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任何时候都是成长的机遇 ——《普贤行愿》(20)

任何时候都是成长的机遇 ——《普贤行愿》(20)

发布日期: 2023-07-31 浏览量: 862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普贤行愿品   19个

我们诸佛菩萨,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成熟众生。人怎么来成长?一方面要经历事情,“经一事长一智”,经历事情人就成长了,成熟了;第二种成长就是要学习,处于种种众会来吸收智慧的法雨。从一种幼稚的、懵懂的状态,长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能够自利利他的人。

  • 续前 ——
“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因,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

前面讲的是诸佛因地的修行,这一段,是在讲诸佛果地的修行。果地就是成佛之后,他是怎么来做的,有哪些修行呢?——示现种种的神通,起种种的变化,现种种的佛身,处种种的众会。

那就是说,他以各种善巧方便,在各种场合来教化众生。他所参加的“众会”,有转轮圣王的法会——转轮圣王可以说是统一全世界国土的最高的君王。还有“小王眷属众会道场”,就是他下面的各个小王,如果说一个代表了中央,一个就代表了各省,各个小的县市。这些小地方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法会、一些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刹利和婆罗门都是印度的上层阶级“种姓”,婆罗门主管宗教,刹利主管政治。“长者”是“齿德俱尊,上敬下归,乃称长者”,就是说他的年龄和德行都非常的高贵。什么是“居士”呢?“富而不贵,蓄德怀仁,曰居士”。他可能很有经济能力,但是他可能是平民阶层,没有获得政治身份。那么他在日常生活中蓄德怀仁,修行自己的德行,培育自己的仁慈,做种种的慈善。在家的修学,就被称作居士。

还有刹利、婆罗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的众会道场。不光是参与了人类的法会,我们看到诸佛还度化天人,度化非人、龙众、鬼神。

所以诸佛菩萨成佛之后,他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在干什么?都在教学,是不是?在传播智慧之道。在这个过程中,诸佛也以种种的方式,“或作彼王,化彼眷属”,有的时候他自己化身成为国王,化身成为天子,化身成种种身份来度化种种眷属。

有的时候他也会直接显现佛身,有的时候会示现菩萨身,有的时候会示现声闻身,有的时候他会示现凡夫身等等的,来做种种教化,所以叫“处种种众会”。

那么诸佛菩萨“以圆满因,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为大家说出世的圆满之因,随着众生的根性、好乐,来成熟他们——所谓的“成熟”,用现代语言就叫做成长,促进他们不断的成长。从一种幼稚的、懵懂的状态,长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能够自利利他的人。

以前有个心理学家出了一本书,说我们现在很多人叫做“巨婴”。长大了,个子很高,但是内心很幼稚,仍然是孩子,那就是需要成长。

我们诸佛菩萨,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成熟众生。人怎么来成长?一方面要经历事情,“经一事长一智”,经历事情人就成长了,成熟了;第二种成长就是要学习,处于种种众会来吸收智慧的法雨。

所以一切的修行,“乃至示现入于涅槃”,从菩提树下成道,一直到他示现大涅槃,中间所有果地的修行,我们也去常随佛学,这也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要有这样精进不退的发心,有一种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意识。

然后还要有这样的一种觉悟和意识:我们在任何时候其实都有弘法、度化众生的机会。很多人有时候会觉得度不了家人:我怎么才能讲经说法?但是如果我们有了常随佛学的大愿,那么单位也是道场,家庭也是道场,任何时候都是我们成长的机遇。

当然你不一定要正儿八经的坐在那里说:“我现在要给你们说法了,认真听。”你可能在单位里是一个小小的职员,对面都是比你有经验的员工,都是你的领导,那么你可能就会以一个小职员的身份来说法,是不是?你可能会表现出谦虚、上进、柔和,表现出能够关怀领导,不只是听话,而是去关怀。在家庭里边,即使我们是孩子,面对不信佛的父母,那我们也能化身成以孩子的身份善巧方便的来说法,令父母得到成长,并不都只是期待父母来照顾我们。

所以常随佛学这一愿,我们要深入的去体会,这个大愿是非常深刻的。吸收了常随佛学的愿力和它的精神,那我们的整个身心和生活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前面说的:“为我所缘之境,引出自心之志,随而学之。”把诸佛的这种精神融在我们的身心里,在任何时候不堕入凡夫心。

“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在这里他是用法身来称呼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可见,他是从一个非常究竟、了义的角度上说。

“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不光是学我们的释迦牟尼佛,这一尊佛就够我们学了,但我们要学的佛是多少?——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微尘中的一切如来,我皆随学。这个愿广大不广大?非常非常的广大!

我们说“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所以这是非常殊胜的常随佛学的大愿。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慧朋  道澄     校对 | 仁熙     图片 | 赵德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