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顺众生 ——《普贤行愿》(21)
发布日期: 2023-08-02 浏览量: 1,147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普贤行愿品 20个
我们跟诸佛菩萨的差别实际上是发心的差别、心量的差别、见地的差别。诸佛如来是以大悲心为体,所以若不顺众生,则不合佛体。世间凡夫的悲心都不能叫做大悲,出世间的悲心才是大悲。但是出世间的悲心中,声闻行者的仍然不够大,只有佛菩萨的悲心才是广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大到包含了一切世界所有种类的众生。
- 续前 ——
九、恒顺众生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
这一个大愿是恒顺众生。我们首先看看什么是恒顺众生?所谓“众生”,“受众多生死,故称众生”,就是在轮回中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这样的。《大智度论》说:“以五蕴等众缘假合而生,故称众生。”有这两种解释。
我们所恒顺的对象到底有哪些呢?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众生,不是只随顺我们的老师、父母,我们认可的人,我们要随顺的是无量的众生,甚至超越了人类。
有“天上六欲天,人间四大洲,羽、毛、鳞、甲,万别千差”,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无形生命。它们的色身有的粗糙,有的微妙;形状有横有竖,有高有矮;相貌有美有丑;寿命有长有短;种族有贵有贱;心性有刚强有柔和;知见有邪恶有正确;欲乐有善有恶;意行有定有散;威仪有动有静。
所以众生的种类多不多?非常非常多,所以叫做“种种”,跟恒河沙一样数不过来。我们要随顺的对象也是无量无边的。
“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恒顺众生的方式,就是像敬奉父母、师长、阿罗汉和如来一样奉侍供养。
“《本生心地观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长养之恩,弥于普天……以百千种上妙供具,供养一百五通仙人,不如以微少物供养父母。校量其福,不可为比。”所以说,用百千种上妙供具,供养一百个五通仙人——有的人证到了五种神通,这是外道的仙人——你供养一百个五神通的仙人,不如以微少物供养父母。所以说,父母是我们殊胜的福田。
“师长: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我之法身,由师口生,从法化生,乃至教诲引导,直至菩提。故知师恩,过父母恩也。”所以师长的恩要超过了父母。
“阿罗汉乃至如来”,中间省略了辟支佛、菩萨,“皆是世间殊胜福田。若见众生,同彼出世四圣,故曰‘等无有异’。”阿罗汉乃至如来,中间包括了辟支佛、菩萨,他们都是圣者,是世间的殊胜福田。
我们一般人最应该供养的是谁?无非就是父母、师长、阿罗汉、乃至如来,种种圣者。
菩萨的心是全然开放、全然平等的,周遍一切各类众生,也契合于它们的现实需求,所以被称为“随顺而转”。于病苦,就为他做良医;他迷路了,就告诉他正道;在暗夜中,为他开启光明;对于贫穷者,令他获得宝藏。这里是举的一些例子,意思是契合众生的需求和现实。
菩萨“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他的心对尽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众生,包括胎生、湿生、卵生、化生等等,有足的、无足的,所有的种类,菩萨皆随顺而转。随,是随他们的根性;顺,就是能够不违逆他们的习惯状态。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有人说:圣者、父母、师长,我肯定是应该去承事供养,去尊重的。但是一切众生,有的人很邪恶,有的人很坏,为什么我还要去利益他?为什么也要去恒顺众生呢?
因为诸佛的心愿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以我们随顺众生的话,那就是随顺了诸佛的大愿。于众生尊重承事,就是尊重承事了如来。令众生欢喜,就令一切如来欢喜。
“佛以大悲心为体,若不顺生,不合佛体。世间凡夫之悲,不名为大,出世之悲,方名为大。于出世中,二乘之悲,不名为大,佛菩萨悲,方名为大。”因为诸佛如来是以大悲心为体,所以若不顺众生,则不合佛体。世间凡夫的悲心都不能叫做大悲,出世间的悲心才是大悲。但是出世间的悲心中,声闻行者的仍然不够大,只有佛菩萨的悲心才是广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大到包含了一切世界所有种类的众生。
所以我们就能明白,我们跟诸佛菩萨的差别实际上是发心的差别、心量的差别、见地的差别。
当然“恒顺众生”并不是说你只是发愿去满足众生的愿望,自己就啥都不干了。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我们的智慧、能力和因缘,恰如其分的来做,这就是最好的。哪怕一合掌、一微笑、一个问候、一次分享,举手之劳,我们也在实践着世间的菩萨行。所以菩萨行说它难,它是很难的;但是说容易,又特别的容易。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智阐 排版 | 明明 图片 | 赵德明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