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幢讲堂 | 让禅修不断进步的方法
发布日期: 2023-05-22 浏览量: 1,831 次浏览
一颗没有经过训练的心
是散乱、昏昧的
不断产生烦恼。
一颗训练过的心,
就是你最好的保护
随时随地给你自己正能量
我们今晚上要讲的内容,还是跟慈心这个禅法有关。很多人说有的时候修着修着,突然会质疑自己干嘛来了,坐在这里一直念着祝福词,有用吗?然后就会质疑,慈心禅到底是干什么的?意义是什么?
一、禅修的目的
慈心禅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下午实际上也解答了,禅修的目的就是培育我们的身心。把我们心中的“猿猴”和“野马”,训练成慈悲的菩萨和光明的天使。这就是我们禅修的目的。一颗没有经过训练的心是散乱的,昏昧的,而且不断产生烦恼。它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反而经常伤害自己和他人。这样的一颗心灵必须要得到法的训练。所以禅修其实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修心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身体的状态,所以就是培育我们的身心。
你掌握了这个法之后,它就是你最好的伙伴和疗愈师,你人生最好的宝藏,你不用再另外找一个人来保护你,这一颗训练过的心,就是你最好的保护,他随时随地给你正能量。有的时候我们想要找一个正能量非常难,请一个咨询师开导,一个小时还要花500、900块,甚至更多,但你要是学会了这个慈心,就能随时能疗愈自己。佛陀开示:“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在佛教的精神里,认为我们所修习的法是我们生命的最终的皈依处,是我们的依怙,不要依赖别人,要依靠自己,但是所谓依靠自己,依止的就是我们所学习到的法,它是我们最终的依靠,是生命的皈依。三皈依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皈依法。佛是法的创觉者,僧是法的奉行者。所以三皈依实际上是围绕着法展开的。我们这样来理解就知道禅修意义和目的。
二、培育五种力量
在禅修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最主要的是要开发五种善根,从五种善根开发五种力量,对治五种障碍,这个就是五根、五力。开发了五根、五力,然后对治五盖。《阿弥陀经》里边讲到了极乐世界的众生也要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我们在修禅修的时候,其实也要开发这个五根、五力的。那么五根、五力是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信,就是信心。信仰的“信”,信仰会带给我们一种力量。这个信包括了对法的信心,对禅法老师的信心,对自己能够修习这个法的信心。当我们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就特别愿意投入修行,然后就能成功。但是如果你的信心比较弱,那就会障碍你的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些同学修的特别快,修的特别好。但是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慢一些。为什么呢?可能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信心的问题,就是一开始没搞懂,这个禅修到底有什么用处?好不好?我能不能修上去?等等的这些问题。或者我之前修过其它的法门都很“高”,这个慈心禅会不会没那么高级?如果我们缺少了信心,就缺少一种力量,那么累一点就放弃了,或者遇到一些障碍就会轻易地改换其它的法门。
但是如果我们的信心很强,就会产生出一种内在的力量。因为一开始禅修最难的是入门,在起步的阶段。因为身体会疼痛,定力没生起之前,会有疲劳,其实是很苦的。定力生起来之后,反而很容易安住修行,最难的是前面。这就需要信心的力量来帮助。所以第一种力量就是来自于信。
