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慈心 —— 庄严生命的底色

慈心 —— 庄严生命的底色

发布日期: 2023-04-03 浏览量: 3,422 次浏览

慈心
不仅仅是一种禅修
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
更多的是一种生命态度
意味着你是用一种怎样的基调
一种怎样的底色
一种怎样的态度
来面对世界

大家晚上好!今天这个时段是我们的晚间开示,运用这个时间,除了实修慈心之外,我们一起对整个的慈心禅,包括佛教慈悲法门的精神,在见地上、在认识上有更多的理解,这也是非常的重要。今天晚上,我想着重讲佛教如何来看待慈心禅。

1//温暖的生命态度
第一,慈心,不仅仅是一种禅修,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觉得我关怀自己,或者我感恩父母,它不仅仅是这么多,更多的是一种生命态度,意味着你是用一种怎样的基调,一种怎样的底色,一种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世界。我们扪心自问,自己的人生态度,是用一种开放的、友善的态度在看整个的世界呢?还是一种防御的、隔离的,甚至于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对我都不友好,我必须要想办法保护我自己;或者说把生活变成了一场又一场斗智斗勇。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到底是哪一种?

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一边,世界是我们所面对的另一方,好像有一种对抗,一种防御,那么这样的一个压力,这样的一种心态,就始终很难感受到全然的开放。我们就很难感受到一种真正的,跟整个世界的不二,或者我们跟这个世界的连接。所以,慈心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或者是一种禅修,而是一种生命态度。这种生命态度是什么?在你的生命最深刻的地方,你是关爱这个世界的,你对这个世界有一种温度在,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在单位,我们要关爱这个单位,在一个团体里,我们要关爱这个团体,要有基本的一种出发点,就是以爱心为出发点,以关怀为出发点,这种关怀不是指我们要产生一种贪著、抓取,而是一种真正的慈悲。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底色来生活、工作、修学、与其他人互动的话,那么你的状态、你的感觉,还有你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身在单位,你对这个单位是对抗的、敌意的、甚至是憎恨的,其实你已经分裂了,我相信你会过得不开心,在这个单位里边很可能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冲突,或者是麻烦问题。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我们对家庭成员也是处于一种对抗、防御的、敌我关系,那么这个家就不再成为一个家,它会成为“枷锁”的“枷”,而不是“家庭”的“家”。所以说,慈悲是一种态度,一个前提。

假如在单位里,你对这个单位是用一种建设性的,一种关怀性的态度,就会发现你在各个方面都会展现出一种建设性。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认可这个单位里所有人的行为、做事方法、运作模式,但是你会展现出一种建设性,会尝试着去理解、融入、协调、提升,尽你的光和热来让这个团体变得更好,每个人有更多的成长,这样,你在这个单位慢慢的会受到大众的认可,或者你慢慢地会呈现出自己的价值。以这样的态度,你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利益到周围的众生。所以,关于慈心禅的第一个认知,一定要有这样一种见地,非常的重要。

我们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见地,一定要越高越好;行持,越深入越微细越好。我们修慈心禅一定要在基本面上,在高度上要定位好。我之前遇到一位居士,他是一个很认真很精进的佛弟子,也在一个企业里做主管,他就跟我分享他在做主管的时候,他就会爱护团体里所有的他的下属、所有的年轻人。有这样一种情怀,他就比较关注大家,不光是工作,也包括生活,也包括各个层面,他会有一种关怀的力量。

他后来就总结,不管换到哪一个部门,一开始去的时候,可能人际关系,大家都怪怪的,团体氛围非常不好,但是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年之后,这个团体就变成一个比较温暖、具有向心力的小团队,就是因为建设性的力量慢慢的会起作用。这样对他的工作、生活和修学也很有帮助,就会遇到很多的顺缘和认可。

2//修慈心的方式
第二点,慈心,并不都只是坐在这里发祝福词才是慈心。慈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可以展现在行动上,服务、奉献、照料、关怀。像我们在经典里看到,佛陀也经常去照料比丘,有比丘生病了,躺在床上没有人照顾,大小便把床都弄脏了,躺在大小便里,非常痛苦,佛陀看到的时候,就会把他抱起来,然后给他冲洗干净,换上干净的床垫,还为他说法安慰他。有一位比丘眼睛失明了,没有办法穿针缝补衣服,佛陀就帮他把线穿好。这也是一种慈悲。

在这个禅修营里,所有的法工们,包括按时的敲钟,提醒我们进禅堂,为我们照顾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饭菜都给我们装到碗里,他们也是在用一种行动来展现慈悲。所有的法工都是自愿来的,也付出了很多,甚至还牺牲自己一心禅修的机会。所以说,友善的行动本身就是慈悲。

