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幢讲堂 | 让漂泊的心灵得到归处
发布日期: 2023-03-08 浏览量: 1,599 次浏览
首先祝贺大家,在这个吉祥的金秋季节,在我们庄严清净的道场,大家一起完成了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三皈依,正式地成为一位佛弟子。欢迎大家加入到佛法大家庭里来!
借今天上午这个短短的时间,我想主要为大家开示关于我们的三皈依的相关认识,让大家对皈依有更充分细致的了解。
说到“皈依”,“皈”就是回归、皈投、回转的意思;“依”就是依托、依靠、依止。
在佛法看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需要有方向、有依靠,有依托、有归宿。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没有方向,没有依托,没有归宿,那这样一个生命其实是迷茫的,是动荡的。我们说“红尘滚滚,苦海无边”,佛教所说的“苦”不光是指痛苦,它还有无常、非主宰的意思,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甚至不能主宰自己的身心。一个缺少修学、没有三皈依的生命,实际上是滚滚红尘、茫茫苦海中的一叶孤舟,它是漂泊的,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身心没有办法自主。
所以我们说,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这叶孤舟,它需要的是一座灯塔;需要能够让自己停靠的港湾;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归属。
反观我们之前的生活和生命,我们可能会发现,其实在很多时候,人类下意识中都在寻找依靠。
在当代社会,年轻人遇到的一个很大困扰就是父母催婚。年龄到了一定程度,父母就一直在催婚。为什么要催婚?父母想给孩子依靠。觉得你找到了一个好丈夫,你就有了依靠;生一个孩子,养老就有希望了。其实在这背后更深的,都是想找到依靠感。
我们上班的时候,就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是想找到安全感,想找个依靠。但如果我们以工作为我们的依靠,那可能会面临工作的变动,比如换一个领导,或者国家大形势变了,这个行业可能就会颠覆。即使你平安工作到最后,那还要面临退休,最终要离开这个岗位。所以很多人在退休、失去的工作的时候,他们就遭遇到很大的挑战,身心变得动荡,因为之前所依靠的东西突然靠不住了,就会给我们带来冲击。
有的时候我们依靠婚姻,可是会发现,经营好一段婚姻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一旦婚姻发生了变动,对我们的打击也是非常之大。然后还有生老病死,即使是一段幸福的婚姻,两个人最终总有一个会先离开,剩下的那一位就要面临失去婚姻依靠的痛苦和挑战。
有的时候我们依靠儿女,生一个孩子,所谓“养儿防老”。可是随着生活环境与时代的变化,儿女他们本身都很难去照顾好自己了,或者有他们自己的方向。确实父母很难把自己整个的生命交托给孩子身上,而且这样对孩子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或者我们依赖金钱,想多存一点钱为自己做依靠。可是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即使经济无忧,甚至成为富豪,但是仍然会遇到生活的挑战和艰难,很多人崩溃了,甚至会觉得活不下去。
有时候我们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身心锻炼好,可以依赖自己的身心。那你也可能会遭遇疾病、心灵问题、情绪变差、智能下降、衰老等等各种挑战。
有时候我们依赖各种神灵和祈祷。但是当我们祈祷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那在这些时候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皈依三宝,让生命得到依靠,得到救护,出离苦海的意义之所在。佛教讲的三皈依,实际上是非常深刻的。
记得前几年,我们这边的弘法部有一个慈善项目,就是慰问养老院的老人们。我们也会邀请社会上的养老院的老人到西园寺来,接他们来吃素面,到花园里走一走,等等。第一次做这个项目的时候,让我印象很深刻。当时养老院的负责人他们很高兴,派了两辆大巴车送老人过来,我们也事先做了准备,请了很多当地的义工做陪伴,一对一地陪伴老人。带老人们到花园里散步的时候,就发现,很多老人甚至都失去了说话的功能,已经没办法正常与人交流了。你搀着他走路,他就可以走路;你让他坐一下,他就坐一下;让他看鸽子,他就坐在那里看着。但是他已经失去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后来一些护工给我们介绍说,有的老人住的时间太长了,没有那么多人跟他说话,就会长时间坐在屋里看电视,不能外出,所以他的沟通能力、体力与脑力都退化了。
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到佛教的养老院去做义工、去陪伴。我们发现,佛教这些养老院的老人们精神状态要好很多。他们不光是能力很强,而且还有利他的意识。我们去了,老人们会来迎接我们,然后邀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住所,给我们分享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表现就很有活力。