第二个力量,就是精进力。我们昨天也讲了,精进力就是让未生的善生起来,让已生的善不断地增长,让已经生起的不善法灭去,让未生的不善法不再生起。我们在修慈心禅的过程中,慈心没有生起的时候,通过思维、通过观察,引发它生起来,这就是精进。已经生起了慈心,我们就不断地持续安住,让它加深和净化,这就是让已生的善增长广大。我们的烦恼和嗔恨心,各种杂念已经生起的,我们让它灭去,这也是一种精进。修习了慈心之后,心灵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和提升,这样未生的贪欲心、嗔恨心、散乱昏沉也没有机会生起,这些都是精进的力量。
我们只有不断地提起精进,不断地让慈心生起来,才能够衍生后面喜乐和轻安。有了喜乐和轻安,才能得定。所以这个精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些同修一开始会怕累,怕辛苦,那么可能生起了几个慈心之后你就中断了,没有让它持续地生起来,那么精进力就没有开发,禅修就不能进步。所以说开始阶段一定要有个精进力,不断地让慈心生起。实际上我们这个工作量很大。一天从早上6:00就开始,有些人可能5:00多钟起床,就已经开始在修了,一直到晚上9:00结束。我们全天下来的话,十几个小时,如果不是禅修的话,做其他事情可能你是撑不住的。但是我们大家都还能撑下来,这就是精进的力量。而且你坐在这里还不只是发呆或者是睡觉,其实是一直在生起善法。所以要意识到,所有的这些都属于精进。第二个是精进的力量。
第三个力量,是正念的力量。“念”的定义就是不忘失,就是不要忘记了你的所缘境。有的时候,你坐着坐着,发起了呆,就丢失了慈心。这个时候就失去了正念。你把慈心重新找回来,重新提起来,需要有正念的力量。念力强的人,可以长时间的把心稳定住。念力如果比较弱,就会发现你修了几句,然后杂念纷飞,就忘了。过了一会儿,又想起再修一会儿,然后它又跌落了。就是初学者念的力量是不够的,念比较微弱。但是随着不断的禅修训练,我们的念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你就发现整个一座里边,你几乎一直在慈心上,丢失慈心的时间很短,那就是你的念力在提升,更强大了。
那这样的一个念被培育出来了之后,是很有帮助的。以后我们回去了,你做工作、看书,也都可以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甚至你修其它法门,念佛,诵经,你也会发现你安住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包括记忆力都会增加的。在禅修中心禅修完回来,有一段时间,我就发现记忆力变得非常好,很长的一串数字,或是一个电话号码,看一下,就能记得住。但是一段时间不修了,这个念就会跌落下来,你看了一遍好像记住了,转眼间又忘了,心就是缺少了念。这就是念的力量。
第四是定的力量。“定”的定义就是“心一境性”,就是只缘一个境,心跟所缘境融合、安住、唯一。这是定的一个特点。念呢,它有点像“在看着这个对象”。有能和所的感觉在里面,有点旁观的一种感觉。但是定呢,有种心与所缘融在一起的感觉。在你得到定的时候,只有这一个禅修目标,你的心只有慈心不涉及其它的心,它是一境性。有的时候我们修着修着就会感觉到有点融入,好像一切其他都不存在的感觉,那时候你不会有一个“我在修慈心”的想法,而就是只有此心,这个就是定。
所以我们在修的过程中,为了让慈心成就,我们就要倾向于定。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找到了你喜欢的祝福词和对象不要急着换,而是长时间的安住。在这个过程中,定就会增长出来。有时候修到有点忘我,好像其他什么都不存在了,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个小时转眼即过,失去了时间的概念,时间对你来说几乎不复存在了。这就是定带来的第四个力量,定的力量。
第五是智慧,慧的力量。要想修习好一个禅修,我们也需要有智慧。比如说你在修慈心的时候,选择恰当的祝福词,这也是一个择法的智慧。你知道哪一句祝福词可以让你的心安住,哪一种祝福词你的心不能安住;你知道哪个发慈心的对象适合你,哪个不适合你。这都需要有择法,择法需要智慧。