其次,展现在语言上,说感恩的话;随喜、赞叹别人真实的功德;给予安慰、鼓励,所有的这些都属于慈悲。在家庭生活里,比如小孩子遇到困难,我们可能会给他理解和鼓励:“我能理解你遇到的艰难,我们一起用耐心来面对”、“困难是暂时的,一次失败也是给成功积累经验”,这也是一种慈悲。

其实关于慈悲,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但是没有意识到这是慈悲。我们学了慈心禅之后,就可以在生活中标明出来哪些是我的慈心,这样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慈悲也蛮多的,就会像开发一座宝藏一样,发现越来越多的慈悲。

走在路上、在电梯门口,给别人让路;同事们早上见到了,大家互相问候“早上好!”、“休息怎么样?” 互相关怀,过去你可能只是觉得这是一种礼貌,或者说友善的天性,但是如果你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爱心,一种慈悲,感觉会怎么样呢?肯定会更好!这样做的时候,会觉得有一股暖流进入到你的心里。

在公交车上给别人让座,排队的时候让位,见到师兄们,合掌问候,一举一动间其实都有慈悲。跟家人互相说一声辛苦了,对孩子我们给他一个鼓励、一些安慰。别人帮助我们,说一声感谢。如果善用其心的话,所有的里边都有慈悲。所以关于语言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

刚才那个问题里问到的,“是不是要坐在这里修祝福词才是慈心?”,我们现在已经理解,所有带着爱心的行动、语言和心念都是慈心。慈心的形式是多样的,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生命关怀。世间如果缺少了这种关怀,这个世界我们是难以忍受的,如同荒漠,而且会让我们变得非常的焦虑,非常的紧绷。世界有了这种关怀,我们才能生存,世界才能运作。所以,我们要对慈心的形式有所了解。

慈心发的对象可能是针对自己的,也可能发送给可爱者或者发送给其他众生,可能用这样的一种祝福词,也可以用另外一种祝福词。黄慧音念诵的《慈经》里边有五百二十八种慈心的修法。每一句话,比如说“愿东方的有形体的众生无敌意无危险”,就可以得到一个禅定。

“没有心灵的痛苦”是一个,“没有身体的痛苦”是一个,“保持快乐”是一个,关于“东方的有形体的众生”就可以修四种禅定,十个方位就可以修四十种,总共有十二个分类的众生,所以是四百八十种定。“愿我自己平安”、“愿我自己平静喜悦”也有四种不同的定,每一句话都可以得到一种定,所以整个的《慈经》包含了五百多种修禅定的方法。

但是不管你发送的对象是谁,不管你用哪一种祝福词,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以前禅修的指导老师经常讲,就像不同的碟子,装的都是同一种菜,什么菜呢?就是慈心。所以我们要了解,慈悲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本质都是同一种爱心,一种关怀。那么能不能发送给动物?肯定是可以的,甚至于你也可以对万事万物产生出一种关怀和爱心。

我们照料自己的房间,对我们使用的物品轻拿轻放,不要用脚踢来踢去,不要让自己所在的地方变得又脏又乱又差,其实都有关怀。所以,你可以对整个世界、对万事万物,充满爱心和关怀。这是关于慈心禅的第二个方面的认识,叫做遍满慈。四无量心,就是无量无边。遍满,弥漫了整个生活、整个的世界,以各种形式来表达,我们实际上是活在一个慈悲的世界里的,整个人把慈悲活出来,点点滴滴间都有爱心可以绽放,每一个慈心都是善法。

说到精进,精进的一个特征是什么?就是“未生的善令生起,已生的善令增长。已生的不善法令它灭去,未生的不善法令它不再生起。” 这是精进的一个定义。像我们在修慈心禅的时候,没有慈心,通过修慈心禅令它生起,这是一种精进;已经生起慈心了,不断的维持它,令它不断的加深,这个是第二种精进;烦恼、不善法、贪欲、嗔恨心、杂念已经生起的,让它消失,这是第三种精进;没有生起的杂念和烦恼,不让它生起,一直安住在慈心中,这是第四种精进。

在这个禅修营里,六个波罗蜜都是可以修到的。慈心禅本身是禅波罗蜜;思维它、讨论它,通过闻思、通过实修,开启我们关于慈悲方面的智慧,去除里边的杂染和我执,这是一种般若波罗蜜;我们不断的让善心生起,让不善心灭去,这就是精进波罗蜜;能够克服腿痛,克服疲劳,这是安忍波罗蜜;

