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正知 | 法门无量誓愿学 (33 · 完结)
发布日期: 2023-05-12 浏览量: 2,261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护正知品 32个
(续前)
最后“圆满学处之余要”,寂天菩萨还给我们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方面,我们大家先念诵一下,从九十八颂到一百零九颂全部结束。
我们看到寂天菩萨接下来就说到了其余应注意的一些部分。
首先:“真实修持圆满支分”。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于昼夜三次诵读《三聚经》,《学集》里面介绍了《三聚经》这部经,《善解义海》里面对《三聚经》的注解说,这部经主要讲的是忏悔、随喜和回向。
对于宣说菩萨学处的这些经典,我们要经常读诵,忏悔罪障、修集福报,发起菩提心。一般来说受了菩萨戒之后,每天至少要念六次《发心偈》,仪轨是:“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众生愿成佛。”然后忏悔罪障、修集福德和智慧资粮,不断地熏习强化菩提心,这是第一个注意事项。
第二:“为自或为他,何时修何行,佛说诸学处,皆当勤修习。”不管是为了自利还是为了利他,什么时间、修什么,只要是佛陀曾经介绍过的,只要是我们有机会、有能力的,都应该圆满地受持下来,一切受持、一切修学。
“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说有哪一个善法是佛子不需要去学的,没有这种事。“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如果说一个人能够有这样好学求法的态度的话,怎么会缺少福德和智慧?这个偈颂讲得也非常好,寂天菩萨告诉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
第三修学的原则:“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但为有情利,回向大菩提。”直接利他大家可以理解,间接是什么意思呢?怎么来理解这个间接呢?间接教给别人,让别人去做,自作教他,还是属于直接利他的。菩萨的自利就是间接的利他,如果菩萨自己在屋里打坐,把自己的戒、定、慧修学增长上来,本身就能间接利益众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有情的利益,不只是为了自解脱。
所以说“但为有情利,回向大菩提”。把一切行善的功德都回向无上的菩提,所修一切的法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走到大街小巷,与众生接触是利益众生;一个人住在深山,作禅修、守戒律也是在利益众生,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的发心。
“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在这个里面他又讲到了两点:第一,就是不要舍弃大乘的教法。第二,要长时间的依止精通大乘的善知识。“应如吉祥生,修学侍师规。此及余学处,阅经即能知。”这里举了个《华严经》里面的例子。像经典里面所描述的那样来修学侍师法,还有其它一些学处,只要阅读经藏,里面都有相关的教法。
“经中学处广,故应阅经藏;首当先阅览,尊圣虚空藏。”在经藏里面广泛宣说了菩萨学处,应该读诵大乘经典。在《华严经》及其它的一些经典里都有很多,大家将来都可以去了解。
在《大正藏》里面第十三册有《虚空藏菩萨经》,佛陀耶舍翻译的。《虚空藏菩萨经》一卷,专门讲到了菩萨的根本度,还有忏罪法,这部经翻译得很早,它是在姚秦早期就翻译进来了。但是《虚空藏菩萨经》在汉地很少有人提及,很少有人关注。在藏地就蛮受重视的,他们把《虚空藏菩萨经》里面讲到菩萨初发心有八条根本戒,加到瑜伽菩萨戒的前面一起来受持。
“亦当勤阅读,学处众集要;佛子恒修处,学集广说故”。在《一切学处集要》这部论典里面,把菩萨的修学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个在藏经都有,在这之前都给大家介绍过了,就不多说了。“或暂阅精简,一切经集要”。《一切经集要》就更加简要。
“亦当偶披阅,龙树二论典”,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参考龙树所造同名的《学处集要》和《一切经要集》,龙树菩萨的一些相关论典在汉传里边也有,《教诫国王经》等等都是有的,龙树菩萨的广大行方面的经典译过来了一些,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为护世人心, 知已即当行。”凡是经论中没有禁止的一切善法都应当精勤地去实践,为了维护世人对三宝的信心。“知已即当行”,所有了解到的学处都应该认真地去修习。大家要熟悉菩萨戒的开遮、持犯,我们在持受戒律的时候也需要一些灵活的方式。
“再三宜深观,身心诸情状;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后面寂天菩萨又做了一个总结,再一次强调我们应该再三观察内心和身行的状态,这就是守护正知的要领所在,所以说念处智非常的重要。
“法应躬谨行,徒说岂获益;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最后寂天菩萨不光是总结,还要鼓励:法是应该来落实的,落实的才是真正的佛法。“徒说岂获益”,嘴巴上说说能有什么利益呢。“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只读药方是不能够治病的,再一次提醒大家,整个的《护正知品》或者整个的《入行论》,它是一部实践的教法,并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必须要在实践中来去体验它、理解它和落实它。
整个《护正知品》就学完了,这一品非常饱满,内容也是非常之好,里面讲的都是原则性、纲领性的内容,信息量是很大的。有时间的话,大家也可以读一下《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的《戒品》,会对《入行论》的“护正知”,了解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本品完结)
◎原创:界文法师
◎录音整理:悟苇
◎图片:赵德明
◎排版:智畅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