有时候我们遇到了障碍。比如说我们对这个众生修的时候,我们的慈心生不起来,那要运用一些缘起的思维,让慈心激发出来,就要思维轮回中我们都曾经互为亲眷,他曾经也做过我的父母,曾经也照顾我。思维生命是刹那无常的,每个众生都在生老病死的煎熬中。总有一天他也会走向死亡,想到他的衰老,面临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所有的这些痛苦煎熬。那么这些思维的智慧就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心量。产生出感恩,或者愿意原谅,放下嗔心执著,开启慈悲。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里边讲安宁养护的。介绍了一个病人,他是一个癌症患者,已经到了病危了,马上就要死去。但是家里没有人来签字,没有人给他签字说同意出院,同意做安宁养护。他其实是有一个儿子的,这个医生就给他儿子打电话,儿子听到是他爸的事情就把电话掐断了,一直拒接。这个老人就一直在撑着,就是不肯死去。他跟医生讲,他的一个愿望,就是想见儿子,但这个儿子坚决不见。后来儿媳妇来看他了,老人看到儿媳妇的时候,整个人一下子心情就变得很好,病情也减轻了。儿媳妇说也很无奈,一跟她丈夫讲公公的这个事,丈夫就生气。说过去他把钱都拿走,离开家庭,又对不起母亲等等,不肯原谅父亲。
后来安宁养护的医生为了让老人安详的离开这个世界,不要带着遗憾死去,用种种的方法,最终做通了儿子的工作。这个儿子就来了,来了以后一进门就给医生大大的鞠了一躬,他说:我不是为了我爸来的,因为我要再不来,我对不起你们这些医生啊!老人一见到这个儿子就流泪了,把手放在心窝上,表达了一种忏悔,“我对不起你们,在临死之前,我希望能够把对你们的愧疚心说给你们听。”儿子这个时候也落泪了。所以这个老人最终合上了眼睛,他满足了自己的心愿。
医生就非常的感慨,说这样的一个人,可能他一生都很自私,但是到了临终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他内心的最深处的一种爱,一种对家人的愧疚感,还是支撑着他在死去之前说一声道歉。所以,我们会看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明。但是,每个人也有他内在的善根,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很多很多的东西,仇恨等等都烟消云散了。在那个时候,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其实是爱,跟爱有关,跟人与人之间的联接有关。
他的儿子后来就跟医生讲,其实他的这个手机一直没有换号,从他爸走了之后一直没有换号,其实他一直就在等这一天。之所以没有换号,就是他害怕有一天,他要是换了手机,他爸死的时候他接不到这个通知。虽然说他没有准备好原谅他,但内心里还是重视的。所以后来老人去世后,儿子说后世我都会安排好的,而且还选择和他母亲安葬在一起。
所以在无常当中,了解生命的一些核心之后,我们不一定非要等到临终的时候才能够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其实在当下的生活中就可以去开启慈悲,开启理解。而这些都是要有智慧的。我们有了智慧,就能够穿越无明,穿越种种烦恼,看到一些比较本质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生起慈悲。所以佛陀悟道了之后,他也没有停下来,49年都在人间游行,一直在传播佛法。因为他对生命的观察是最通透的,他选择了以最慈悲的方式来利益世间——就是照亮众生心中的黑暗。所以说通过智慧也能够让我们的慈悲生出来,也能够让禅修能进步。
所以我们在修行中要培育五种元素。第一个就是信心,你对这个法门要有信心。第二要有精进力,不断地让善法生起来,让不善法灭去。第三要有正念,不忘失我们的所缘。第四要有定,让心跟所缘融入、安住。第五要有智慧,对这个修习方法具有善巧,有一种大智慧,看到本质。这对我们的禅修会非常有帮助。这五种善根我们大家都有,但是还要从它里面生出力量来,五根还要生起五力,不能只停留在善根的这样一个阶段。有了五根五力,我们的禅修就会增长上去。
三、五根、五力对治五种障碍
五盖的第一个就是贪。贪欲盖会阻碍我们的禅修健康发展,在修慈心的过程中怎么来注意防止贪欲盖的干扰呢?我觉得第一就是不要去贪着这个祝福词,想要怎么怎么样。有很多人就是特别功利主义地用祝福词:我给我的孩子发慈心,是不是能让他身体好啊;或者说对方是不是能接收到呀,他很重视对方收不收得到。觉得要没收到好像就没有意义了,那这样子的话就带有功利性,这里面已经带了执著了。要是有了这些执著,我们就会用力,心会收紧,时间一久有疲惫感,而且定力也不容易生起来。这时候我们要觉察到这个执著。
第二种执著就是贪着境界。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你可能生起了法喜,但若是执着这个法喜,你就会想让它生起更多一些,在这个时候就会贪着这个境界。但是我们就忘了修慈心的目的,是为了深入得到定,应该让心倾向于安住,倾向于寂静。而不是在法喜里面享受愉快的感觉。这是第二种贪的障碍。一旦贪着这个境界的话,我们的定力就会失去。