后来我们就了解到,原来这些佛教安养院的老人们,他们每天的生活是很充实的,他会有他自己的修习:念佛、修行、做义工,还有听课、学习这样一些内容,所以说他们都展现出非常不一样精神面貌。
这对我来讲震撼还是蛮大的。我会发现,原来一个人是否修学,差别是非常大的。在年轻的时候,当你的生命还很丰富,可能你感觉不到;但是随着生命渐渐衰减,这个差别就越来越清晰地突现出来。
就会发现,生命的品质,还有安全感,最终是来自于我们内在的心灵世界。只有一颗高品质的心灵,才能带来高品质的生活。这颗心灵实际上需要得到引导,需要得到训练。所以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三皈依”的真正含义,实际上就是让这一颗心灵,不再茫无目标、漫无目的地跟着外在环境走,而是有自己的方向,有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港湾,有自己的归宿。这个时候我们就把握了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整个生命,获得了解脱、出离。出离什么?出离的是无常、无我、苦、非主宰的茫茫轮回苦海。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公案,这个公案是关于苏轼的。这位大文豪曾经从政,后来受到排挤,包括他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受到了牵连。其中有位朋友叫王巩(字定国),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到了岭南。当时的岭南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蛮烟瘴雨,是极为荒凉偏僻的地方,很多人都会死在那里。当时只有一位歌妓叫做柔奴的,愿意跟着他去。几年之后王定国得到了赦免,重新回到京城。在京城他与苏轼见面吃饭的时候,柔奴出来为他们陪酒,这个时候苏轼发现,这位女孩子经过了几年的流放的生活,不但没有憔悴,反而整个人显出一种容光焕发的面貌,甚至显得更年轻了。
苏轼非常惊讶,就问她:你去了岭南这几年,异乡的流放生活应该挺不容易的吧?“试问岭南应不好”,岭南应该不是一个好地方?当时的柔奴就微笑着回答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对我来说,心安的地方就是家乡啊。当时这位女子的一句回答,让苏轼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后来他还写了一首著名的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其中最后两句话就是:“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说,心灵的“安处”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带给我们生命的变化是非常不可思议的。那也就是我们“三皈依”的意义:为我们的心灵找到依托和依靠,生命不再迷茫、漂泊,我们会拥有方向、拥有归宿。
那么为什么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三宝”就是“佛、法、僧”。首先,什么是佛?佛可以称作觉悟者,觉悟了真理的就是佛。佛教不像其它宗教认为“神是主宰,其他人都是信众”。在佛法看来,每个人都能成佛,所以相对于“信佛”,“学佛”是更恰当的表达。所以经常能听到大家说:“我是学佛的。”但是其他宗教的教徒会说:“我是信神的。”却不会说:“我是学神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别。
在三皈依里面,法是正皈依。真正的皈依是皈依法。佛是老师,是榜样,他走过这一条路,验证了这条路是可行的、可走的、可达的,所以他是大师、他是榜样。僧是依教奉行的修行者团体,叫合和众,是法的践行者,是我们修行路上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同伴。所以佛是榜样、佛是导师,僧是助伴、良师益友。
真正的皈依是皈依法,法就是真理、法则。那就是说,心有心的规律,身体有身体的规律,世间有世间的规律,出世间有出世间的规律,在佛教看来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杂乱的世界,它是缘起的世界,有它内在的规律、法则。佛教是通过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法则,使我们的生命找到依靠、方向,找到归宿。
我们看到经典里面,有的时候牧牛人会来与佛陀打交道,他们会交谈,交谈当中佛就会跟他讲,牧牛有牧牛的道理,你要想把牛放好,就要遵循七个规律,你的牛才长得好。佛就接着讲,我们的身心也是这样,掌握了七个规律我们的身心就很健康、就很愉快。从这些经典里我们能够看到,佛陀看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从法的角度,从真理、法则、规律的角度去思考、去处理的。
所以佛教是缘起论,它与宿命论是不一样的。宿命论认为你这一辈子的命运和生命轨迹,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但是佛教不这样认为。它认为,确实每个人出生时的福报不同,可能过去留下的痕迹不一样,但它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宿命论,是缘起论。