这几天我们止语了,不再恶口、两舌、妄言、绮语,也没有杀生、偷盗、邪淫,遵守禅修营的种种规章制度,护持别的道友的修行,就开启了我们的戒波罗蜜;法工们服务大家,还多修了一个布施波罗蜜,但是营员们通过提问,分享禅修的经验和感悟,其实也是法布施,也有布施波罗蜜的修行。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禅修营下来,你觉得整个的身心有了很多的很大的改变,整个人有比较深的体验和提升,是因为我们六个波罗蜜都修到了,不仅仅是一个禅。这样我们就对佛法的修习,会有越来越深刻的一些认识,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内容是很多的,也是很深刻,很博大的。

3//慈悲,要有智慧
短短的三天,关于慈悲,从这个角度切入来体验佛法。
真正的修行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就需要你从行为上,从语言上,从心念上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慈悲,不断地去发掘自己的爱心,这样你的正能量就会源源不断的,因为每一个慈心都是善法,每一个慈悲都是一个善业,会改变我们的业的成分,也会等起轻快的、光明的、愉悦的色法,让我们整个的身体也会改善,利益还是很大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是有爱心的,但是,如果对慈悲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往往我们就会忘失掉这份爱心,我们就会物化这个世界。慈悲的一个前提是什么?前提就是需要能够看到众生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对缘起的观察。不能把其他的众生,包括自己给物化,只看成一个工具,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

就像很多西方人,很重视人权,但是对于家畜就认为它就是拿来吃的,不会从一个动物也是生命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时候动物就被物化了,它只是个可食用的物品,而不会看到动物的快乐、恐惧、痛苦,它们的情感。

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也是这样,甚至于我们的亲人,我们都容易忽略他作为人本身的一种存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压力太大,当我们的价值观觉得应该怎样怎样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人的本身。我们看到最近有很多青少年自杀、跳楼,相信这些孩子肯定内心已经绝望了,才会这样做。因为他的内在情感,他的活泼泼的生命本身被忽视了,得不到理解和回应。有的孩子性格里有偏激的一面,还没有能够像成年人那样学会成熟的处理问题,就很容易悲观、绝望、走投无路。

所以,佛教的慈悲其实是很深刻的一种生命智慧,看到一些最本质的部分,由此而建立了这样的一个连接,这样才会在关系中具有了建设性。这并不会增长我们的轮回,反而会让我们活得健康、有智慧,活到一种高质量的生命,也为出离轮回打好了足够的基础。

当你的内心充满了慈悲,不管是在工作、家庭、生活各个方面慢慢的具有了建设性,那么内心就会稳定下来,生命状态就会慢慢的成长出来,接下来,再百尺竿头更上一层,进求超越的出世间智慧,也是水到渠成。障碍我们解脱的是烦恼,而不是像慈悲这一类的善法。这些善法,是我们解脱非常好的助缘,一定要有一个很深刻的认知。

有的人可能会想,太慈悲会不会也是一种放纵,也是有副作用的?
其实慈悲本身是没有副作用的,但是缺少智慧的慈悲,可能会有副作用。所以,慈悲跟智慧,永远都是不能分开的。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三个部分。佛法是一个觉悟的宗教,佛就是觉悟的人。智慧永远必须要拥有,不管是世间的智慧还是出世间的智慧。当我们在世间生活的时候,与人互动的时候,我们要具备关于世间所有的智慧,就是缘起的智慧;同时我们还要具备出世间的智慧,就是如何超越轮回。这两种智慧都需要,否则的话,我们都可能会遇到问题。

4//自我关怀
谈到自我关怀,我们对自己发慈心,这是一种自我关怀。自我关怀跟关怀他人的辩证关系一定要了解,自我关怀跟关怀他人并不冲突,反而是互相增上的,我们只有非常充分的自我关怀,才有可能更好的关照他人。在我带禅修的过程中,有一个发现: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对自己修慈心修的比较顺畅,就是愿意对自己发送慈心的禅者,再加上比较精进的话,哪怕他刚进入禅修营的时候,身心状态很不好,但是,几天下来进步都很快,很快的,身心状态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调整。

但是,有一些禅者,对自己修慈心就非常的困难,或者不愿意对自己修慈心,一般来说,进步就会受到阻碍,甚至于禅修起来找不到感觉,整个的状态就比较疲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禅修困难。所以说,自我关怀的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小参的时候,我特别愿意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对自己修慈心能不能修的起来?一般,只要能够修得起来的,觉得愿意修的,再用一点功,基本上改变就会很快。

那么什么是自我关怀呢?自我关怀的一个本质就是做自己的朋友。好朋友在一起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就是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安慰,起到这样的一个功能。假如,你跟家人吵架了,或者在单位里面发生了不愉快,好朋友会怎么做呢?

