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护正知 | 善巧与人相处 (25)

护正知 | 善巧与人相处 (25)

发布日期: 2023-03-28 浏览量: 724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护正知品    24个

第二,“善巧与人相处”。

作为一个菩萨,举止寂静安详是我们在日常行为上的原则。下面寂天菩萨就说到了人际相处中间的要领:“宜善劝勉人,恭敬且顶戴,不请饶益语,恒为众人徒”,在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善于劝勉别人改过迁善,经常有一些好的建议,经常为别人分享自己的智慧,这是非常好的。大家在一起做朋友,共同成长,一起前进。

“恭敬且顶戴,不请饶益语”,有时候对方可能会给我们讲一些逆耳忠言,指出我们的一些问题所在,甚至说的话我们觉得很刺耳,针对我们,觉得很不好听,在这个时候要“恭敬且顶戴”,恭敬的接收下来。“恒为众人徒”,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经常去学习一切众生的优点。

第一个偈颂说到我们应该这样来与人相处:善于帮助别人,也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帮助,不断的成长,自利利他。

75颂:“一切妙隽语,皆赞为善说。见人行福善,欢喜生赞叹”,别人说的一切好话,我们要由衷的赞叹“说的好,善说!”

“见人行福善,欢喜生赞叹”,看到别人做好事的时候,马上生起欢喜心加以鼓励。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态度的话,可能别人就会越来越愿意说好的话语,做好的行为,我们周围善人越多,我们的生活也越快乐。“暗称他人功,随和他人德”,寂天菩萨在这里说的非常细:有时候为了避免一些嫌疑或者防止让对方骄傲,可以暗中表扬称赞。有时候要跟别人一起来称赞,当别人赞叹他的时候,你说是的是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来随和,就会比较得体,不会觉得太夸张,不会让人觉得有点谄媚的感觉。

“闻人称己德,应忖自有无”,当听到别人赞叹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前面告诉了我们,用什么心态和心行来赞叹别人;第二个就是别人赞叹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忖自有无”,那么我到底有没有这些真实的功德呢?如果有,那我会觉得很宽慰,接下来继续保持;如果没有,那也了知到自己并不是像他讲的那么好,不会骄傲,而是要更加的努力。我们就会说:“这是你对我的鼓励和期望,我很感谢。我会尽量去做到你说的那么好,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做到。”有这样一种心态很重要。

“一切行为喜,此喜价难沽;故当依他德,安享随喜乐”,一切的善行都是为了令自、他欢喜,这种喜悦不是钱能够换得来的。所以说应该借助他人行善的功德,令自己安详,获得随喜的快乐。我们修习佛法,目标就是为了断除一切的烦恼,得到安乐。既然如此的话,当看到别人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去随喜,不去因此感觉到快乐呢?如果因为嫉妒的话,“如是今无损,来世乐亦多;反之因嫉苦,后世苦更增”,如果去随喜,我们并没有付出任何东西,但是却得到了安乐,而且未来世还有很好的果报。随喜能够唤醒我们内心善法的种子,今生来世都能不断的增上。相反,如果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反而因为嫉妒而郁郁寡欢,那么现世就会得到很多的痛苦,未来世还会遭到更多的苦恼。这些偈颂都很言简意赅的说明了随喜的重要性。

我们总结起来看,在人际关系相处的过程中,它的要领是什么?应该培养哪些品质?第一个,就是培养与人为善的态度,“宜善劝勉人”,首先就是要帮助人,善于劝人改过迁善,希望别人成长,希望利益他人,这样的发心是第一个原则。第二要培养的是谦虚、接纳的心态。第三要培养的是随喜的心态,看到了别人优点的时候,随时欢喜赞叹。这里面特别强调的是这几个方面,这是应该修的。然后又告诉我们要断除几种问题。

应断的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傲慢;第二个就是嫉妒。作为一个菩萨,如果能消除傲慢和嫉妒的话,那我觉得他就很快乐了,也会变得很平和。如果再能修习上面三个应修的品质的话,他就会不断地成长,人际关系会非常好。所以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五个要领,我们大家仔细体会一下。能够用这些心态跟人相处的话,人际关系肯定会很好的,会有一个很好的人际氛围,那么就能够摄受一切众生。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娟子

◎排版:智畅

◎图片:道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