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幢讲堂 | 佛教之美 (中)
发布日期: 2023-06-21 浏览量: 919 次浏览
佛教之美
(续前)
境界之美这一部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的这些境界,都是真实的境界,也是善、美的境界。我们行六度,持戒,梵行清净,那是清净之美。布施,无贪,无吝,没有悭吝。这也是一种美。忍辱,成就我们身心的,成就我们心的一种坚韧性,这也是一种美。禅定,般若精进都是一样,都能够成就我们的身心之美。同样佛教里面的境界还有很多,可以成就我们的心性品质,比如说宽容、质朴、大气,恢弘等等。这些境界之美在《华严经》里面描述的比较多,华藏世界重重重无尽,它用重重无尽来开显。
接下去再介绍文化之美。佛教的文化之美以前也讲过,专门做了一个讲座。
首先大家要对文化的认识要提升到一个高度,为什么文化这么重要?为什么这么强调文化?因为文化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华夏炎黄子孙的灵魂。如果没有文化,只留下一些物质,只留下一些文物,那么我们所谓的文明就是一个空壳子。是文化造就了文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一般来说就叫做“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也就是说真正起作用的是什么?是佛法。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儒释道三教有一种相通性。后期三教会合流,可以用佛法来解释儒教的经典,用佛法来解释道教的经典,比如说老子《道德经》、《庄子》,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了。
我们知道这种智慧的文明它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比如说儒教,它给我们带来的利益,几千年来我们以它来治理国家。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大家有没有考虑过?
这就显示出儒家的价值。儒教到民国年间慢慢就衰弱了,被打倒了。但是在这之前,以它作为支撑的整个历代王朝,具有一种空前高效的治理结构。一个县里面就只要一个衙门、一个县老爷,还有二三十个辅助人员,如文书、捕衙等等,这个县就能办起来了,没有多少人。为什么能做到?这就是他的治理水平了。这治理水平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完全不可思议。我们随便拿一个例子来讲:唐朝贞观年间,三百九十个犯人在牢狱里面,皇帝看他们可怜,他说过年了也回去看望一下父母吧。就这么放出去了,然后就跟他们说秋天的时候要回来哦。秋后问斩,都是死刑犯。不要逃跑,到了秋天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一个不落的全部都跑回来了,这就是治理水平。放在我们现在绝对难以想象。为什么?这就跟我们国家的治理理念有关系,文化的倡导有关系,我们华夏一切文化强调一个信字。
管理,怎样才是高效的?因为有了信用才是高效的。如果没有信用,我不相信你,你不相信我,管理成本指数倍的上升。为什么?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可以不相信,你写的每一个字我都可以不相信,不相信你就得作证。作证的话,那我拿别人来作证,可是我凭什么要相信别人呢?所以说这样蔓延下去的话,就像西方的法律会越来越多。我们中国古德先贤早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这是讲儒家。那么道家呢,我们的中医应该属于道家。建筑是鲁班传下来的,也可以说是道家,包括一些风水在里面。我们的饮食文化,我们的美食,虽然跟道家好像关系不大,但是其实多少也有点关系。包括我们说修炼文化,我们现在的修炼文化,气功热,各种桩功。包括武侠,或者修一些武功,太极拳——太极拳其实属于修仙文化的末流,修仙又是属于佛法的末流。
诗词、音乐、绘画、建筑、石刻、书法、戏曲,在我们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作品。我们随便就可以举出很多,比如说泰山的《金刚经》石刻,龙门卢舍那佛造像。大家看到这个佛像的时候,给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体验?如果说你能沉浸进去的话,塑像本身直接就印到你的心里面去了,你就直接同化了。你看他那种眼光,那种睿智、透彻,明澈的眼光。这个卢舍那佛是谁造的呀?谁设计的呀?是净土宗的善导大师。
《金刚经》石刻,在泰山顶上有一部《金刚经》刻在一块石头上,摩崖石刻。那你看到这个字,感觉是什么?感觉到好像是跟一个非常祥和自在的老人在说话一样,听他讲道,听他布道。他好像是没有一点阶级,没有一点脾气,面对面谈话,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非常的柔和。还有柳公权,四大书法家之一,柳公权的《金刚经》也是艺术珍宝。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美好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历代的皇帝多数是信佛的,历代的大臣多数也是信佛的,文人士大夫里面信佛的就更多了,百姓信佛的比例也不少。到后期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后,佛法就生活化了。所谓生活化,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日常用的语言佛法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唐宋的时候开始的。
那个时候佛教对我们影响有多大?就像我们现在用词都是科学的词汇了,手机、电脑、操作系统、AI人工智能,都是用这些词汇。在古代,用的全是佛法化的词汇:“实际”、“真理”、“相对”、“绝对”、“单位”、“律师”、“导师”、“刹那”、“方便”、“大无畏”、“开眼界”、“大干世界”、“一尘不染”、“皆大欢喜”、“菩萨心肠”、“拈花微笑”、“顽石点头”、“唯我独尊”,还有很多。在我们看来这些怎么是佛教的词汇?本来这些都是佛教的词汇,现在都已经变成日常用语了。离开了这些词汇,我们现在可能都不会讲话了。比如说“书记”,书记这个词汇,在佛教里面它属于什么?经常有一句话“千年的班首,万年的书记”,书记是佛教寺院里做事的执事之一。书记这个词汇现在也是用的非常广,佛法生活化的例子很多。
接下去介绍一下第五部分,涅槃之美。涅槃是指什么呢?大家理解的涅槃,可能就是圆寂、寂灭、无为、不动,把这个理解为涅槃。这样的理解,完全正确吗?可能是有点偏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刚才讲的那种涅槃叫做偏空涅槃,偏空涅槃是小乘的涅槃。那么大乘的涅槃,大般涅槃,其实是诸法实相。经常听到一个句子,《楞伽经》“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世间属于生死的,所以又听到这句话“生死与涅槃,本性皆平等”。像这些句子,这种讲法,你就知道这是大乘的讲法,大乘究竟的见地。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可能还是先要思维一下三界如火宅,还得先出离。不然的话,贪恋也不行。《大般涅槃经》里讲“常、乐、我、净”的境界。可能大家的感受不容易建立起来,因为我们经常听到佛法不是讲无我的吗?怎么会讲“常、乐、我、净”,这个是大般涅槃的境界,如来的境界。这个当然也不相违,佛法的无我跟这里的大般涅槃的“我”也不相违的。
同时涅槃也是具有大乐的,这种乐在《涅槃经》里说有四种乐。第一无苦之乐,第二大寂静之乐,第三是大知之乐,大知是什么?就是无所不知,佛有个名号叫做正遍知。一切知者。当你具足一切智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乐,就是一种透彻。还有一种乐是不坏之乐,世间的色身都是无常的,会变坏。佛的色身它不会变坏。佛也有色身,但是佛的色身它不会变坏,它叫金刚不坏。
《涅槃经》里面还有一段经文,说如来具有八种大自在,称为大我,有八大自在。如来得八种大自在称为大我。
(未 完 待 续)
……
讲座:戒海法师
◎录音整理: 悟娟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