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护正知 | 烦恼是心灵的伤口 (11)

护正知 | 烦恼是心灵的伤口 (11)

发布日期: 2023-01-18 浏览量: 980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护正知品      9个

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品——《护正知》。

《护正知品》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强调了护心的重要性。这个部分从三个层次来开显。

首先,如果我们想要守护好学处,就必须要守护好我们的内心。如果不护心放纵它的话,过患很大。寂天菩萨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狂象”,放纵疯狂的野象所产生的过患,还没有我们放纵这颗心的过患大。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使一切外在敌人的力量,都没有办法让我们堕入恶趣。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守护这颗心的话,那么一颗放逸的、混乱的心,可以在一刹那之间把我们扔入无间地狱。所以论主寂天菩萨告诉我们要好好地守护内心,“护心即护一切”。

正如论中云:“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守护好了内心,那么一切外在的敌人、恶劣环境都没有办法令我们堕入恶趣。调整了内心,也就调整了我们与外在敌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改变不了外在敌人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做调整,以此来打破原有对立、痛苦的关系。

认识到护心即护一切之后,接着讲的是“六度依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种波罗蜜的圆满都是以心的圆满为标准。并不在于外在达成什么样的成果,比如,是否让所有的人都消除了贫穷,或者是否降伏了外在的一切敌人,等等。正如论中所说“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最后得出结论:“是故必护自心”。从第18颂到22颂,是对前面部分的总结,并且还告诉我们护心的方法,护心的方式。

我们首先念诵一下第18颂到22颂,

这一段对前面内容做了总结和归纳。首先说道:“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既然遮止一切罪恶堕落要通过护心,成就一切的善法也是通过修心,所以,就顺理成章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用正知正念守护好了内心的话,那又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繁琐的戒条呢?这句话听起来似曾相识,《六祖坛经》里边有一句话叫“心平何劳持戒?”,这句话常常被拿来引用。但是,在这就有一个问题,既然护心就护一切了,那佛陀为什么设了众多的戒条呢?比如比丘戒设了两百多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多条,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呢?大家在学戒律的时候有没有相关的思考?

其实,护心是根本原则,但是落实在事相上的时候,围绕护心还需要一些方便,戒律就是护心的方便。佛陀成道以后,很多年内,都没有制订任何的戒律,他只是说了一个总原则,大家依教奉行,僧团就能发展建设得很好。后来,佛陀之所以要广制戒条,那是因为僧团扩大后,有些弟子们缺少了护心的能力,需要一些外在的方便来帮助守护内心。因为心它是很难把握的,对于初学者就要有一些具体的、带着条框性的规范来协助,才能够慢慢的做得好。否则,缺少抉择的智慧,就会把握不住自己的心,不能够正确地如理行持。所以这些戒条就成了一个必须的方便。

但佛陀又在戒律里作了种种的开许,制了开、开了又遮,有各种不同的方便。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戒律的要求也在不停地变化。在正常年份和饥荒年份开遮不同,在热带和寒冷地带开遮不同,甚至对男众的要求跟对女众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比如,对于个别戒条,同样的行为,比丘违犯,相比于比丘尼违犯,判罪的轻重也有不同。佛陀给比丘尼制订的戒律格外的严密,特别是在涉及到比丘尼的人身安全方面事项,制定很多的戒条。从中就能够看得出来戒律的核心是在什么地方。所以说,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对这颗心的护持。如果一旦执著于刻板教条,它又会变成一种障碍。

第二点告诉我们护心的方式——应该怎么来护心,要护到什么程度?

“如处乱众中,人皆惧护疮,置身恶人群,常护此心伤。”第19颂这个比喻就非常的生动——就像身上有个伤口的人,处在一个拥挤、混乱的环境里,这种情况下,这个人肯定会很小心的来保护伤口。“乱众”比喻五浊恶世,恶劣的内外环境;“疮”比喻烦恼的伤口,我们内心里有很多像疮口的烦恼。因此就要经常了解到自己内心的问题,善于保护内心、关注内心。

你会发现,如果内心里有一个缺口特别敏感容易受伤,那么你就会因为这个缺口被外境所转、被人家所控制。因此了解自己内心的这些伤口,了解自己内在烦恼最深的地方或者最脆弱的地方,然后去谨慎地守护,这是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在佛法的修行方面,更加是如此。但是,可悲的是,我们往往无法那么容易地觉知到它,即便觉知到了,也只有极少的人有能力来处理或者保护自己的伤口。

接下来是护心的原理。

“若惧小疮痛,犹慎护疮伤,畏山夹毁者,何不护心伤?”如果说一个小小的伤口被碰了都感觉到很痛苦害怕,那么地狱里种种恐惧与痛苦,为什么不害怕,为什么不保护呢?

“若持此行为,纵住恶人群,抑处美人窝,勤律士不毁。”当我们的伤口被触碰的时候,觉得很害怕,所以要去保护。如果我们能够像保护伤口一样来保护内心的烦恼不被激发的话,那么纵然住在“恶人群”或者处在“美人窝”里,都可以做到精进持戒,不会退堕。“恶人群”主要是指让嗔烦恼产生的外境,“美人窝”主要是指让贪烦恼产生的外境。不管外境容易让我们生起贪著,还是恶劣到了极点,让内心非常愤怒、郁闷、烦躁,只要守护了内心的伤口,那我们不仅可以安然无恙,并且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安宁、精进不退,不会动摇,不会生起痛苦。

由此,我们会看到,内在的调整是何等的重要!在我们很痛苦、很烦躁、很混乱的时候,就要特别地留心观察,去看看我们的内心哪一个部分在被触碰?或者说我们内心哪一个部分发生了什么问题?

不能只关注外境,要更关注自己的内心。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道问

◎排版:智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