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戒幢讲堂 | 出离心 (二)

戒幢讲堂 | 出离心 (二)

发布日期: 2023-06-21 浏览量: 970 次浏览

三、识苦而出离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中,无法求得真实的安宁。我们要认识到三界是苦而出离。

(一)苦谛
苦是什么?在《清净道论》里面有一个说法是比较精细的,即“苦是逼迫义、有为义、热恼义、变易义……”三界是苦,这是真理,所以叫做苦谛。

1.八苦

佛陀总结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世间、有情悉皆是苦,有漏皆苦,即所谓“苦谛”。只要没有证道,这个世间、我们的身心都是有漏的,都是苦的。八苦,在我们生活中都能够碰到。生苦,比如我们在母胎里边时,母胎是很狭窄的,我们缩成一团,好像坐监牢一样,这是一种苦。老苦,年老色衰,我们无法阻挡。病,没有生病的时候,我们活蹦乱跳的,一旦生病或者重病,疼痛生不如死。死苦,生死离别;有的时候死得很惨,能够“好死”是不容易的,能够安详地走,是不容易的。

死亡是人生的大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哲学问题。思考死亡问题,能帮助我们明白很多问题。爱别离苦,喜欢的东西、人,离开我们了。怨憎会苦,两不相容的人,偏偏又聚会在一起。常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求不得苦,某些东西或感情我们得不到,我们会很痛苦。五蕴炽盛苦,其中“阴”,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盛”,炽盛、容受等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炽盛。我们这个五蕴的身心——色受想行识,是苦的聚集,所以叫五蕴炽盛苦。五蕴炽盛苦是一个总的说法,包括前面七种苦。

2.三苦

佛教还有三苦的说法,即苦苦、坏苦、行苦。苦苦,由苦事而生苦恼。像我们的病痛,本身就是一种苦受,由此而生苦,即苦苦。坏苦,乐事消去而生苦恼。快乐的感受会变化而去,会引发我们苦恼,这就是坏苦。佛教中讲苦,最根本的、最深的是行苦。行苦,“行”是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一切法都是无常、变化、迁流的,所以是苦的。包括舍受,即不苦不乐的感受,这种舍受也是要灭谢的,是在行苦的范围内。

行苦,我觉得是最根本的。我们现在的心念,前念和后念其实是不一样的,一直在迁流,这就是行苦。比如,我们看这张桌子、这盏灯,在我们看来,好像是不变的,至少说我们当下觉得他们是不变的,但在佛教里面认为它是有生有灭的,是刹那生灭的,只是它生灭得很迅速,前后差不多,我们误认为是不变的。

我们可以用我们小时候看的那种胶片电影为比喻来谈。那种电影的胶片,其实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是一幕一幕的,或者说是一帧一帧的。当把胶片连续放得比较迅速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动作连贯起来,事情就能够发生、发展了。然后配上声音,我们会看到整个事情的发生。我们会感觉身临其境。动画片的制作也是一样,画了很多动作相近的画,当快速地连贯地播放这些画,人物的动作就连贯起来,真实起来。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事情的发生、发展,看到它是不间断的,但如果我们有定力就能看到色法其实是一片一片的,它在很迅速地变化。比如我把手从上往下放,我们看到的是一只手从上往下放。当我们把手的动作放慢下来,分解开来,会看到它本来应该是一步一步地从上往下落。所以色法是一直在变的,我们的心法也是一样,一直在变。

比如我说“念佛是谁”的时候,你分别听到的应该是“念”“佛”“是”“谁”。如果不是那么准确地说,你听到的字,可以叫它做色法,至少有四个色法。你去认知的时候,你的心其实至少是有四次认知的。所以我们的心也是在变化的。所以我们的心和色身,包括其他的法都是在变化的,这就是行苦。包括色界、无色界,其实都是有行苦的。色界虽然说有一些乐受,也是要变坏的,所以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都是生灭变化的。

3.三恶道之苦

佛教还有一种苦,就是讲三恶道之苦。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称作三恶道。在畜生道里,动物是比较愚痴的,可能还会被其他动物吃掉。有的饿鬼咽喉针尖般细小,口如火炬,肚子宽大无比,就算得到饮食,也没办法吃。佛教中说到很多种地狱,其中的烧炙大地狱的如此:狱卒把罪人们放置在铁城中,烈火烧城,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

4. 人生、世界的真相和本质是苦

我们的身心和世界的构成有五种成分,即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杂阿含经》卷2载:“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之法,厌、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变易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法都是无常的。无常,没有办法掌控,无常就是苦的。受、想、行、识也是同样变化的,是苦的。所以我们这个人生、世界的真相或者说本质就是苦,虽然说有乐,快乐的感受、事情,但这些终究要灭谢的。佛教的教法可以理解为苦的哲学。

5.苦的根源是欲贪

佛教中讲,苦的根源是贪欲。《杂阿含经》说苦的因是欲为根本。如《杂阿含经》卷32说:“众生种种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欲生、欲习、欲起、欲因、欲缘而生众苦。”欲,指想要行动的意图、志趣、欲求去做。或者,也可以说苦的根源是爱欲、贪欲。《杂阿含经》卷32说:“若诸众生所有苦生,一切皆以爱欲为本。”《妙法莲华经》卷2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当我们没贪欲了,没有贪欲的束缚了,无欲无求,自然能离苦得乐。

(二)人生经历与识苦

南宋的辛弃疾有一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在去博山路上的石壁上写的,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他年轻的时候,因为要写诗词,写一些愁忧的内容,会让人觉得他的诗词有感情,比较深奥,写得好。他为了写词,去强调忧愁。年轻时,他其实并不愁,但是现在他年纪大了,碰到很多不顺畅的事情,现在太愁了!想说都说不出来,只能说,天气太凉了,这么好一个秋天。所以人生的经历不一样,对苦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像我是没经历太多的苦,当然我会有我的方式去认识苦,理解佛教苦的哲学。有的人他有病痛了,或者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或者说得癌症了,这时候他会想到来学佛。人生经历不一样,对苦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

西方哲人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 含义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说,人生是苦,我现在40岁出头,我是没经历过太多的苦,我说人生是苦,你们不会有太多的感觉。但是如果是一个在地震后的废墟里面爬出的人,说人生是苦,他是真的认识到人生是苦。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对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经历苦难不是好事,但换一个角度来看,经历苦难却能帮助我们学习佛法,认识人生之苦痛而出离。

我们都经历过新冠疫情,2023年春节前后,大家差不多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我们感染新冠病毒之前,我们是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够挺得过去的。因为我们看到报道说,有位十几岁的学生因为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走掉了。虽然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的时候,感染新冠病毒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重感冒。但是我们没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前,还是人心惶惶的,医院没有床位,药品买不到。我们也听到说在火葬场排队排得很长。所以,新冠疫情之后,我会对自己的人生安排多一些思考,我觉得每个人也都会有一些思考吧。

现在有一些研究,会去研究新冠疫情对我们人类社会到底有多少影响,在疫情之后我们要做什么改变。我自己的变化是什么呢?我会觉得时间就是这么多,我会用这些时间去做我觉得重要的事情;有些事情我觉得不重要的,我就不会去做的。比如,我在斯里兰卡读书、教书,也有八九年了。我在斯里兰卡教书的课时是很多的,一周就有十几个小时。今年,斯里兰卡的课我就没有去讲,网络课我也没有上。 所以,我觉得人生经历不一样,对苦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对苦认识越深刻,你后面的时间越好安排,你会希望把时间用来修行,这是跟人生经历相关的。

(未 完 待 续)
……
讲座:海慧法师

录音整理 | 果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