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也是增上缘 ——《普贤行愿》(19)
发布日期:
2023-07-28 浏览量:
1,505 次浏览
当我们了解了佛陀所经历的修行,我们就会看到自己所承受的一些艰难,有时候没有被人理解,受到了一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我们常常的去观察、去思惟诸佛菩萨他们的佛心、大愿,我相信我们可以包容一切,把所有的挑战都视为磨砺的增上缘,打磨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打磨我们的空性慧。所以这就是常随佛学对我们的重要性。
我们会看到佛陀他也经历了磨难和种种的苦行。还有他的家族被琉璃王屠杀,被弟子提婆达多背叛。晚年的时候,他的儿子罗睺罗,还有身边的一些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都先他而去,提前入灭了。当时他已经是80岁的老人了,面对这些衰老、疾病、亲友的离世,还有弟子的背叛。
所以我们佛陀并不都是受到万众拥戴的,在鲜花和掌声中高高在上的那样的一尊佛,他经历了人生所有的苦难。
当我们了解了佛陀所经历的修行,我们就会看到,我们所承受的一些艰难,有时候没有被人理解,受到了一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砥砺前行,去开发自己的智慧,超越这滚滚的红尘。对自己负责,不被这个红尘所吞没,掉在琐碎的杂事里。
有时候看看我们的烦恼,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很多夫妻之间的争吵,无非就是为了谁刷一次碗,东西摆的正不正,今天买的菜是在这个还是那个菜场,都有可能带来冲突。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来看,生死面前,在诸佛菩萨所经历的挑战面前,我们受到这一点点的不开心、不如意,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常随佛学,常常的去观察、去思惟诸佛菩萨他们的佛心、大愿,我相信我们可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包容一切,把所有的挑战都视为磨砺我们的增上缘,打磨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打磨我们的空性慧。所以这就是常随佛学对我们的重要性。
“精进:万行无杂称精,勇悍无退曰进”,诸佛菩萨,他们可以说从初发心开始,就开始精进。不退有两种:十信位,不退堕于四恶道;初住位以上不再退失菩提心,唯有乘愿度生,直至成佛。
这个“不退”有两种,一个就是十信位:一个人哪怕就是发起了世俗的菩提心,这样的一念菩提心——我要利益一切的众生,我要追求无上的佛法——就可以令我们不退堕于四恶道了,就不会转生在地狱、恶鬼、畜生和阿修罗道中,常生在人、天善处。
到了“初住位”,初住位发起了真实的菩提心,在这个时候会得到诸佛的授记,授记你会在某一时成佛,成佛的时候你的名号是什么,寿命多少,弟子多少。初住位这个时候发起的是真实的菩提心。他的菩提心就再也不会退了,从这开始他会一直修到成佛。
这里“剥皮为纸,析骨为笔”讲的都是一种内财的布施。对我们人来说,最难舍弃的是我们的身体。
“剥皮为纸,析骨为笔”这一段典故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里面可以看到,在这个经典里边,我们的释迦摩尼佛,过去生中是一个住山的仙人,叫做最胜,他获得了禅定神通了之后,但是他还没有开发出智慧来。他为了求法,这个时候他就想,谁能为我说法令我开智慧、了解真理,不管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在这个时候,有个天魔就化身出来说,如果这样的话,我的要求很简单,你把自己身体上的皮肤剥一块下来做纸,把自己的骨头拿一截出来做笔,然后用你的血做的墨水来书写偈颂。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我就为你说法。最胜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但是当他这样做的时候,魔就退散了。这个时候他就见到了东方的普无垢世界净名王佛。佛为他说《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令他获得了智慧辩才。
所以这一段公案就是说到了佛陀过去生中,为求法不惜生命的愿力。
为了求法,他所奉献的身心,可以说是“积如须弥”,不光是一个、两个,而是像须弥山那么多。为了重法不惜生命,连身体都能捐出来,何况是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所有的财产?我们就会看到诸佛菩萨的伟大。当然这是从事上来说的。
从观心的角度,那就是要放下对我们身心的执着。身体只是工具,不是我们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一辈子都只是为了照顾这个身体,为了把它养的肥肥的、白白的,但是它也会衰老,死亡的时候也一样要烧掉,到头来还是没有用。所以如果从观心的角度,那么在这里也是要破去我们对此身的执着。身体是工具,用来干什么的?用来书写经典、求得智慧、奉献于“常随佛学”的修行。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慧朋 道澄 校对 | 仁熙 图片 | 赵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