好朋友一般就会鼓励、安慰你:“这件事情确实挺艰难的,你受苦了。” 可能好朋友还会来抱一抱你,给你做顿好吃的,安慰你,然后给你一些建议和鼓励,说“没事没事,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下次好好干,事情总归会过去的,相信你未来会做的更好”,一般好朋友会这样的态度。

但是,如果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话,假如说我们跟家人吵架了,在单位里受到了挫折,我们对于自己,却很少用一种安慰、鼓励的态度,更多的时候我们就会质疑和批判:“我这个人是不是太差了,怎么什么都搞不好?” “我是个失败者,生活、工作、家庭都一塌糊涂!”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

但这样的一种自我批判会让我们感觉更痛苦更沮丧,它和佛教所说的善心所中的惭愧心还是不一样的,惭愧里面仍然是带着爱心的,能够激励我们向上,但自我批判却是一种嗔心和慢心在作怪,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心灵折磨。自我关怀可以很好的对治这种无益的自我批判,像一个好朋友一样,永不放弃自己,不管发生了什么,都愿意去理解,愿意去安慰,愿意去陪伴成长,这是它的一个本质。

自我关怀,有三个内涵。第一就是正念,就是如实看到和承认痛苦的存在。第二就是友善,带着一种爱心。第三共通的人性,什么是共通的人性呢?就是要意识到痛苦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轮回的世间,佛教说是苦谛,遇到了感情的痛苦,遇到了事业上的困扰,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在心性上都不成熟,或者觉得自己不完美,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可能是共通的人性,在圆满解脱之前,痛苦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跟你一样,经受着情感、事业、个性不完美的这些折磨。所以,我们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因为自己受苦而产生一种自我批判,而是会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我所经验的痛苦可能就是生而为人,必然要经历的。

这个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连接感,跟整个的人类,跟一切的众生,产生了一种深刻的连接,会真正的体验到苦谛。这种体验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更有一种博大的情怀,而不是变得批判自己、质疑自己,消极、沉沦,反而会变得深刻和博大,更加激励起自己成长的动力,愿意不断的探求真理,不断的进取,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更有爱心、更加坚定。

所以,这三点非常的重要。
一个就是如实的觉察你当下的存在,对于痛苦,看到它、承认它;
第二保持友善的态度;
第三要认识到我们个人的痛苦有的时候也是共通的,生而为人经验的一部分,不因为受苦而自我批判,而是产生一种连接,更博大、深刻的认知,激发起我们不断追求觉悟的动力。

能从这个角度上体验的话,自我慈悲就会展示出来,我们对自己修慈心,就会变得很充分,不再苛求自己,反而愿意不断地鼓励自己,这样的一种自我慈悲,不是软弱或者沉溺,而是一种疗愈。

有的人担心自我关怀,是不是自我放纵?不是,它反而会让你更好的照顾好自己,如果你真正对自己慈悲,你不会允许自己醉生梦死,不会允许自己沉溺在伤害自己的生活里,而是会从关怀这个生命存在的角度,鼓励自己学习、修行、精进。所以,自我慈悲,不会造成自我放纵,反而会让你更重视生而为人的长期的利益。缺少自我慈悲的人,往往会破罐破摔,会放弃自己,反而是危险的。

有的人担心自我关怀会不会让我们变得没有那么高标准,得过且过,变得不优秀?觉得如果我对我自己苛求一点,批判一点,会让我更优秀。我们要知道,自我慈悲不是降低标准,是减少对失败的恐惧,更愿意在失败之后继续尝试着去努力。对于失败,具有了耐受性和面对的坚韧性。所以,不是降低我们对生命的标准,而是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减少了我们对失败的恐惧,不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要去体会。

自我关怀也不是自私,反而会降低我们跟整个人类、跟整个众生的隔离感,当你慈悲自己的时候,你也可以理解到要慈悲他人。我们对自己很苛求的时候,我们对别人也是苛求的。所以一个能够自我关怀的人,他是温暖的、是喜悦的、是柔软的,他非常了解人性,在与人相处中,就更容易照顾到别人,建立连接感。

关于佛法的慈悲的见地,今天就跟大家聊这么多,这些部分都是跟我们的认知有关,讲了之后可能给大家形成一种印象,但是也需要我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在我们的生活里,慢慢的去实践,慢慢去体会,其实这里边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将来有一天,你慢慢的从自己的心里领悟到了佛教慈悲的深义的时候,你会对自己的生命更加满意。

最后也祝愿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上,在未来的修行道路上,展开越来越多的慈悲和智慧,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光彩和意义!

录音整理 | 法理    图片 | 赵德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