“巨婴”的状态,像个婴儿一样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但是,也没有智慧。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这句话介绍了怎么来修随顺。恒顺众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等心。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在轮回中都曾经是我们的亲眷、父母、兄弟、姐妹、家人,那么我们的心就更容易平等。当然可能我们跟有些人的因缘比较近,跟有些人的因缘比较远。有些人你易于交流,有的人很难打交道。这是一个事相上的远近和亲疏。
但是菩萨的心是平等的,周遍一切众生的。可能有些人因缘成熟,他就会多花时间去度化他。有些人善根微薄,他就会花较少的时间,但是也会种下菩提的种子,等待未来的成熟。所以菩萨的心,是不舍弃众生的,这是跟我们凡夫的差别。

大家一定要在这一点上特别的去体会。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他是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哪怕是花园里的一只猫;水池里的一条鱼;一个微不足道的众生。按照每个众生的根性,他们的现实和需求,来利益他们和度化他们,这就是恒顺众生的大愿。
佛菩萨的生命,跟一切众生的生命是息息相通的。当然此时此刻的我们,也是一切众生之中的一员。其实我们是幸福的,有恒河沙的诸佛菩萨在呵护着我们,在陪伴着我们成长。所以说,如果善用其心的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开发智慧的因缘,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你会发现,生而为人,获得了人身,闻到了正法,是多么殊胜的一件事情。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就是恒顺众生的大愿,它也是尽未来际的。所以,首先对众生生起平等心,去成就圆满的大悲。以大悲来随顺众生,就能够成就供养如来。

最后一个愿,普皆回向。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我们会看到普贤菩萨是怎么回向的。我们很多人都不会回向,那么学习了这一段经文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做回向: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没有病苦;愿他们所有的恶法都不成就;愿他们的善业都能速速的圆满。
“‘普皆’二字,收前九门功德。‘回’是转义,‘向’是趣义。”普皆,就是把前面所修的九个大愿的所有功德,都拿来回向。回,是转的意思;向,是趣向的意思。把善根指向于某一个地方。我们以前听济法师讲经,他经常讲:“回向”是什么?就像我们电脑上写了一篇文档,你要存到哪一个文件夹里,那就是指向性。
“谓转自所修善业,趣向于三处。”我们的所有善业会回向三个地方:“一、向众生,名回自向他;二、向诸佛,名回因向果;三、向实际,名回事向理。”第一是向众生,回向自他,自己和一切众生增长福德,开发智慧,身心安乐。第二向诸佛,都能够成就无上的智慧,获得究竟的菩提。第三回向实际,就是能够通达诸法实相、证悟真理。所以从这三个方向来回向,是最殊胜的、圆满的回向。
回向之所以要三处,是因为“凡是菩萨,必大悲下化,大智上求,更须离众生相及菩提相,故须三也。三必相资,举一即具”。为什么回向需要这三点呢?那是因为所有的菩萨都是大悲下化,大智上求,同时还要离众生相和菩提相。所以说“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成就一切的功德”,这就是我们圆满回向的三个要素。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智阐     排版 | 明明     图片 | 赵德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