第三,有时候我们在对众生修慈心的时候,会贪着一些美好的记忆。因为你要通过一些记忆唤起慈心,结果因为回忆太美好了,就忍不住在那里“放电影”了,想到了从小到大跟爸妈所有的开心瞬间。这也是一种贪着,贪着一些美好的回忆。
遇到这些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是你要把它标明出来,意识到心的抓取感。一有抓取,你的心就会有点紧,有点抓的感觉,有点不放松了。那么熟练的禅者会识别出来,识别出来了之后就标明“放下、放下、放下”。一开始先标一下,“抓取、抓取、抓取”,观这个抓取感。然后轻轻地把自己放松,暗示自己放下、放下、放下,告诉自己不要贪着。要用无贪无嗔的心修慈心。一边修慈心一边让心得到净化,让它得到淬炼,让它变得纯粹、让它变得清澈,是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就是我们在修的时候起嗔心。各种原因都可能激起嗔心——身体不舒服,太冷太热,周围人在打喷嚏,在动来动去……甚至于今天排班的时候,某一个法工批评了你,那你可能整个三天就一直在纠结,都有可能生不起慈心来。我们生嗔心发脾气的原因可能是任何的东西,我们的愤怒不一定都是有道理的。在这个时候要及时标明出来,就是识别嗔心的生起。嗔心表现为愤怒,表现为厌恶感,表现为一种对抗,有时候还表现为一种隐隐的不适感,觉得哪哪都不对劲的感觉,其实这都是嗔。嗔生起的时候你的心比较硬,比较僵,比较冷,会有封闭的感觉出来。那体验到了之后,我们也是先识别它,标明出来,比如“恼火、恼火”,或者是“怨恨、怨恨”,“委屈、委屈”,“郁闷、郁闷”。
但是有时候,有的人越是标明郁闷就越郁闷。那这时候你就不能这样标了,可能因为你本身就是有嗔心,听到了这些负面的词之后,嗔心变得更重了。那你就温和一点,标明“看到、看到”,或者“感觉到、感觉到”。这样标你的心就不会难受了,你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懂了自己,感觉到嗔心的感觉。这样标明“感觉到、感觉到”之后,就轻轻的陪伴自己,知道这颗心在受苦,对它温柔一点,像小孩发脾气了,我们怎么办呢?抱着他哄一哄,哄一哄慢慢他就安静了。
有的时候我们的嗔心跟我们的渴望感有关,跟我们的在乎有关。嗔心为什么会生起?是因为渴望,渴望被尊重,渴望被人爱,渴望得到理解,渴望一切都顺顺利利的,但是恰恰现实不顺利。当你看到了自己的渴望,你就会更深一步的理解自己的苦难。知道为什么会受苦,在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才能真正的安慰自己,疗愈自己。标明“渴望、渴望”,然后轻轻的把这个渴望放下。好像我心里的——渴望一切顺利,我渴望我修得非常好,但是现实中我遭到了好多的障碍,没有修得那么顺利。这时候你要看到自己的心在受苦,轻轻地拥抱自己的渴望感,知道自己因为渴望而受苦,慢慢允许自己放下,让自己的心休息。这个时候不渴望就不累了,也不苦。这个时候让心:“休息、休息、休息,放下、放下”。这样的话,嗔心就会灭去,你就会体验到温暖和疗愈。
所以嗔要用慈悲来疗愈,嗔不能用嗔心来疗愈。这时候你如果批判自己:为什么我的嗔心这么大,我是不是哪个地方有点不对劲?你越是这样批判自己,你的心就越紧缩。所以一定要用慈悲来疗愈嗔心。嗔跟我们心的容量也有关,你的心情好,身心状态好的时候,怎么说你都不生气,但是如果你的身心状态都很差的时候,别人稍微一个眼神你都受不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多对自己修慈心,才能够让禅修比较顺利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跟我们的不正思维以及我们的种子也有关。如果你以前受过创伤,那么这个创伤被激活的时候,你的愤怒感跟受伤的感觉会格外强烈,这就是种子的原因。那么还有不正思维,就是老是思维坏的一面,看到阴暗一面,也会导致我们的心格外愤怒。所以佛教讲要修出离思维,无嗔思维和无害思维。这样的话我们的心就会柔软,所以思维方式也是重要的。
然后是昏沉盖。昏沉,大家可能第一天体验的是最多的。可能今天很多人应该是不昏沉了。昏沉的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你的能量不够,精力不充沛。我们平时太操心、太劳力、太疲乏。第二种原因是对所缘不感兴趣。你不喜欢你的祝福词的时候,或者发送祝福给不喜欢的对象,你就容易昏昏欲睡。所以一般开会很多人就会打瞌睡。那你就要换你喜欢的祝福词,发送给有好感的人,想美好的事情来激发。
