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三日慈心禅 | 获得正直,生活就化繁为简了 ——《应作慈爱经》开示 18

三日慈心禅 | 获得正直,生活就化繁为简了 ——《应作慈爱经》开示 18

发布日期: 2022-11-30 浏览量: 2,583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三日慈心禅      19个

随着修行的进步,一个人会变得越来越正直,越来越倾向于真诚。当你获得正直之后,会发现世间的事情突然化繁为简了。一颗坦坦荡荡的心,一颗不苛求的、能够如实理解缘起法的心,会将你的整个生活化繁为简,少了很多的烦恼和迷茫。而且拥有直率、坦荡、如实的心态非常利于修行。

  • 续前 ——

时间过得非常快,大家已经完成了三天慈心禅的密集训练,能够感受到每个人都在自己相应的层面上有所体验,对禅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部关于慈心的古老经典——《应作慈爱经》。它收集在南传《尼柯耶》的《小部》中。
它的背景是当年一群比丘在安居的时候遇到了困扰,遇到了非人的障碍,佛陀告诉他们,修行慈心可以灭除这些障碍。通过这种修行方法,比丘们果然得到了当地森林里非人和树神的守护,获得了非常好的修行成果。
在这部经里,佛陀开示了在证得圣果之前,作为一个禅修者应该具备的修行品质。
全经有十个偈颂。前面讲关于应作、不应作的部分;其次是修习慈心禅的部分;最后佛陀再从慈心的定,开示了戒学和慧学,运用三学调伏烦恼、证得涅槃。看上去篇幅不大,但是内容非常完整。

经典之初说到,深明实义、诸根寂静的人应做到一个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具有智慧。而从佛教的缘起法来看,一个人能开发智慧,对治烦恼,内心宁静,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佛陀在这里介绍了它的因缘:
应做到一、有能力;二、正直;三、非常正直。

所谓“能力”,核心是指具备五种精进。
1、拥有信仰。信仰实际上跟一个人的能力相关,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佛教的信仰不是个人崇拜,是源自于对真理的认知。只有追求真理的人,他才能够获得正确的信仰。
现在很多人都是迷茫的,有的人说:我什么都不信,只信仰物质财富。但是物质仅仅只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层面,如果我们缺少了足够的理性,就没有办法去寻求真理。所以只能安于物质层面的追求,不能够正确地建立精神层面的成长之路,因此进入了一种什么都不信的状态。
还有一些人盲目地信仰,觉得会有一个外在的力量能够给予他们幸福,或者帮助自己灭除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者认为有一个造物主创造一切,只要相信它,就能帮自己找到答案。这些信仰都是盲目的,是对真理、对世间的规律、对法没有认知。所以拥有一个正确的信仰,是能力的象征。
2、健康。有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身心,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如果我们不善于觉察和取舍,那么衣食住行、作息等都很难做到善巧,很有可能破坏自己的健康,包括破坏人际关系。
不管是心灵的健康还是身体的健康,都需要拥有相应的能力才能护持好。

3、不狡诈、不虚伪、真诚如实地表露自己。
4、精进。
5、睿智。
拥有这样的五种品质,才能被称作有能力的人。
有的人缺少对法的理解,没有正确的信仰;有的人不善于善巧地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有的人不能够如实、真诚地面对自己;有的人缺少精进;还有人不够睿智。这些都使我们不能快速地达到涅槃,证得圣果。
我们这几天的禅修没有那么密集,但是可能对于有些禅修者来讲,也觉得很苦,有疲惫感,身体酸痛。
但我们想一想,世间又有哪一件事情不苦呢?年复一年地上班、下班;作为家庭主妇,每天要把全套的家务做完,其实也都是挺疲劳的一件事情;包括照顾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护理,必须要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世间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精进,何况佛法。不付出努力很难取得成功,精进是必须的。

“正直和非常正直”,主要是断除我们的虚伪和狡诈。
正直要从三个方面去体验:第一是身体上的;第二是语言上的;第三是心念上的。
通过戒学、定学和慧学,可以使我们的身心获得“正直和非常正直”。佛法就是要我们做到如实观。我们要想在佛法上面取得进步,只要能做到如实,那就会获得很大的变化。
佛陀有十个名号,其中一个名号叫“如来”,如来的意思就是“乘如实之道而来”,就是说如实是佛最根本的一个特点,佛陀对待任何事情,都采取求真求实的根本态度。
以前我在禅修中心禅修的时候,禅师给我们开示,他说随着修行的进步,一个人会变得越来越正直,越来越倾向于真诚。我们可以慢慢去体会。
当你获得正直之后,会发现世间的事情突然化繁为简了。一颗坦坦荡荡的心,一颗不苛求的、能够如实理解缘起法的心,会将你的整个生活化繁为简,少了很多的烦恼和迷茫。而且拥有直率、坦荡、如实的心态非常利于修行。

第四、易受教,即不顽固。
一个顽固的人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教导,就无法进步。易受教指的是用柔软的心,非常欢喜地听从指导,然后积极地实践。这个状态下接受了正确的合理教导,进步就会非常快。如果自以为是,固步自封,进步就很困难。
所以佛法里边的心态是开放的,它不是消极的宗教,实际是充满了智慧,心态非常开放。但是易受教不是盲目地接受,而是在理性基础上。

第五、柔软。柔软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心性品质。如果易受教是一种开放性,柔软就是一种温和,不那么僵硬。观察我们的身心,你会看到自己的心到底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
我带禅修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个练习,就是“佛陀的微笑”的练习。观想自己像一尊佛一样,嘴角微笑,面颊微笑,胸口微笑,全身微笑。有一些禅修困难的行者做了这个练习之后就轻松多了。
为什么呢?这个练习其实也就是让我们调整到柔软的状态。如果在很僵硬的状态下去修行,你会发现修得很困难。如果我们掌握了柔软的品质,就会非常不一样。
我们的身、口、意业,无论行为、语言,还是心念都是温文尔雅的,没有傲慢、刚强、固执的部分,它是愉快、友善、温和的,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得到禅定,最容易开发出智慧。

第六、不自大。自大是指骄傲。要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样就比较容易修习慈心了。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觉媛    排版 | 明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