有的人是无因论,觉得人生是没有原因的。出生成为富豪没有原因,成为乞丐也没有原因;健康没有原因,病弱也没有原因。是这样的无因论。而佛法则认为,没有什么是没有原因的。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曾经受到过排挤和打压。曾有一位大臣对皇帝讲:佛教说一切都是因缘、什么都是因果,这是不对的。然后他说:就像树叶,落叶的时候,有的树叶飘到了殿堂上,有的树叶飘到了厕所里。皇上您生在了帝王家,就像这片叶子落到了殿堂上;像我们做臣子的地位卑下,就像一片叶子正巧落到了厕所里,这有什么原因呢?认为没有因果关系,无因无缘。
实际上我们大家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会明白,这一片树叶会飘到殿堂上,有没有原因?肯定有原因的,恰当的重力加上那时候来了一股风,没有这些因缘和合它会飘落到殿堂上吗?不会。它飘落到厕所里,也是有它飘落到厕所里的因缘。因此,佛法不是无因论,不是宿命论,也不是邪因论。“邪因论”就是,有人认为神制造了一切,神主宰我们的命运。在佛教里不会从这些角度去看,佛法是因缘论者。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法则和规律,我们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佛教是一个智慧的宗教。
三皈依的核心是皈依法,就是以法为依,我们不再依靠外在的婚姻、家庭、金钱、地位,依靠的是我们自己去学会去把握真理和法则,掌握智慧,真正地运用法来应对我们身心中、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所有的处境,我们都可以用法来看待、处理和安住。所以,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我们的生命就有了方向。过去动荡的、迷茫的、杂乱的、随业流转的生命,就有了整合性,开始获得了统筹把握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开启了第一步。
三皈依之后,慢慢学会拥有这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看世界的眼光。渐渐地,我们能够去了解诸法实相,超越现象,去洞察它们的本质。当这样来生活,慢慢就会发现,对于世界和人生,我们能够看得明白、看得通透,获得自在,这才能够真正地把生命活出来。所以三皈依的核心就是皈依法。皈依法的同时,把佛陀作为我们的榜样和大师,把僧团、贤圣僧作为我们修学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作为我们修行的助伴,这就是三皈依的本质。皈依之路,它是一条走向智慧和光明的探索之路,是一条导向生命圆满的道路。
其次,三皈依之后我们要做什么?三皈依是不是拿了一个皈依证,有了法名,就可以结束了?这其实还是刚刚起步。三皈依之后应该做的是“四法行”: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首先要参学,寻找善知识;听闻正法就是学习法理,了解法是怎样的真理和规律;第三如理作意,就是通过对法的如理思维,真正理解和吸收;最后法随法行,就是把它活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一个法,佛陀说,过去法已灭去,未来法还没有来,要如实地活在当下。你听了“活在当下”这句法义之后,可能就要如理作意了。这时候你就思维这句话是不是真理?思维之后,你确实认定了:我们的生命确实永远只拥有此时此刻。你就获得了这个思维的确定性。最后法随法行:获得了这样的思想了之后,还要能够把它活出来。要把“活在当下”这四个字活出来,这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经常忘记我们的此时此刻,要么顾念过去,要么焦虑于未来。
即使当你回忆,也要意识到你是在此刻回忆;当你计划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你是在此刻计划。如果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连接到自己的此时此刻,那就会让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不会再畏惧生死。因为所谓死亡,其实也只是死亡的那一个此时此刻。我们不用把握那么多东西,我们只要把握好此时此刻,这样我们的用心就找到了着力点,压力就不会那么大。而且,如果能把此时此刻活好,也就等于把所有的生命都活好了,因为未来是由现在打造出来的。
我们要有敬佛、敬法、敬僧的心态,除此之外还要:
第一,要常常随念三宝的功德。
我们皈依三宝,就要知道三宝的功德是什么,为什么那么殊胜。要知道佛的功德是什么、法的功德是什么、僧的功德是什么,为什么值得我们顶礼,值得我们皈依。
很多人想到佛,第一念就会想佛很伟大很慈悲;第二可能会想到佛很高尚,不再受到烦恼的控制;第三你可能会想佛有大智慧,不再困惑,他照见了诸法实相。当我们不断忆念佛的各种各样的功德的时候,会有一种感动和震撼,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的感觉。
同样,看到观音菩萨慈悲的面容,想到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愿力……当我们忆念到诸佛菩萨的功德,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精神力量,对我们的心灵有提升的作用。我们随念三宝的功德,就可以从佛教里面不断地汲取信仰的力量,得到心灵的滋养。