掉举是第四种,就是心的躁动。有的时候你会浮现一些懊恼的回忆。过去这件事情我怎么办的这么差,或者,我怎么会说这么蠢的话,把整个事情搞砸了,你的心就会生起一种烦躁感。当这些回忆突然跳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没法禅修,心不能安住。那这时候应该怎么来处理呢?对于那种因为兴奋而导致的躁动,就要修死随念,默念“死亡、死亡、死亡”,思维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这个时候你的心就会变得清凉,平静下来。
如果是对于懊恼或者追悔之类,我觉得首先你就要勇于承认和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你想到过去的时候心会疼痛,心会收紧,不愿意去回想这些失败的经历。但是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面对它。就是承认,承认自己不完美。不完美,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普遍痛苦,只不过每个人不完美的面不一样。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做到完美,我接受它是一个事实,接受这个不完美的存在。然后这时候你不是批判自己,而是鼓励自己——所有的经历都给了我智慧,所有的这些错误都让我增长了下次不犯错的经验。所以每一个痛苦都不会白过,每一个代价都是值得的。
当这样来想的时候你就不会畏惧错误,不再为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而是恰恰从中吸收了力量,吸收了经验。对未来有了更强的信心和进取心,鼓励自己不断地学习智慧,开发慈悲。这样的话我们的心就会充满力量。所以承认自己不完美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很多人有完美主义,不接受自己会做错事,不接受自己有的时候说了一句傻话,干了一件蠢事,那其实也是一种自恋。我们要了解世界就是不完美的,何况自己,大大方方的接受了它,反而我们就会很释怀。
最后就是“疑盖”了。疑盖我今天其实讲了,我们也有一些同学有怀疑这个“盖”,对法门不理解,对自己没有信心,导致禅修的力量缺失。所以通过开发信心就会断除疑盖。如果我们能开发五根、五力对治五盖,我们的禅修就会比较健康,不断地进步。
大家最关注的,从寺院回家去以后该怎么做?回去以后,我觉得座上专修跟生活化的慈心应当结合,就是有时候你能打坐的话尽量的打一坐。按照我们教的方法坐禅、行禅,还有站禅也是很好的。有时候你坐禅没有感觉,就适合站禅和行禅。而且站禅可以吃完饭马上就做,坐禅要饭后一个小时以后。站禅也是一种精进的姿势,不容易昏沉,定力增长也比较快。这个就是座上专修。
四、生活化的慈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
1. 随时开启祝福之心
就像你走在街道上,处在茫茫人海中,看到飞翔的鸽子,路上的小猫,随时随地都能开启我们的慈心,在这个时候,不断地对他们散布祝福。
2. 辨识出你的善法
我们在生活中要能够辨识出自己生起的慈悲。比如说交流的时候,有一位同学,他的分享很精彩,大家就会给予掌声。当你给予掌声的时候,你要辨识出来,这是一个随喜,是一个对他的认可,也是一种爱心。你辨识出来,这个就是一个与智慧相应的善法,它是非常有力量的。
如果你没有辨识出来,你只是觉得太好了,哗哗哗就鼓掌了。它是不是善法呢?仍然是善法,但是没有与智慧相应,就是这个业果智没有被呈现出来。你只是下意识跟着大家一起鼓掌,它的力量就小。所以以后就要慢慢养成习惯,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能把它辨识出来,它是善法还是不善法。
读了《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很多人就会觉得很可怕。但是实际上,如果善用其心,你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并不只是造不善业,我们的善法也可以是很多的。特别是你用功了以后,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生起各种各样的善法。你把它们标明出来的时候,善业的力量就会增长,你的正能量就会增加,整个人会有一种很光明的感觉,身心变得轻盈,自信心和力量也会增长,不会出现对生活对自己很迷茫的感觉。
