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的业果原理 (一)
发布日期: 2023-07-14 浏览量: 1,104 次浏览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看到大家一生一生地都在不断轮回受苦,他思维怎么样让大家永远不受苦,他就发愿建立这样一个净土,只要是众生愿意称佛的名号,在临终的时候,佛就会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大家上午好!
今天共修的主题是与净土法门相关的。可能很多人都对净土法门比较感兴趣,或者自己也在努力的实践、实修净土法门。
今天的主题是《净土法门的业果原理》。首先,什么是净土呢?
净土就是相对于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苦痛的“五浊”世界来区分的。我们大家在受皈依的时候,就已经发愿了,我们要去信奉三宝、奉持五戒。最后希望求得什么结果呢?按照正常的思维来说,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自己的一个目标,信佛之后大家都会相信轮回是苦的,希望能够解脱这种苦。这就相当于在生活中遇到了艰难,比如家庭里或者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希望与同事或者与好朋友去交流、寻求帮助,这样能够缓解、解除我们的痛苦,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认清楚整个轮回是痛苦的时候,就不会只是因为苦的本身而产生一种厌离,而是会对整个的三界都产生一种出离心。
所谓的“三界”,既包括痛苦的三恶道——地狱、恶鬼、畜生,其实也还包含所谓的善道,比如说人道、天道。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它们都是不究竟的,最后对整个三界产生一种出离的愿望,就会希望追求一种解脱,脱离整个轮回的本身。因为轮回是痛苦的根本。要解脱轮回有两种方式,在经典里面都提到过,第一种就是“圣道门”。
“圣道门”就是说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行,不断地断除烦恼、断恶修善,这样一生一生地去努力修行,最后达到自己断除烦恼、解脱的目标。就像我们会在经典里面看到的,阿罗汉圣者,或者像菩萨们,他们很多都是这样修行的,自己不断地一生生地去断烦恼,修行六度四摄,经过无数的时间最后成就。这是一种方式。
还有一种是净土门。净土门就是仰仗佛菩萨的愿力,现在一般说“净土”都是阿弥驼佛西方净土,其实净土有很多,整个法界里面有特别多的净土,刚才主持人引导大家的时候也提到过有东方净土,还有无量无边的净土。
那么净土里的“净”是指什么呢?就是没有烦恼,也不会造作与烦恼相应的业,同样也不会感得与烦恼相应的果,这是净土的一个特点。所以佛菩萨们在因地里面修行时,就会努力的想要建立自己的一个净土。
我们读《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经》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在因地时,看到大家一生一生地都在不断地轮回受苦,就思维怎么样让大家永远不受苦?他就发愿建立这样一个净土,只要是众生有愿意称佛的名号,在临终的时候,佛就会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到了之后,就不会再有现在的种种痛苦。
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修行环境。这个出发点就像是“孟母三迁”一样。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依靠纺织麻布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孟子非常聪明,看见什么就学什么,而且模仿本领特别强。起初孟子家住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送葬的队伍吹着喇叭经过他家门口。好奇的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着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跑着玩儿,大家一起玩送葬的游戏。
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在一个集市附近,但是她发现孟子开始模仿商贩和屠夫的行为。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并且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可见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初发心学佛之后,在佛法中,我们就像是幼儿一样缺乏辨别力,因此我们所处的环境就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在现在这个末法时代,我们想要修行就会比较难。经典里面有比喻,说就像在陆地上行船一样。陆地上是很难走船的。而如果借助佛陀的誓愿力,求生净土,就像是在水上行船一样。
往生到净土就没有这些不好的业缘。因为它已经把这些不好的外缘都屏蔽掉了。比如说在极乐世界里面,饮食都是自然而来,想要什么都可以有,人们不需要为衣食住行去奔波;同时往生到净土的人个个都是一样的庄严。人与人之间争斗的根源就没有了。再加上环境中整体的氛围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所以就成为修行的一个非常好的增上环境。
平时我们在社会上会看到有各种勾心斗角、或者争吵等,但是周末来到寺院里面,见到同行善友,大家身、语、意所造作的种种行为都是合乎佛法、合乎善业的,这样的话,我们内心里面的烦恼也就暂时不会生起,内心也会觉得很舒服,这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观念。尤其是现在,所谓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不知道哪些人说得对、哪些人说得不对。看起来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即便并不符合经典的原意,我们也不知道他说的到底对不对,甚至不知道谁能告诉我哪一个是真正正确的。对于抉择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方面,尤其会有这样的困惑。
甚至有时候,当我们向某位法师请教,他会给出一个答案;当我们再问另外一位法师,他又是另外一种答案,我们就会无从选择。我们也没有精力像出家人那样去深入经藏,凭着自己的努力去搞懂经典到底在说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太困难了,我们有很多家庭、社会的责任要承担,但是又很想修行、又很想解脱,那怎么办呢?
往生到净土就有这么一个好处,我们可以去向阿弥陀佛请教,他的回答一定是正确的,他一定会针对我们的问题给予最恰当的解决。所以这也是另外一个缘由,我们为什么要往生净土。
讲座:法驰法师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悟苇 排版 | 明明 图片 | 赵德明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