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戒幢佛学研究所成功举办2023春季学术活动周
发布日期: 2023-02-22 浏览量: 4,389 次浏览
2月9日上午,本次学术活动周的开幕式在三宝楼举行。苏州市、姑苏区主管部门领导,及社会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及研究所的部分师生出席此次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园戒幢律寺监院、戒幢佛学研究所教务长善择法师主持。(点此查看出席开幕式人员名单及详细报道)
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张莉副局长致辞,对本届“戒幢学术活动周”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研究所坚持依法办学,进一步优化、提升研究生、本科的教育质量,为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协办单位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韩焕忠教授、协办单位上海大学人间佛教学研究院院长代表程恭让教授、专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教授、导师代表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董群教授依次致辞。专家们在肯定研究所20多年来办学成果的同时,建议研究所做好“三支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要以“为人民做学问”的志向展开研究,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普仁大和尚做出四点期望:一、要继续传承律宗的家风,深信业果,严持戒律,以身作则坚持早晚功课,守护六根,善用其心;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三、充分借鉴高校的办学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修、研究氛围;四、大力弘扬人间佛教,进一步探索佛教教育在新时代的新课题。
程教授认为《摄释分》的理论结构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总论《摄释分》的义理结构;2、经体论;3、释经论;4、说法论;5、释经例论;6、总结《摄释分》的释经学思想,并认为中间四个部分最为重要。
接着程教授以《摄释分》中部分文句为例,阐述了其总体结构及其释经学的重要思想理念之一(经体论)的相关问题,并说明了这些释经学的原则是如何在微观上运作的。教授在这一部分讲解中,特别说明了《瑜伽师地论》的上述释经学体系其实包涵理论释经学及实践释经学的区分与整合的问题。
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1、伦理学的基本概念,2、人天乘的佛教伦理,3、二乘层次的伦理,4、大乘层次的伦理。
此讲座提出佛教是一种伦理性的宗教,提供了走向解脱的修行方法,本质上是基于信仰的道德修行方法。佛教伦理有其系统的理论体系,由道德哲学基础(道德形上学)、美德规范体系、伦理制度、修行方法、道德境界等内容构成。佛教强调在基础性伦理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提升,但不是以最高的伦理标准作为唯一的要求,而是将此设立为伦理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在道德教育层面有其意义,避免以最高标准为唯一的普遍要求而容易导致道德上的伪善现象。对于每一层次的达到,由信解行证来检验。对于底线之下的人,佛教强调对其的挽救教育。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涵养“三心”、 培养“三技”和 关注“三时”。其中涵养“三心”指的是涵养爱心、耐心和恒心,培养“三技”指的是培养技术、技法和技能,关注“三时”指的是要关注时局、时效和时事。
韩传强教授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经历和案例,进行了精彩分享。讲座结束后,本所界文法师、净智法师和楼晓尉等老师分别与韩教授进行了相关交流和探讨。
上午9:00时,由各组的主持人宣布发表流程和规则,参加学者们依次进行论文发表。本次20篇论文共分为四组进行发表和评议。
论文从达摩“真性”、慧可的“即心是道”谈到东山法门“念佛心是佛”与“本心是佛”以及惠能门下的“识心见性”与“即心即佛”说,在整个早期禅宗史的背景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禅宗心性论的发展变化过程。
2、戒幢佛学研究所善觉法师:《蕅益智旭之“持名念佛”观——以考察<阿弥陀经要解>为中心》
论文从判释、修因、果位等多个角度对蕅益大师在“持名念佛”法门上,从天台教理方面所做的独具特色的诠释进行了解说。
3、苏州大学骆海飞老师:《心外无相与心外无物——惠能与阳明心物论比较研究》
论文通过唐代禅宗惠能祖师与明代理学大师王阳明跨越时空对话,讨论了儒佛二家对心的内容和心境关系的同和异,指出二者理论本质的不同:惠能的心物一体是性空意义上的心物一体,阳明则就一体同仁的角度展开。
4、苏州职业大学刘勇:《“以印心为宗”:王骧陆<乙亥讲演录>印心思想》
论文以王骧陆居士的《乙亥讲演录》及其其印心思想为研究对象,认为“印心”乃贯通王骧陆佛学思想的中心要旨,是其建构法系的核心要旨。
5、苏州科技大学聂士全教授:《天台判教说的成立及方法论意涵——从误判与重构说起初探》