另外,也要经常的回向,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善根回向给增长福德,开发智慧,能够自利利他,这些善的方面。
3. 防止无智的慈悲
最后,慈悲需要与智慧结合,需要防止无智的慈悲。我们说农夫与蛇的故事,农夫救了蛇,但是蛇咬了他一口,导致他失去了生命。慈悲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自己,除非你是在修舍身的布施波罗蜜的时候,这个时候才要舍身,除此之外我们保护自己的安全,保护自己的修行,都是重要的。自利和利他要平衡,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是前提,所以自我关怀很重要。
慈悲不是没有原则和无限制,所以一般都会讲眼镜蛇的公案,老学员都听过很多遍了。眼镜蛇学了慈心禅之后,它在森林里修慈心禅,然后来了一个砍柴的老太婆,眼花地把它当做绳子就拿来捆柴火,因为它在修慈心嘛,它就一声不吭的忍耐了,然后呢,老太婆把它捆起来之后,往车上一扔就带回家。一直到了深夜,它才伤痕累累地逃回森林。
然后它就跑到老师那里去告状,“你看我修了慈心禅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了!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吗?”这时候它的老师就说道:“你这是缺少了智慧,是愚痴的慈悲。你是眼镜蛇,就应该告诉对方你是眼镜蛇,不是一条绳子。虽然你修了慈心禅,你不会去咬对方,但是你可以发出嘶嘶的叫声,告诉她你是蛇,是不是?”
这个寓言故事是很深刻的,它告诉我们底线是什么,我们能做到多少。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智慧,千万不要像这条眼镜蛇一样哦。
我们学了慈悲首先不伤害人,能够友善,对自己也要友善。然后对生命要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修慈心禅还要多修智慧,佛法是一个大宝藏,有八万四千法门,有六个波罗蜜,所以不要得少为足。而是要不断地进取,要有学无止境的意识。
4. 不含敌意的坚持
最后,说到慈悲,心理学里边也有两句话,我觉得讲得也挺好的。一个叫做“不含敌意的坚持”,第二个是“不带诱惑的深情”。有时候我们拒绝,我们坚持一些原则,但是你里边可以不带有敌意,你可以用很温和的坚决,既尊重了对方,也坚持了我们的原则和底线。
5. 不带诱惑的深情
第二就是不带诱惑的深情。有时候我们对人很慈悲,但是我们这个慈悲不能成为一种工具,好像因为展示慈悲了,让对方对你有好感。博取对方的好感,甚至想吸引对方,要控制住对方,那都是不可以的。
我们要从一种生命关怀的角度,就是真正的去关心一个人的幸福,他的真正的利益,而不只是去取悦别人,或者想要吸引别人,想要让自己在别人的心目中变得重要。所有的这些都不是慈心禅。所以说不带诱惑的深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就要时时刻刻的在生活中扪心自问,不断的洗心涤虑,不断的调整我们的动机。这是很难的,但是也非常的重要。当我们这样来做的时候,我们才能拥有大慈大悲,真正的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当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就会拥有自利利他的能力。
五、结束语
慈悲这个法门是非常好的,它能够照亮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拥有信心,拥有力量,拥有温度,拥有美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幸福。大家将来要好好的去体会。短短一期三天的慈心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想理解一个法门,要用一辈子去体会的。所以也祝愿大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在未来的人生旅途里让我们变得更慈悲,更智慧,更光明,更自在!
原创|界文法师
录音整理 | 心利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