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幢讲堂 | 心物关系探讨 (1)
发布日期: 2023-05-16 浏览量: 1,590 次浏览
心物关系探讨
非常高兴又迎来了周日皈依共修的时光。今天又是一个春光明媚、到处飘香的好日子,我们一起来学习、亲近最好的佛法,非常殊胜。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是心与物的关系,首先把今天修学的大纲介绍一下。(1)经论开示。我们探讨心和物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回顾一下佛菩萨在经论里面是怎么说的。经论是我们佛弟子的指路明灯、是灯塔,这是不能离开的。(2)疑惑。因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心和物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迷惑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做一些怎样的思考。(3)约事明理。这个道理藏在哪里呢?藏在一些事项里面,所以要约事明理。(4)解惑。到最后我们再反过来列举一些经论,再次开显心和物之间的一些关系。(5)应用。我们学习了这个法、这么一个见地,那么应该怎么去用它。这就是这次主题讲座的总体纲要。
一、经论开示
首先,我们来看经论对心和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开示的。《华严经》里就说:“一切唯心造。”这是《华严经》至高无上的见地。那么《维摩诘经》讲的是——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在经典中的原文是:“菩萨以意净故,得佛国净。”就是说,我们作为佛弟子要庄严国土,当清静其意、自净其心。
我们再来看《解深密经》里又是什么样的说法呢?在这部经里,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时说:“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识”就是心识。心识所缘到的法,比如说我们现在心识所缘到的“三宝楼”,它说“三宝楼”其实也是心识所变现的,这个道理就非常深了,三宝楼没有离开心识。我们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器世间,实际上没有离开我们的心,这是个非常非常深的见地。小乘佛法中心和物是对立的,大乘佛法里才会讲得这么深密,把物理世界的秘密讲出来。
马鸣菩萨的著作《大乘起信论》里面也有类似的话,论中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永明延寿大师撰集的《宗镜录》100卷,里面也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一个总的概括了。“三界唯心”相当于是总结了《华严经》里“一切唯心造”的说法;“万法唯识”是唯识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意思。
《楞严经》里面也有这样的话。我们知道,《楞严经》是一部大乘了义经典,提倡“妙明真心”。在这部经里就说,我们作为一个凡夫,都不知道自己的色身——“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就是说,我们的色身,包括这个器世间,都是我们“妙明真心”里面所呈现的一个事物。
当然,经文后面也提到:“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是对我们佛教中唯识学所说的色法,或者说现在物理意义上的物质到底是怎么回事做了一个界定,那么到后面还会再探讨。乃至包括“意生身”——我们知道,修行到四禅以后,自然就有意生身。比如说像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也可以说是一种意生身。但意生身的境界也有很多种。意生身,我们既然说是意识所生的,那这里面有没有色法呢?佛陀就此开示说,意生身也有微细的色法在里面,并不是说没有。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下,刚才《解深密经》里面所说的,“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这个对话是怎么一个上下文关系:“慈氏菩萨(慈氏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佛法里面修行不离止观,修观就是修毗钵舍那。修毗钵舍那观的时候,在观我们心里面所呈现的影像。
比如说修白骨观,而白骨观的境界有好几种。你修得很成功的时候,那在你的心识里面就会看到一具白骨,修到这个境界应该说很不错了。你看对面一个美女走过来了,你就起心动念了,然后就觉察到“这是一个美女”这一念不对,立马就对她起白骨观,当下就看到她变成了一堆白骨,降伏我们的淫欲——但是这时候我们所看到的白骨还不能在器世间里显现出来,只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当中看到了这么一个像,就像做梦时看到了这么一个像。但是如果你功力再高一点,那时就可以在器世间里面也呈现出白骨,那么这个境界就更高了。
现在问的就是,影现出来的东西跟我这颗心到底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我们看《解深密经》,问:“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世尊的答复是:“善男子,当言无异。”佛陀说,我们在做毗钵舍那观的时候,影现出来的白骨,影现出来的那个像,“由彼影像唯是识故”,就是说,那个所谓的影像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所以佛陀说:“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我们现在的心识所缘的境界、所缘的法是色法物质,是我们的心所变现的。这是《解深密经》里面的话,我们再来看《百法》里面是怎么说的。
《百法》是我们学习佛法中比较基础的、入门级的一部经论,是大乘唯识宗的一部最根本的论典,所以叫《大乘百法明门论》。那么这部论里面怎么说的呢?我们看《百法》里面讲:“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作为佛弟子,可能大经大论不一定接触,但是《百法明门论》估计很多信众都学习过。相对来说,这部论非常简短,也非常明了。经论里就把色法跟心法的关系完全揭示出来了,而且是站在我们凡夫众生的角度来开显的,不像《华严》站位很高。那么《百法》里是怎么说法的呢?
“一切最胜故”,就是八识心王;“与此相应故”,就是心所法,就是念头;比如说,作意、感受、想、思,像这些所谓受、想、思、欲望,定心所、慧心所,善的心念、恶的心念,这些都属于心王所有的法,所以叫做“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是隶属于心王的,像第六意识就叫心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叫心王,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也都是心王。心所法是跟心王相应的,没有离开心。
然后,心王和心所这两个法当中所影现的这么一个像——“二所现影故”就是色法。所以你看,色法就直接给定义出来了,是“二所现影”,是以心为主,是心里面影现出来的这么一个影像,这叫二所现影。
那么“三位差别”呢?“三”就是前面这三个,一个是心王,一个是心所法,然后还有一个色法。这三个组合在一起产生出来一个变化万千的法,叫做“心不相应行法”。它是由三个法幻化组合起来产生出来的差别万千的法,所以就叫“三位差别”。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法基本上都是心不相应行法,我们现在都是活在心不相应行法里面,而且把这个心不相应行法当作实法。它本来是个假法,我们却把它当作一个实有的法。时间属于心不相应行法,空间属于心不相应行法,寿命属于心不相应行法……所有的这些都属于心不相应行法。
另外,还有“四所显示”,前面这四个法属于有为法。四个法所显示的是什么呢?所显示的就是“无为法”。因为无为法体性甚深,需要靠有为法去显示。无为法不能离开有为法,离开有为法就不存在一个孤零零的无为法。所以这叫做“四所显示”,由前面四个有为法来显示无为法。这就把大乘唯识宗的纲要和盘托出了。唯识宗的根本宗义就在《百法》的这五句话里面,我们今天就学到了,大家可以当口诀背下来:“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
那我们现在再回忆一下,色法是什么?它是心识的所依。大家要记住,第一个它是心识的所依,然后它是心识的所缘,还有它是心识所变现的。
第一它是心识的所依,一般来说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要起眼识,那一定要依于眼根,对不对?你没有眼根肯定起不了眼识。那么耳识也是一样,要依于耳根,所以这就是心识的所依。
现代科学就过于强调识之所依、所缘,太过于强调把色法作为心识的所依、所缘,但是这样反过来就变成了什么?就是反客为主。这样认识上面就出现了偏差,认为物是心的主人。当物是心的主人的时候,心不是为物所役了吗?心不就变成了物的奴隶了吗?那就糟糕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色法是心的所现。什么叫所现呢?所现就是所变现,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了,这就属于大乘佛法里面精密、精髓的地方了。色法竟然是心所变现的,一切法都是心变现的,不可思议。这是经论里面的开示。(未完待续)
讲座:戒海法师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