论文从智者大师对天台宗判教及其方法论的独特理解谈起,据此陈论基于天台实相观之化法四教的方法论特质,既蕴有破立无碍的方法论意义,同时又是通经的门径,廓清相关误解,作为对诸说的回应。
论文通过文献、文物及田野调查、实地走访,从群体记忆、仪式功能等方面讲述了关于太姥、妈祖等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的核心五圣的印记及故事。
2、南京大学邵佳德副教授:《清代江南的居士佛教——以潘曾沂及吴县潘氏家族为例》
论文在充实的历史考察基础上,论证了吴县的潘氏一族因科第连绵和行善积德而在地方上声名显赫,成为清代江南望族的兴盛简史。
3、巢湖学院吴卿博士:《修身与治心的调停: 孤山智圆“以礼解佛”摭论》
论文指出孤山智圆的天台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儒家情怀,其“以礼解佛”的诠释路径杂糅了华严学和礼学的成分,既为宋代佛教寻找了世俗化方向,又开启了程朱理学的繁荣。
4、苏州大学黄岭:《越南佛教史的序幕: 佛教初传越南问题述论》
论文研究了佛教初传越南的历程,经由两条道路完成,一条由天竺僧沿海路进而影响越南南部,另一条由汉僧沿陆路,主要影响越南中北部。
5、南京大学平燕红:《对现有华严学研究的几点反思——兼论华严宗师资传承谱系的历史与构建》
论文回顾和反思了华严宗派谱系的真实历史和后世建构的谱系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从文献考证的角度,对华严五祖的谱系进行了重新评估。
论文从《历代法宝记》敦煌本一节的整理和文义切入,考察了文中所记无住与体无的论诤。指出这一论诤既是无住与体无关于禅法理论与修行实践的分歧,也是禅宗内部在禅法理论与修行实践方面的分歧。
2. 苏州大学李薇:《<摩诃僧祇律>偷盗戒条文中“随盗物”的解释》
苏州大学李薇老师的论文探讨了“随盗物”一词在律典中的解释问题。本文认为应作“随其所盗物”来解释,律典条文中“ ‘随盗物’为八种物 ” 的这一解释或为后世新插入的内容。
3.河北工程大学常凯:《道本一元: 张纯一以善巧方便为核心的佛化基督教思想》
论文阐述了张纯一作为民国著名出耶入佛者,其所认为的“道本一元而方便有多门”对其在会通佛耶思想,并以善巧方便为核心对基督教思想进行了佛化改造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4.上海大学张芳芳: 《对巴利佛典四部中 parināma 一词的考察》
论文探讨了译作“回向”的巴利语词汇在历史上的源流,并通过文献学就巴汉双本对勘的方法,考察到“pariṇāma”一词在巴利佛典中的出现与使用情况。
5.上海大学徐文静:《<大般涅槃经>的义理学精神及其推动佛教中国化的显著体现 》
论文依不同译本《大般涅槃经》为研究对象,指出《涅槃经》汉译的经过与发展,结合了时代背景,对佛教思想、信仰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论文认为林兆恩以“如来”作为整部《金刚经》的核心要义,在诠释方法上舍弃了常规的释句和训字,采取概而的形式,展现出其独特的诠释方法。
2、蒋永超:《“天台禅法”与“禅宗禅法”复兴之基础——研学南北传佛教声闻禅经、构建中国汉传声闻禅法》
论文阐述了声闻禅经的定义、范围,声闻禅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命运,南传佛教及现当代南传禅法对汉传声闻禅法体系建构的意义以及研究南北声闻禅经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3、青岛大学李震:《三朝高僧传中的疗疾书写探析》
论文以《高僧传》《续高僧传》及《宋高僧传》为研究文本,考察其关于疗疾上的书写,认为对其中的佛教性疗疾手段而言,追溯其佛经来源将能更好地理解三朝高僧传的成书目的。
4、上海师范大学庞禹: 《佛教<十王科>中的<西游记>新材料》
论文通过对在不同地方搜集的《十王科》的研究,发现了其他与唐僧取经有直接关系的系列文字。由于这些材料出现的时间当在明初,比《西游记》成书时间早,故属于《西游记》研究新材料。
5、戒幢佛学研究所释妙乘:《梵本<入中论释>解读——初品引文试译及对勘》
评议人认为发表者的选题都各具特色,有着在各自领域独特的关注点,体现了未来宗教学界的发展方向,选题及论证方式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方向上既有宗派思想,又有义理和修证,还涉及与其他宗教和理论融合视域下的探索。特别强调佛教领域的研究不仅限于哲学的研究方法,也要向考察文献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做拓展性的尝试。
2月10日下午,在全部论文发表和评议结束之后,韩传强教授进行了学术总结。
韩传强教授认为有四点值得肯定:第一,从时间上看,四组论文的研究跨越了从隋代到民国初期的前后一千多年;第二,从空间上看,研究的地域从苏州本地到江苏省,从江南至全国,甚至涉及越南等国外佛教的情况,时空跨度之广,反映了大家学术视野的广泛性;第三,从维度上,既包括了义理、文献、修证、文学的研究,还包括新的研究热点和议题,如佛典语言、居士、民间宗教、沙门外学等广阔范畴;第四,从深度上,可以说不少论文都是有史有料、有理有据、有趣有度的。
对未来愿景做了展望:一是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出家法师参与分享,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与学者们相互成就;二是希望以后可以看到西园寺更多的珍贵典藏。
2月10日下午5:00,本届戒幢佛学研究“学术交流工作坊”活动,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戒澄 慧净 法驰 妙乘
校对/道尘
摄影/宏子、赵德明 、刘金、戴叶铭
胡三藏、慧晨、张文军、蔡杰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