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即护一切 —— 《入菩萨行论 · 护正知品》讲解 (1)
发布日期: 2022-12-19 浏览量: 5,479 次浏览
整个《入行论》是围绕着菩提心“未生令生,已生令不退,辗转复增长”这样一个架构来展开的。在前面的四品里,第一品是菩提心利益品,第二品是忏悔罪业品,第三品是受持菩提心品。这三品主要就是“未生令生”,围绕着帮助我们生起菩提心来架构的。这些介绍完了之后,第四品是不放逸品。它跟我们今天要学的护正知品,还有接下来要学的安忍品,就是围绕着“已生令不退”来做安排。在菩提心生起来之后,如何保证它不退转,功德不漏失,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是我们这周学习“护正知”的一个主要任务,也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菩提心的苗芽。
上周学的不放逸品,主要是从见地上、从认识上来提起我们的警惕心。我们讲到了有三种警惕:
第一,菩提心学处很珍贵,破失了过患很大。让我们要警惕守护,不能轻易的退失菩提心。
第二部分,介绍了暇满难得。一旦失去暇满,堕入恶趣很可怕,而且在恶趣里极难出离,所以让我们要珍惜这样一个暇满的人身。
第三部分,从烦恼来讲。烦恼的过患很大,住在我们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扰乱着我们。但是这个烦恼又和其他的敌人不一样,一般的敌人你把他赶走了,他还有可能会跑回来;但是烦恼敌如果说我们真的战胜了,它就永远的消失了。所以说烦恼非常值得我们去对治,它也应该被对治。这是不放逸品,主要从认识上来谈的。
我们有了这些认识之后,在实践中如何来做?要落实到行为上,还是需要一套系统的办法。
我们内心里都有非常美好的愿望,都有很多远大的抱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做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困难重重,有种身不由己、无能为力的感觉。事实上,在修心的过程中,心不是那么好调伏的。它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我们今天学的“护正知品”,主要就是给我们介绍如何来守护心的实践技术。掌握了原理和规律再去做,心就很容易被降伏了。
第五品的品名叫“护正知”。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着正知和正念来讲的。要想了解正知,首先必须要了解正念。一般我们平时在教法中间的正知和正念,都是连在一起说的,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的。
那什么是正念呢?
“念”,在汉语的意思里,它有“忆念”的含义,就是心对某一个所缘境的惦记、牵连、不忘。它是我们心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唯识里边,被列为五个别境心所之一的念心所。
念心所的定义:“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首先我们要知道,念的所缘境——曾习境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内心里已经有过的经验。如果你心里没有这个东西,你是不可能去念它的,念肯定念的都是曾习境。“令心明记”,让心不忘失它。“定依为业”,念的作用,是帮助产生定。因为把心长时间安住系念在一个所缘境上面不动,就可以生起定。
我们在佛法里面讲正知和正念,加了一个正字,它就意味着是与善法相应的一个作意了。事实上,“念”在整个三十七道品里边,讲五根、五力,就是信、进、念、定、慧;七觉支里面也有念觉支;八正道里边有正见、正思维、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然后还有四念处,四念处就是完全围绕着正念来的:身、受、心、法,四个念处。你会发现,整个佛法,对正念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大的。
《中阿含经》的第七卷《分别圣谛经》里面说:
《中阿含经》对这个解释得非常清晰。什么是正念呢?当我们在思维这些法义,去思维四圣谛的时候,或者去观察我们所受持的戒律,所学教法的时候,我们去观察烦恼和无明过患的时候,我们去思维涅槃寂静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心顺念,随顺于法义,排除与之相违的杂念和不正思维,念遍、念忆、复忆,用心的以心缘心的作用,“不忘心之所应”,不忘失心的所缘,是名正念。
正念的所缘不一定都是胜义谛,实际上它包括了世间善和出世间善。在《杂阿含》里面讲到这个正念有两种,“有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以上,我们对正念大概有了一个了解。
佛教中对正念这种忆念正法不忘失的能力是很重视的。刚才我们讲到四念处、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都有与“念”相关的修习内容。其实“念”遍及佛法的一切修行,处处都需要它。但是《俱舍论》里把它又分了一下位次差别:把忍位的“念”称作念根;世第一位的时候称作念力;在见道位就把它叫作正念;修道位的时候把它称作念觉知。当然这是《俱舍论》的分法,了解一下就行了。
与正念相反的是忘念,忘念的定义是:“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与正念相反的就是忘失了,忘失自己的所缘境,心没有办法跟所缘境联系在一起。“散乱所依”,如果有忘念的话,我们的心就会非常的散乱,得不到心一境性的定。这就是正念,我们大家要对它的性质、功能、作用有所了解。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智阐
◎排版:智畅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