在这个红尘滚滚的世间,可能有一天,孩子也不听话,跟先生也吵架,单位里的同事互相闹矛盾,身体又不好,天气又很烦燥,这个时候,你到了崩溃的边缘,觉得自己活着干什么!非常地抑郁、沮丧。但是这个时候你抬眼看到佛堂上那尊佛,看到佛的微笑,佛的自在,好象他穿越了轮回里的一切苦海……可能在那一瞬间,你的心灵突然会回归清凉。你会意识到世间所有的一切其实也没那么真实,甚至苦难、各种不圆满也都是暂时的,曾经的快乐变得不开心,但所有的不开心最终有一天也都会像天边的云彩一样会散去。
这时你体验到心灵纯净的觉照,犹如无际的天空,不管是白云,还是乌云,都有散去的一天。佛陀的那种自在,他的力量和无畏的微笑帮助你超越出来,不再被红尘间的琐事和眼前暂时的不开心所困扰,重新获得精神的力量。你会发现你的世界里除了繁杂之外,还有一片清凉在,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回归本心,如如不动地安住,你会发现最终所有的困难都会都有过去的一天。只要我们拥有信念,带着建设性去开启内在智慧和慈悲,我们终究能够到达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方向。
所以说随念三宝的功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皈依了之后要常常忆念三宝功德,从三宝这里汲取精神的滋养,提升我们的心灵,这样的话,我们才不会被滚滚的苦海所淹没。
第二,随念三宝的恩德,常做供养。
最好经常地做一些供养三宝的修行。即使是一瓣清香,一盏清水,也是一份非常殊胜的修行。供花的话,最好供开得圆满的、美丽的鲜花,不能是萎败的花;供的水果形状要好,不能是腐烂的。如果能够以一颗真诚、清净之心常修供养,我们也会不断地获得福德的增长。
第三,随念大悲,引导他人皈依。
了解了三宝的殊胜,忆念到三宝的慈悲关怀,我们也要发起随行之心,关心周围迷茫痛苦的众生,接引他们一起走上修行之路。
第四,随有所行,常常启白三宝。
不要再像过去,祈请黄大仙帮忙什么的。这个时候要如法而行。
第五,随念利益,常修皈依。
三皈依是有利益的。三皈依是很殊胜的,经典里讲到它有八种利益:
1、入佛子数。成为真正的佛弟子。
2、是诸戒之本。我们所受的五戒、八戒、出家戒,都是以三皈依为它的基础,只有受了三皈依,我们才有资格受五戒、八戒、出家戒,受菩萨戒成为菩萨,三皈依是一切戒的根本。
3、可以消除业障和罪垢,具有灭罪功能。因为无始以来我们每个人都做过各种各样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在我们的身心里留下阴影,成为一种负面的业力,障碍我们的身心健康,破坏我们的幸福。三皈依具有灭除障碍的作用,经常地忆念三宝,就可以灭去我们的业障,烦恼和罪垢。
4、集广大福。受持三皈依的福德是非常大的。如果福德有形状的话,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容纳不下它,所以说三皈依能够集广大福,对我们福德的增长非常重要。
5、不堕恶趣。如果我们的三皈依修得好,是不会堕入恶趣的。因为你的心灵得到了方向,行为如法,有了三宝的守护。
6、人与非人不能为害。就是说生活比较吉祥,也会有天神和护法的拥护。
7、如法的心愿和事业比较容易成办,生命变得吉祥。
8、速得成佛。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像佛陀和诸大菩萨一样,成为生命的觉悟者。从我们皈依这一天开始,我们就踏上了一条殊胜的解脱之道,生命的圆满之道。
这就是三皈依的种种殊胜。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对三宝生起敬重之心和稀有之心。
接下来,还有一点时间,我带大家一起做一个三宝的忆念。我们来一起念诵一下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用印度的梵文,读音就是: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布达耶”就是佛陀,“达玛耶”是法,“僧伽耶”是僧。“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当我们这样念诵的时候,我们在心里忆念佛,佛的慈悲、佛的自在、佛的伟大和神圣;忆念法是真理、法是法则,法是引导我们生命走向光明的路径和通道;忆念僧,我们要想到,这是一个殊胜的团体,是良师益友,陪伴我们修行和成长。我们用这样的心来一起来修一会三皈依。大家跟我一起合掌,我们静下心来。
“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
“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
“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
这样绵绵密密地念诵,过程中渐渐把身心放松,慢慢静心,感受到三宝的光明、博大、清净,把自己融入三宝无边无际的功德海中,放下所有的尘劳和牵挂,与三宝同在、安住……做一个深呼吸,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放松一下,重新睁开眼睛。
想到轮回如梦如幻:过去法刹那灭去,未来法还没出现,当下刹那不住,就像《金刚经》所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超越对所有幻相的执着,让心放下,清空,与三宝的殊胜所缘安住,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禅修,我们的心灵刹那之间就可以得到净化、提升。当我们在生活中疲惫的时候、动荡的时候、迷茫的时候,相信我们所受的三皈依,它会像一道光明、像永恒的天空,可以引领我们的身心得到安住,得到信念和力量,去面对所有生活的考验,去走向更加积极光明的未来。最后也祝福大家!
图片 | 赵德明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