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正知 | 以众生为核心,给众生欢喜 (31)
发布日期: 2023-04-26 浏览量: 1,499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护正知品 30个
在饶益有情戒的以财、法摄受众生的过程中,开示了食物布施、衣布施、身布施和法布施。每一种布施的注意事项也都列举了。食物布施的部分告诉我们要与三种人分享;衣布施的部分告诉我们要特别注意护持戒律,比丘的三衣不能施;身布施的部分告诉我们,小事不应舍身,“悲愿未清净,不应施此身;今世或他生,利大乃可舍”,达到悲愿清净的修行阶位,才可以施身;法布施就讲的比较多,观察听法者的态度,说法的方式与场合,对方的根基各个方面来引导他。
第九十偈颂:“于诸利根器,不应与浅法;不应舍律行,以咒诳惑人。”对于利根的众生就不能够说浅法。前面讲到“慧浅莫言深”,智慧达不到的人不要说甚深法,那同时应该注意,利根者不要对他说浅法。这里的“不要说浅法”,是说不要只传授层次粗浅的法,不是完全不说。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不然的话,有的人可能会讲:我们都是利根,还要学怎么走路怎么吃饭,怎么布施,是不是太粗浅了?这里的意思是,对于利根的人只传授浅法的话,肯定不能够满足大家的需要。我们在座很多同学都喜欢闻思甚深的教理,但是听一听《入行论》广大行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给我们开阔思路,细处用心,在指导生活实践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这里讲的对利根“不要说浅法”,“浅法”指的是只传授给他层次粗浅的佛法,不引导他去作胜义谛观修。对于大乘根基的人,不要只引导他们修自解脱这样的内容,要引导他们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修证无上的佛果,这样的话才比较圆满,符合他的根器。
“不应舍律行, 以咒诳惑人”,这一句话,在隆莲法师译的贾曹杰《广解》里有一个注解,是这样讲的:“于堪能法器,为说但念诵经咒即成清净,是以经咒惑他人,非所应也。”就是说有些人堪能闻思一些更深道理的时候,应该系统地为他介绍戒、定、慧三学,不断地引导他深入和提升。如果在这个时候对这些具法器的众生,跟他说只要念诵经咒就能清净,就是一切了,那也未必合适。
在这个过程中间要看根基的。有些根基钝的人,“不堪受持广大法”,跟他这样讲,肯定很好。但如果有一些众生,他是利根的人,或者还有一些喜欢闻思的人,你只是介绍他持咒子就行了,或者就是念一句佛号,那就不行。所以说在法布施方面,我们看到寂天菩萨它是比较强调应机说法的。
虽然短短的三段偈颂,说的原理却很多。核心的部分就是以对方为中心,不是说自己喜欢什么、有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考虑对方需要什么,对方能接受什么。他是以众生为核心的,这是整个法布施的原则。
心理学里有“以来访者为中心”这样的态度,其实佛陀说法一直都是这样,以众生为核心的,不是以自我——我自己有什么法,我喜欢什么就说什么。同时在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方的态度、还有说法的场合、形式等等各方面。
第三“以威仪饶益”,就是通过行住坐卧各方面来呈现威仪教化。
第九十一偈颂:“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蔽;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溺。”不随地吐痰,脏物这些东西及时处理,不能随便丢在别人使用的水源和清净的草地上。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位菩萨,我们必须至少有文明的态度,这样才能够教化众生,给众生欢喜心。
第九十二偈颂:“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坐时勿伸足, 双手莫揉搓。” 外在的动作与形象也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塞得满嘴都是,我们也能感受他内心的冲动性,会觉得很贪、很燥动,缺少觉知。“坐时勿伸足, 双手莫揉搓”,席地而坐的时候不要把两腿伸直,在现代的中国还好一些,主要是因为印度人没有内衣,他是用布裹在腰上的,如果腿分开的话,很容易暴露,显得不文明、不雅观。
“双手莫揉搓”,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耸肩搓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都是内在焦虑的一种外化,是内心的躁动体现在身体上的一种肢体语言。发现自己在搓手的时候,我们就要觉知,让自己放松,觉知本身就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恢复安定。
第九十三偈颂:“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世间所不信,随俗避讥嫌。”不要在偏僻隐私的地方约见异性;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这个地方有哪些规矩和禁忌,“随俗避讥嫌”,要注意避嫌。每个地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不知道这些的话就可能带来很多问题。在中国来说,也有很多的习俗也都要了解,比如给老人送礼不能送钟表;船上的人不能送筷子,因为筷子还有一个名字叫“箸”(音同“住”)——船开不走了;去火葬场参加追悼会,临走的时候就不能说再见。有很多的这些风俗,我们有时候要了解,不然的话就会有一些讥嫌。
菩萨的行为非常圆融,有开有遮。每个地方都有一些风俗,菩萨要根据众生的根基、状态和需求来利益他们。所以我们十大愿王里也有讲“恒顺众生”,它完全是以对方为核心的,契合他们的根基,契合他们的心理、条件。所以整个的菩萨道真正修习起来,是非常圆融的,能够真正利益到众生也会感觉很幸福。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悟苇
◎排版:智畅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